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心理学家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领地’,只有当你真正走近了,关系才会更好;离远了,关系便在无形中生疏了,也就不容易施加影响。”试想一下,一个和你矛盾重重且凡事都会提防你的人,会接受你的意见、观点、建议和为你做事情吗?显然不会。相反,一个和你亲密无间,甚至把你视为知己、死党、哥们儿的人,你向他提出什么请求或者拜托他办事情,他会拒绝吗?一定不会。 生活中与朋友发生矛盾,与老板想法不统一,与妻子吵架,与同事观点相悖,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后,心理距离便会渐远,怎么办?要学会冷静地缓处理,等各自的心理距离回缩了,再有话好好儿说,效果往往会更好。简单说就是“缓一缓能够有效地缩短心理距离”,也更利于影响他人。对此,身为父亲的王泰曾有如下经历: 王泰的儿子非常淘气,可以说,他儿子在他们小区中是出了名的淘气大王,妻子经常向他抱怨。今天邻居找来说,儿子欺负他家的孩子;明天,楼下的房主找来,说儿子在家总是跳个不停,吵得楼下老人中午不能睡午觉;过两天居委会的大妈又找来说:“居委会的玻璃让儿子用足球打碎了。”最让她头疼的是,儿子竟然还迷上了游戏厅,放学后经常不回家,骂了他也打了他,想好好儿地教训他,结果这不仅没能改变儿子的不良的习惯,反而让他更加不听话。 王泰没有像妻子那样批评儿子。在一个星期天,当他看见儿子正要抱着足球出去的时候,他忽然叫住儿子说:“儿子,今天你们踢球带上爸爸吧!”儿子高兴地说:“好啊!”那一天他陪儿子踢了球,玩了游戏,上了网……到了晚上父子俩一同往家里面走,儿子边走边说:“老爸就是好,哪儿像妈妈就知道批评我,不让我玩这个,不让我玩那个。”王泰笑了笑说:“那当然。不过儿子,老爸也得批评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这样自己的事情才能做得更好。就像玩足球吧,咱们可以找一个空地随心所欲地玩,不要在小区随便踢。”儿子听后点了点头,并答应他以后再也不在小区内踢球了,还要争取做个乖孩子。
![第33节:距离法则(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460417964403.jpeg)
王泰能够成功地影响淘气的儿子听话做一个乖孩子,正是因为他主动接近儿子,并让儿子的心里对他产生了亲密感,进而听从他的建议。任何事情都如此,在靠近对方的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失去自我的主见。如果你失去了自我的主见,便无法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面对他人,更无法向他人施加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影响他人,你必须在保持目的性、客观性以及冷静头脑的同时,知道和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进而顺着他的想法,采取具体的措施,实施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