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没有谁能永远“不可替代”(3)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一个普通士兵与一个功勋卓著的将军竞选,无疑要处于劣势,但爱伦不但接受了将军的挑战,而且靠自己的坚韧、负责、勇气赢得了选举,成功地挑战了自己。

  一手创办了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俞敏洪,被称为是中国“最富裕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他以振兴教育为己任,非常愿意资助那些贫困的学生。曾经有一位在校的大学生写信给他,以经济困难为由,希望得到他的资助,并承诺自己一定好好学习,报答社会。俞敏洪觉得这个大学生提供的理由不太充分,但又担心影响他的学业,所以就承诺提供资助,但附带了一个条件,希望这位大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当地的新东方分支机构当“义工”,用必要的劳动来回报这份资助。令俞敏洪感到惊讶和不解的是,这一合理要求居然遭到那位学生的拒绝,理由是:“这样太麻烦了”。

  俞敏洪后来谈起这件事,说:“全世界都崇尚自强自立,哪个民族、哪个社会都如此。”

  俞敏洪本人就是来自农村,考了三次才上了北大,又经历了多年创业的艰辛,他深知需要不断挑战自我的道理,才提出利用周末当义工的要求。对于一个已成年的大学生来说,这真的很难吗?对于这点小小的挑战都不愿接受的大学生,很难想象走上社会能有所成就。

  我们所说的“不可替代”,其实是具有相对性的。在同一企业内,不可替代性指的是一种比较优势。当一个企业的员工层次偏低的时候,一名中等水平的员工优势自然明显,不可替代性就强;而这名员工到了一个员工整体素质偏高的企业里,就成为随时可替代的了。此外,不可替代性还会随企业的发展阶段而变化。比如,一个现阶段不可替代的核心员工,假如个人能力的提升落后于企业要求的提高,那么随着企业的发展,他就可能会失去优势,甚至被淘汰。因此,为了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并把企图替代者甩在身后,你必须勇于接受挑战。

  在“新东方”学校的教师中,就有一位自强自立、不断挑战自己的模范人物,他的名字叫张少云。

  职场经典:自我修炼之路

  张少云来自贫穷的农村家庭,是喝着碎米糊糊长大的。他中专毕业后,被学校保送上了大学,可他因没钱交学费而被迫退学,回到家乡养殖起了美国青蛙。喂养青蛙的工作很难做,张少云清晰地记得,就连大年三十,他还要顶着严寒,给青蛙挖蚯蚓作为食物。然而好在青蛙养得很成功,一年下来,张少云赚取了几万元的收入,有了进一步进取的资本。

  1997年是张少云人生发生大转折的一年。那一年,美国影片《阿甘正传》在国内热映。看完这部电影,张少云激动得一连几天睡不好觉,阿甘的精神深深触动了他,他想,我也要像阿甘那样,为实现自己更高的目标而奋斗!于是,张少云怀揣梦想来到了北京。

  1997年8月27日,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张少云听了俞敏洪半个小时的演讲,又一次热血沸腾。很快,他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进入新东方学习英语。张少云的英语一向不好,初中时甚至考过4分!他想学英语,主要是为了以后能做国际贸易。

  然而,从新东方毕业后,张少云被这所学校深深吸引了,他决定留在这里,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临时教室管理员,其实就是个勤杂工,主要的工作就是扫地、擦灰、倒垃圾。张少云一边扫地,一边思考着新东方和自己的未来。在新东方,他还能干些什么呢?

 第70节:没有谁能永远“不可替代”(3)
  不久,张少云发现新东方没有自己的校刊,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就直接找到俞敏洪,提出想为新东方办校报,并立下了军令状:“一个月后,我会编一份校报给您看。如果您觉得满意,我留下;如果您不满意,我马上走人!” 俞敏洪被张少云的豪情打动了,就鼓励他说:“你去做吧,需要帮助就来找我!”

  于是,扫地的张少云一跃成为新东方校报的“主编”。从组稿、编辑、录入、排版、校对、印刷,全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工作,第一份校报终于诞生了!张少云把这份简易的“样报”交给俞敏洪时,俞敏洪微笑着说:“你还有点儿本事哦。”从此,新东方校报正式创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2778.html

更多阅读

第74节:没有谁能永远“不可替代”(7)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我想不明白,对方开出的10万美元,顶得上我们两个人一年的工资,为什么不可以答应?”希尔说。  “做人要有原则,不能出卖自己的良心。”  “我也知道这些道理,可良心又能值几个

第73节:没有谁能永远“不可替代”(6)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你没有1/4世纪的经验,”老板摇着头说,“你是一个经验用了1/4世纪。”  我们总是生活在过去的经验里,喜欢躺在功劳簿上自我夸耀,而不是不断学习、体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第72节:没有谁能永远“不可替代”(5)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人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有些人只盲目地跟着别人兜圈子,就如同“行列毛虫”一样,辛苦一生却毫无收获。  人的创造力什么时候最活跃,答案是躺在床上时和旅行时,或是在从事其他艺术、

第71节:没有谁能永远“不可替代”(4)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张少云在校报主编的位置上干了两年后,又开始寻觅新的挑战。他问自己:“我能够在新东方教书吗?”通过自我分析,他发现自己是具备教书条件的。一是口齿伶俐;二是脑子不笨;三是勤奋

第70节:没有谁能永远“不可替代”(3)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一个普通士兵与一个功勋卓著的将军竞选,无疑要处于劣势,但爱伦不但接受了将军的挑战,而且靠自己的坚韧、负责、勇气赢得了选举,成功地挑战了自己。  一手创办了新东方教育集团

声明:《第70节:没有谁能永远“不可替代”(3)》为网友喜旧之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