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从众心理(2)

 第40节:从众心理(2)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对此,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在一种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环境下,认知通常会以多数人的行为准则为标准,进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却可以很好地被人们利用为为自己服务的工具,也就是说它能够更好地用在影响人的环节中。对此可以用如下真实的故事,给大家以答案。

  一个中国女孩出生在英国,长在英国,她所受到的教育以及生活方式都是英式的。女孩12岁的时候和妈妈回到中国生活。下了飞机后,女孩和母亲欲穿过马路。可在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路面上没有车辆行驶,她习惯性地站在原地等候,这时她看到周围的人全部没有注意红灯是否亮着,便横穿马路。 她张望了一下,没等妈妈拦住她,便也跟着大家横穿了马路。当妈妈询问她为什么的时候,她低下头说:“我以为这么多人都这么做,他们的做法是对的。”

  后来她一直在中国长大,这件事情早已被她遗忘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又去了英国,也是在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亮了起来,路面上没有车辆行驶,她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要穿越马路。走到路中间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前后没人,回头望去,发现英国人全部秩序井然地站在原地等候,他们都诧异地看着她,她的脸刷地红了,赶紧退回到人群中。

  在此,不去评论女孩前后的举动是否正确,也不去评论哪个国家的秩序好坏,仅从女孩的心理活动,以及做出不同举动的行为来看,女孩受到了从众心理的影响。因为人们意识中会习惯性地认为,大家都坚持的想法以及都做的举动是正确的,否则这么多人中一定会有人发现这是错误的,进而拒绝做此事情。既然没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那么大家便可以继续着同样的行为。

  歌德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正是这种心理,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同行为或者同一件事情中,即使这件事情是错误的,他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继续。

  心理学家认为:“凑热闹和随波逐流是人性的弱点。”而该观点主要是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因为这会被主动施加影响的一方利用为为自己服务的工具。例如,推销员在向顾客推销产品的时候,会习惯性地说:“你的邻居们都买了该产品,你也买吧,没错的。”或者说:“其他人都买了该产品,反响不错,你可以试一试。”于是,人们纷纷购买该产品。但事实上,他们的邻居是否真的买了该产品或者是否反响不错,只有等到他们购买了该产品之后才能得到最好的验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2898.html

更多阅读

第40节:从核心创新(40)

系列专题:《包治百病的创新法则:从核心创新》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苹果公司。如果有人问你是什么让苹果公司在最近这些年如此成功,你可能会立刻想到一个产品—iPod。考虑到iPod在苹果公司东山再起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很容易

第51节:从众心理(13)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不只在销售的环节中,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特别是与影响力相关的环节,都需要这样的智慧,因为参与其中无疑是调动你试图影响的人的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当对方在参与中发掘到自己的兴趣时,

第50节:从众心理(12)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我们经常会看到,卖水果的人总是热情地请顾客先品尝再购买,糕点老板会把各种糕点切成小块免费品尝,卖服装的经常努力鼓动顾客试穿……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效

第49节:从众心理(11)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推销中将这种推销方式称为“恰当地使用证人”。其实何止推销中,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需要运用这种“证人”似的铁杆同盟。虽然当有人询问人们是否会受到他人影响时,人们的答案往往

第48节:从众心理(10)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1820年,大歌剧开始盛行,索通和波歇是大歌剧忠实的观众,同时也是精明的商人。他们在观看大歌剧时,从观众的掌声中,看到了商机,于是他们准备成立一个“喜剧成功保险公司”。而该家公司

声明:《第40节:从众心理(2)》为网友敏镐先生他姓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