系列专题:《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节俭》
6 贫穷并不可耻,最可耻的是为富不仁
![第43节:贫穷并不可耻,最可耻的是为富不仁](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452456674772.jpeg)
如果一个人很穷,但他却不愿卑躬屈膝阿谀逢迎,不愿为了钱而出卖自己,不因为穷困就自甘堕落、作奸犯科,那么,他的贫困就是世上最可敬的。那些从不负债,同时还能以自身的节俭积累财富的人同样值得尊敬。那些买什么都用现金,从不赊账的人同样很富有。他们要比那些衣食住行样样都靠赊欠的人强百倍,也更加快乐。 孟德斯鸠说过:"一个人穷并非因为他一无所有,而是因为他不愿工作,或者不能工作。有能力,并且乐于工作的人要比拥有1000克朗却无所事事的人更富有。再没有比贫穷更能令人变得智慧而通达了,要知道,无数伟人圣者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都是穷人。贫穷,能够净化人心,并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对于那些蕴藏着勃勃生机的人来说,艰巨的任务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更令他们无比快乐。倘若从历史中寻求作证,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人勇敢、诚实、高尚与否与他的富裕程度毫不相关。最优秀的人往往也是最贫穷的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已足够自己满足世俗需要。 一位圣人说过:"上帝制造了贫穷,可上帝并没有制造悲惨。"当然,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确实,贫穷值得众人尊敬,悲惨则是可耻的。因为痛苦悲惨大多是行为不当的结果。往往也是酗酒和懒惰的恶果。对于能够忍受贫穷的人来说,这不是件丢人现眼的事。不过,如果一个人发现乞讨能够致富,那么,他就永远不会再做善事了。从此,他就只能与邪恶龌龊为伍。 安贫乐道的人,往往是最快乐的人。他们的生活对然清贫,却比富人更加欣悦。但是,穷人的欢乐尽管值得艳羡,却没有几个人心甘情愿安于穷困。莫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骄奢无度的阿拉伯暴君,派人在各地寻找所谓"最快活的人"。他命令,一旦发现这样的人,就马上剥掉他的长袍,将其带给自己处置。使者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一个据说是最快乐的人--一个年轻的爱尔兰人--他总是挥舞着橡木棍跳舞。当这个使者打算捉住他的时候,却发现;这个爱尔兰小伙子打着赤膊,根本就没有袍子可抓!" 下面所要提及的,毫无疑问是最富哲理的:远离虚荣心和谎言!上帝在分配快乐的时候,远比财富的不公平分配更加斤斤计较。大卫·休谟说,要满足所谓的"满足"一词,至少得相当于每年1000镑的收入。 蒙田则说,财富能给予人的东西太少了。善与恶并不是靠财富决定的,财富只是善良的促进因素。比财富更强大的,是美好的心灵。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医院改变和运用它,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无上的欢愉。 在世界上,英国的慈善事业十分有名。为此,基索尔先生宣称,在英国,没有什么比形形色色的救济方式和高贵的募款、捐赠更能令外国人惊诧于它的强大了。就如同人一样,慈善事业有时也是盲目的,是会受人误导的。只有筹集来的善款被得到明智、妥善的分配,慈善事业才能持续发挥优势,而不至于误事。假如慈善事业能够帮助所有人脱离贫困,那么,伦敦就将成为全世界最快乐的城市。现在,伦敦市每年投入慈善事业的善款达到了约300万镑,而在伦敦市民中,没3个人中就有1个正在接受慈善组织的救济。 号召富人参与慈善其实很简单,只要某位有影响力的人发出倡议,就会有很多富人慷慨解囊--那一长溜筹款者名单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一位寻找捐赠却从不考虑善款的用途,从而滥用人们的爱心,使得需要帮助的人也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这种钱就是最具伤害性的了。 真正的仁慈并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慈善捐赠也不能不加区别地随意施舍给穷人。假如是这样,那么,慈善只会摧毁美德的城墙,动摇自尊的根基。以往已经发生过很多次这样的事:一些慈善行为,原本是为了消灭社会痼疾和恶行,结果,却诱发了更多邪恶,诱使受赠者养成一味依赖他人救济的习惯。这不叫仁慈,它所忽略的,正是真正意义上的、更加健康长远的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