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后现代风格 风起后现代



  从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再到后现代社会"人"始终是理论漩涡的核心。您可以认为当前是对现代社会的逆转,也可以认为是向原点的回归。

  文·郝亚洲

  很多人都在援引马克思的那句名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几百年来,“坚固”所代表的东西一直没有改变。它代表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冰冷,代表了人性被机器和制度所压抑,代表了规模化生产所获得丰厚利润的生产方式,代表了个体的渺小和无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这样描述的:“随着机械化和现代工业的诞生,发生了一切在强度和范围上都类似于雪崩的强烈入侵。一切道德和自然、年龄和性别、白天和黑夜的界限都被打垮了。资本在狂欢。”

  “资本在狂欢”是对现代社会异化论的最好注脚。理性是现代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将人异化的工具。异化表现为人的手段对人的目的的反动,也就是仆人起来反对主人。

  每一个经历过华尔街繁荣时期的人,可能至今还没有从一场梦魇中醒来。被美国人认为最坚固的金融制度、被美国人认为最坚固的雷曼兄弟在瞬间消失。恐怕现在没有人敢说自己是最强大,最坚固的了。大可不必为这样的场景感到震惊,因为思想家们很早便预言了这场危机,只不过是用一种历史和宏观的口吻言之而已。

  福柯将现代性比做一座监狱,生活在里面的人都被一个超人所监控,这个超人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我们在超人面前将个体理性拱手交出,在名义上我们仍然是主人,超人是代理人,也就是仆人。在次贷危机中,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诞生和金融计算方法的复杂化,作为主人的投资者根本无从理性,他们只能眼看着作为仆人的代理机构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主人之上。手段和目的彻底合二为一。有学者将这种现代性病症称为“工业病”。

  此时的价值观已经完全被金融市场的“仿真”系统所左右,孱弱的个体无能为力。因此,当华尔街沦陷的时候,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像黑暗中漂浮在海上的扁舟。这一切皆因为现代性中“一元价值”,这也是东西方传统价值观殊途同归之处。在确定价值观的过程中,无论是华尔街这个超人对个体力量的压抑,还是组织中制度对个性的束缚,都导致了我们只能遵从某种既定的价值观。

  也许东欧剧变之后,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历史不但没有“终结”,反而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而随着“9·11”撞机事件和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来看,强调单一价值观,任何将理性作为压制人性的工具,任何将手段和目的混淆的“一元价值观”都在面临崩塌。取而代之的必将是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多元价值观”。

  在后现代的“多元价值观”中,人需要成为主题,感性的体验和快乐的幸福感是两个核心。在塑造多元价值观,面临“一元价值观”崩塌的过程中,个体也有机会内省,追问什么才是自己最想得到的,自己的“心”在何处?在商业世界里,这种重建和崩塌则体现在了对传统功利主义商业思维的反叛和逆转。

  从“你”到“我”

  自从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那篇挑动世界神经的“YOU”之后,大家都在关注每一个身边的“你”,因为互联网革命的到来,让我们和外界每一个个体都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对于商业来说,客户不再是“你们”了。商家必须去认真体会每一个消费者的偏好,认真做好消费体验的工作,而不能继续按照工业化时代以来对消费者“一棍子打死”的态度。

  但是,“你”终究是一个客体的概念,也就是说“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近两年随着SNS网络的兴起,微博冲击博客,维基经济学和免费经济学等新商业思维的大行其道,“我”开始逐渐取代“你”。每一个个体在互联网上都有机会去向别人展示“我”可以为“我”做些什么,“我”是谁,“我”对于你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看似矫情的主语转换,背后是深刻的思维范式进化。也正因为这样的进化,我们看到一边是谷歌、QQ这样的平台巨头,一边是数以万计的蚂蚁雄兵。这些蚂蚁雄兵很多都是个人实体,他们用自己的产品帮衬了谷歌,也用一个不经意的小插件俘获了无数网民的心。

  在2009年,震动中国互联网的莫过于“云”的兴起,这种“烟消云散”式的碎片化计算,彻底将价值从巨头分流到了芸芸众生的头上。中国社科院的姜奇平甚至认为“互联网是其节点的平方,节点就是后现代主义者说的碎片,因而也可以说,后现代经济的价值就是碎片的平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节点,都有确立价值的权力。

  对于商业世界而言,“我”的重塑首先冲击到的是企业组织。传统工业时代里,将个体组织起来用制度规范生产的模式正在被“我”瓦解,组织边界成为“流体”,“核心”的概念逐渐消亡。而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讲,“山寨”无疑是对后现代经济价值观的最好阐释。

  对于中国这个工业后进国家来讲,成本创新一直是“中国制造”立足世界的本钱。但是,当传统制造企业不再具有人力成本优势的时候,“中国制造”开始成为贬义词。在某种程度上说,来源于文化领域的、具有戏仿味道的“山寨”似乎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和互联网上的“云”相似,“山寨”也在强调节点的作用。产品是平台,资源则来自于外部。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行为,是一种由维基百科和Linux模式升级而来的传统制造模式,这对中国来说尤为宝贵。

  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制造”只能在产业链的低端取得微薄利润,只有规模化才是制造业生存之道。“山寨”的兴起将这个观点逆转。来自外部的创新模式不但将企业成本降低,还能随时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改进产品。这种快速反应是传统制造业难以企及的。

  当“山寨”生产利用低成本和高创新取得市场后,完全可以利用市场规模取得话语权,进一步打造自己的品牌,达到向产业链上游滚动的目的。这样一来,“中国制造”就进化为了“中国品牌”。这种逆转模式,未来也许会成为中国制造业独有的功夫。

  快乐至上

  “绿色是金”是2009年很多媒体倡导的议题,“绿色”开始从一种产品内涵转变为企业价值观—让人和企业、人和产品、企业内外部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重要的是,这样一种价值观也为我们清晰地指明了未来的商业模式,用绿色换取未来。从根本上讲,它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固化下来的现代化生产的纠正。而这正是基于“满意”原则取代“最佳”原则的逆转。

  在人是理性的基础上,古典经济学一直在用“最佳”原则进行生产分析,这是一种结果导向型的思维模式。罗宾斯最早将笛卡儿的“心物二元论”引入到经济学,在研究时,他直接把属于心的社会现象和属于物的社会现象简单割裂,也就是,人是理性的、冰冷的、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而差异化、个性、情感这些要素被统统抛弃。

  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效用最佳优先于价值最大化。这里,“效用”是指生产手段,“价值”则是人们获取之后的幸福度。只要能达到效率最高、成本最小,满意度是可以不予考虑的,这是典型的心物分离论。

  工业技术革命带来的是生产率的提高和人们满意度下降的强烈对比。“满意”在这里是指幸福感和快乐感。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要用传统的工业方法追赶西方百年的进程,作为个体所付出的幸福代价是不可估量的。

  “绿色革命”的兴起正是基于这样的大前提,从改善产品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逐步放大。企业组织开始将更加提倡感性、快乐的生产组织模式演绎成一种高效的、和谐的管理模式。尽管我们看到,这一趋势仅仅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但充分证明了人在商业价值观中的地位逐步凸显。

 什么叫后现代风格 风起后现代

  “价值最大化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必须导向感性选择。不以人为本,表现为以抽象的生产反对具体的人。比如片面追求效用最大化、片面追求金钱,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人的价值、人的快乐、人的幸福。”

  在我们看来,绿色不仅仅代表产品,更是代表着一种商业价值观,它是对以黑色和灰色为主要色调的现代化工业价值观的极大颠覆。

  扪“心”自问

  在前文已经表述过,现代经济的假设是心物分离。理性人发展到以华尔街虚拟市场的成败为单一价值观的时候,就成了物质人了。这里的物质不是以财富多寡而论,而是对既定经验的重复,将外在的标准内化。比如,“做大做强”是以往企业成长的基本路径,如果想做大做强就要实现扩张,最好能完成海外扩张。于是国际化就成为了中国后进企业成功的一个标志。当年李东生正是在“做大做强”的理念指引下,仓促出海。

  企业在形式上完成国际化之后,又在管理细节上迷失了自己。国际化企业就要有国际化的CEO,国际化的企业就要把眼光放在海外,这些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经验禁锢了中国企业领导者的思想。无论是柳传志在联想的复出,还是联想、TCL等国际化企业的战线回收,都仍然是基于将手段和目的混淆的错误前提之下进行的“亡羊补牢”。

  20世纪有一本小说叫《自动钢琴》,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自动化生产对人心的剥夺。一台仅需要投一枚硬币,而不用人工演奏的钢琴让读者感到毛骨悚然。有人认为此书揭露了本来属于社会关系的资本已经被物化的事实。资本就是一切,资本就是人,资本就是心。

  这也是“心物一元”的具体体现。如果我们将其延伸,看待今年颇为引人关注的国际化回流和创始人复出的动机时,就会发现这是对资本、规模、标准外在化的拨乱反正。后现代经济一个首要的宗旨就是要心物合一。

  “心”,这里指创新、个人知识、网络这些经济学上的“非决定论”要素。国际化企业回流是因为发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绝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做好国内市场同样是国际化的一部分;柳传志的复出也是在纠正联想在国际化伊始的认知误区。中国人做CEO和国际化同样不能简单割裂。当企业过于追求资本或者规模化、与国际接轨这样的决定论因素时,必然会因为对“心”的忽略而产生价值上的迷茫。

  当企业扪心自问的时候,正是寻找“心”的开始。

  “超人”魅影

  在中国,商业史也可是说是一部政治史,商业的力量一直被国家掌控。即使我们面对改革开放30年的累累成果的时候,也要反思国家是否真的让位于市场?国家是否真的主动弱势过?我们这3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难道真的值得我们欢天喜地吗?后现代社会也好,后现代经济也好,都是基于对传统权威的解构或者逆转的基础之上,这个权威可以统称为福柯眼中的超人。而在中国,国家便是“超人”。苏小和在为本刊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已经不合时宜的“重商主义”的幽灵飘荡在中国上空。

  *****

  我们仅仅是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观察到的一些商业现象进行总结。因为我们相信,现象和现象之间也许是孤立的,但是现象的背景以及种种现象所指向的未来,才是我们本来要呈现给读者的。

  后现代已经不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概念了,也许我们已经置身其中还不得而知。那就用心去体会吧。我们之所以用“逆”这样的题目,是因为我们在遵循历史是螺旋上升的这样一个基本思路。从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再到后现代社会,“人”始终是理论漩涡的核心,您可以认为当前是对现代社会的逆转,也可以认为是向原点的回归。

  最后重申我们在本次专题中阐释的问题核心,我们需要一种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重视个体、重视内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292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什么叫亵渎圣灵? 基督教讲章亵渎圣灵

原文地址:什么叫亵渎圣灵?作者:笙花束什么叫亵渎圣灵?圣经描述“亵渎圣灵”是不能得救的罪。所以:相当的一部份人非常恐惧自己会犯亵渎圣灵的罪。那么我们从圣经里来看“什么叫亵渎圣灵”。我们先把耶稣提到的亵渎圣灵的经文找出来。

“风起青萍之末”的意思 风起青萍末

“风起青萍之末”的意思出自楚国宋玉的《风赋》宋玉在《风赋》中,与楚襄王谈论风的起末,宋玉说:“大王之风,庶人安得而共之!”,说大王之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而庶人

什么叫一丝不挂,太绝了! 方文山的词太绝了

什么叫一丝不挂,太绝了!中国一丝不挂,太绝了。一、中国40岁以上官员中,超过80%与原配常年没有性生活,他们又不准备离婚。老百姓亲切地把这种现象称为“一不做,二不休”。二、香港的媒体如果不报导真相就会丢饭碗,我们的媒体如果报导真相就

声明:《什么叫后现代风格 风起后现代》为网友少年范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