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接下来,大伙计又说了:“我看到市场上的西红柿很新鲜,价钱也不错,店里的库存不多了,我想可能会需要一些,所以把卖番茄的人带来了,就在门外,您看是不是买一些呢?”老板笑着对小伙计说:“你知道是为什么了吧?” 到底为什么呢?很简单,大伙计比小伙计多做了一点点,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显示了更好的职业素养。因此,他有足够的理由拿更高的薪水。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我年轻时为老板打工,一般人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而我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这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的收获更大,因为这样我能比别人多赢一些……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多赢一点。” 因此,无论你从事哪一项工作,你付出的越多,人们越会注意到你。终有一天,额外的工作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格蕾丝?莫里?赫柏是一名电脑程序员,在她发明英文代码之前,电脑程序代码都只能用数字或二进制码来编写,这使得写码极为困难、枯燥。赫柏相信代码不一定非用数字,于是提出一种全新的方案。最后,她发明了计算机编程语言COBOL,终于把数字代码变成了英文单词,这是一个伟大的突破,赫柏也因此荣膺《计算机科学》年度大奖。 赫柏做的事情并非她岗位职责的一部分,也没有人规定她必须要做,但她就是做了,并取得了成功。她完成的这件额外工作,不但让整个社会受益,也使她实现了自我价值,成为这一领域不可替代的员工。 前几年英年早逝的麦当劳CEO查理?贝尔,同样以“多做一点点”的精神,从一个打扫厕所的勤杂工做起,一步步登上了事业的巅峰。 职场经典:“扫”出来的CEO 2004年4月,澳大利亚人查理贝尔被提名为麦当劳CEO,他是首位担任该公司CEO的外籍人士。 早在15岁那年,贝尔就与麦当劳结下不解之缘。当时,由于家境贫寒,贝尔决定去悉尼的一家麦当劳打工。当他第一次去应聘的时候,这家店的经理彼得?里奇见他瘦骨嶙峋、营养不良,而且长相、穿着都显得很土气,便委婉地拒绝了他,说这里暂时不缺人手,请他到其他地方去试试。然而贝尔很快又来了,再次恳请里奇给他一份工作,不要薪水,只要管饭就行。 利用里奇犹豫的机会,贝尔小声说:“您店里厕所的卫生情况看上去不太好,没准会影响您的生意,要不就安排我打扫厕所吧!”里奇一听有理,又见贝尔实在可怜,就同意让他扫厕所,但说明只是试用。 扫厕所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儿,几乎没人愿意干,但贝尔却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踏踏实实地干着活。每天早晨天还没亮他就起床,把厕所彻底打扫一遍,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一下,发现脏了就再打扫一遍。他还总结了一些扫厕所的经验,比如:先清理大的纸张,然后在又湿又脏的地方撒上干灰,把水吸干后再扫,就能扫得非常干净。 除了维持厕所的清洁外,贝尔还特意在厕所周围摆上一些花草,给顾客多一点美的感受。此外,为了增添其中的文化气息,他还在厕所的墙上贴上一些警句谚语,其中当然也有他信奉的“生命无法重来”的箴言。这样,顾客可以一边方便,一边得到很好的教益。 由于贝尔的辛勤管理,店里厕所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有人甚至认为,麦当劳的那个厕所比那些不太讲究的餐馆还要干净些。 贝尔扫完厕所后,接着就去擦地板,当这些都干完了,就去帮着翻翻烘烤中的汉堡包。他所干的这一切,都被里奇看在眼里。 三个月的试用期过后,里奇正式宣布录用贝尔,但不是让他继续扫厕所,而是和他签署了员工培训协议,安排他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接下来,里奇又把贝尔安排在店内的各个岗位实习。贝尔没有辜负里奇的一片苦心,经过几年的锻炼,他全面掌握了麦当劳的生产、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19岁那年,贝尔被提升为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最年轻的店面经理,27岁成为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副总裁,后来,他又被调到美国总部,并先后担任亚太、中东、非洲及欧洲地区的总裁。2002年底,他被提升为首席运营官。2004年4月,他担任麦当劳公司的总裁兼CEO,成为麦当劳历史上最年轻的CEO,负责麦当劳在118个国家的超过3万家麦当劳餐厅的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