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蔡毓生 林海莘
阿丘独白:本名邱孟煌,岭南人,生于粤长于桂。有潮汕人的秉性,思乡恋故,还算勤劳,心气不高饭量不大。不好学习,做事不求甚解,总是靠运气。大学学的是师范政治教育,毕业想做老师没人要,在工厂做过政工师,参加了民兵做通讯员。因喜欢文艺之戏剧小品的创作,混进专业团体编了十几年的小品,有时还做龙套当客串到台前露把脸,因为有特点还上过几回电视晚会。写小品混来了职称,被选上进修戏剧学院,曾想当导演和做大编剧,因积淀不够而总成为空谈。偶尔到电视台司仪一把,每次因劳务费和盒饭的事赌气,总和综艺娱乐若即若离。后来干脆安心于幕后,从广西加入了一伙湖南电视精英的综艺班子,到北京搞电视喜剧节目,写串词宣传稿外加即兴小品的编导,很想让喜剧在舞台和电视之间很好的架构出一种新形式和新路子。无奈天分不够又势单力薄终于撂挑子。没想到,而立这么多年了还要转行,谨向大家保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大约4年前,记者曾以家乡同行的身份,通过电话首次采访了远在北京的央视著名主持人阿丘。那次,阿丘的随和、善解人意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近期在网上不时看到一些关于他的“负面”的“流言蜚语”,于是,几天前的一个下午,记者同样通过电话再次约访了他。不顾录制一个下午节目和长时间驾车带来的疲累,阿丘在抵家后第一时间即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对话:
“小时候我讲潮汕话也是伶牙俐齿”
《潮商》:还是先请您谈谈您的近况,这应该是家乡读者比较关心的内容。
阿丘:简单说说。我最近主持三个栏目:《每周质量报告》,这是央视的一个品牌节目,跟质量有关系的;《防务新观察》是军事节目,原来就有的;还有一个刚创办的访谈节目《奋斗》,对象是成功的企业家。
《潮商》:听上去工作量蛮大的,三个节目跨度很大,内容很不相关,你是怎样平衡的呢?
阿丘:这些节目都是周播,还好啦。现在央视经常改版,收视率不高的节目都一刀切,我们的压力很大,有份工作也不容易啊,哈哈!
《潮商》:这些节目的前期工作你是否要参与?是否要自己出去采访?
阿丘:前期工作是要参与,从选题、编排我们就要介入。一般主持人是不需要参与采访,但《防务新观察》倒是要进行一些现场报道,我经常要去军事院校或军事机构采访专家。
《潮商》:你现在主持的节目跟你以前的风格和专业差异很大,你怎样去适应?
阿丘:主持人不一定是非要主持跟你的专业有关系的节目,很多节目的知识是泛知识,主持人扮演的是一个串联的角色,是一条项链的绳子,不是玛瑙也不是珍珠,串起一条项链是它的终极目的,一条好绳子是对主持人的最高评价。随着时代进步信息公开,人精越来越多之后,主持人被打造成全知全能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节目不只是给少数精英行家看的,很多智商和知识面和我差不多的朋友,需要我代替他们提些精英们不屑的问题,多些层面的观众关心收看我们节目是整个栏目组的初衷。
《潮商》:听说你喜欢军事、武器之类的东西,这是不是你接手《防务新观察》的初衷?
阿丘:是的。我出身军人家庭,自小对军事方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有了兴趣做节目就更投入了。
《潮商》:你的博客似乎不经常更换内容?
阿丘:一方面是实在没时间。另一方面是做我们这一行,说出的话难免会披露一些信息、行规什么的,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论,所以还是少说为妙。
《潮商》:对网上你的一些绯闻你是怎么看的?
阿丘:作为一个公众人物,难免人们要八卦一下。一有风吹草动,有些人就大动干戈,我的态度是一般不主动回应,容忍。如果你急了,正中了这些中伤你的人的招了,他们会再来个后续报道什么的。我们必须承受这些,随它去吧。
《潮商》:你又多长时间没有回到汕头了,你很小就离开汕头,对这个出生地,你还有什么印象?
阿丘:掐指一算又是几年没有回出生地了。最近的一次回去是带着女儿回小公园升平路一带看看出生时的房子,已经成为了待拆的危房,小公园一带西式风格的建筑大多破败了,昔日的闹市区已经萧条,新城区新市中心的崛起让我看到汕头重振雄风的希望。潮汕美食依然很吸引人,但很多小巷深处的小吃排档已很难见到。小时候回老家的路总是很漫长,一天的火车到了广州,再一天的班车晚上才能到汕头,每次到老渡口上渡船时的那种亲切激动把疲劳全都打消,小学初中每次回汕时,揣着爷爷给的有限的零花钱走在小公园繁华喧闹的骑楼街巷里,那就是印象中的大城市啊。小时侯我讲潮汕话也是伶牙俐齿,现在就是听都迟钝吃力许多了,记忆中的汕头,美好的东西总是能覆盖青春期诸多的艰辛和坎坷。
要珍惜“潮商”这个几百年屹立不倒的品牌
《潮商》:你来自潮汕,在北京有没有接触潮商?
阿丘:有的,潮商们有什么活动需要到我主持的,有时间基本都大力支持的。
《潮商》:在北京的潮商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阿丘:潮汕人吃苦耐劳,善于把握机会,在外面是一个乡情很浓、很抱团的群体。全国各地称老乡的人很多,但很多地方对老乡的概念不是很强,我们潮汕人就很团结。但现在江浙、温州一带的商人组织的商会把事情做得很好,他们规范了市场,使一些商人更积极、更有朝气,能把市场做大做强。相对这一点,我们潮商反而滞后了,有一些小商品市场我们潮商不屑去做,但他们全做了,而且做得很大,垄断了市场。
《潮商》:个别潮商在北京出事,给潮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你是怎么看的?
阿丘:在发展的过程中,个别人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影响还挺大,我觉得任何一个商人群体,都是会遇到的。潮商名声在外,享誉全球,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加上我们潮州人内部之间的生意往来比较多,一出问题,往往就是几个潮州人都“有份”,这就容易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潮商”更应该规范经营,珍惜这个几百年屹立不倒的品牌!
我认为,当代潮商团体整体上依然是非常优秀的,在北京,潮商在房地产、科技、文化等很多领域的成就都是非常突出的,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潮商的整体形象还是非常好的,而且,随着大家业务的发展,我相信这种贡献将越来越大。
当然,少数人出了问题,我们全体潮商都应该去面对这种问题,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树立起潮商群体更好的形象,打拼出更辉煌的事业。我也认识不少优秀的潮商,从他们身上, 我深信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潮商》:《奋斗》这个栏目有没计划找成功的潮商企业家作访谈?
阿丘:从生活习惯、地方方言各方面说,广东的商人不善于表达,不喜欢张扬,比较低调,可以说是会做不会说。做节目是需要比较有光彩、有感染力的人,现场效果会好些。
《潮商》:在当今社会,您认为商人是低调好还是高调好?
阿丘:因人而异,有时是需要高调的,有时候需要脚踏实地。这主要还是商业理念不同。但在现代社会,你光会做不会说也不行,会说不会做也不行,得好好掂量一下。但潮商们现在也逐渐改变观念,不但要做好,也要推销自己。善于利用媒体做宣传,这也是商人需要的一种能力,一种自身素质的体现。
《潮商》:平时在北京有没时常留意有关潮汕的信息?
阿丘:我是比较关注家乡的情况。有时会上潮汕人的论坛说几句。潮汕的文化特质是很强的。但现在似乎已经在慢慢退化,一些有品质的东西,因为文化影响力小,渐渐会被遗忘。
《潮商》:潮汕地区现在的经济发展相对是滞后了,潮汕文化是否也会越来越被边缘化了?
阿丘:先进文化都是以经济为依托的。比如好莱坞文化,是以整个美国的经济为背景的。好就好在潮汕当地的经济虽然滞后,但潮汕人并没有消磨自己。他们往外闯,自然而然把潮汕人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带出来,让外面的人认知有这么一群人是这么生活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潮商》:当地经济还在爬坡,作为潮汕文化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弘扬?
阿丘:首先得做旅游,多想点子,除了景点,还要加强文化旅游的推广,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再就是加强城市形象的宣传,多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来推销自己,提升区域影响力或国际知名度,找到城市的定位。比如最近举办的侨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对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