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隆重登场,跻身首批登陆创业板“28星宿”之列的“探路者”刚好也是创业10年,他们彼此见证了一个公司与一个资本板块的艰难成长。
文/吕丹
“10年攀登,我就是一名探路者,路上总有风雨,我相信,有探路者,就能穿越。”“探路者”形象代言人王石在央视财经频道的广告颇具穿透力。
这句广告语如今听来,无论是对刚刚开市的创业板,还是有幸入围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探路者”,都颇多意味。
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特别专访了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CFO张成,为广大CFO读者独家解读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命运曲线。 ?
抢滩创业板
1998年,在全球创业板浪潮鼓舞下,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创业板的文件开始陆续推出,一时间企业、投资者都跃跃欲试。2000年9月18日,创业板发行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一个月后,为全力推出创业板,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停止在主板发行股票。此时,中国创业板已呼之欲出,然而随后的全球网络股泡沫破灭,竟然使之延宕了10年之久,直至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作为“28星宿”之一,“探路者”董事长兼总经理盛发强在路演时表示,“创业板的推出,对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深远的意义。我们作为首批发行的创业板公司,希望为今后的创业板公司树立榜样,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绩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募集资金的作用,努力为投资者做出满意的回报。”
经过10年的打拼,“探路者”已经成为中国户外用品市场本土第一品牌。而原本被诸多机构投资者看不上眼的这个细分行业,也因为“探路者”的存在而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估。从户外用品行业数据来看,2008年中国市场零售额为36.5亿元,而同年美国可比范围户外用品容量为146亿美元,中国市场容量仅为美国的3.68%。从单纯的这个比较而言,当年“中国投资教父”沈南鹏认为整体市场容量太小而放弃对“探路者”的投资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在国内居民休闲文化的浪潮推动下,整体户外市场的扩展性在高速发展的态势上日益显露出来。“探路者”能以户外用品公司的“小众行业”成功跻身首批登陆创业板公司,也印证了国内资本市场对其的主流判断。无怪乎沈南鹏事后笑言:“‘探路者’是我看走眼的一个项目。”
聪明的“探路者”深知在国内成为上市公司对品牌和业务的拉动效应之大,为此在申报创业版上市材料之后,“探路者”马不停蹄地聘请了王石做代言人,同时赞助了中国国家科考队的南北两极探险。
说来也巧,盛发强的夫人王静(现任“探路者”董事、研发设计中心产品技术指导),也是名登山爱好者,和王石有着多年的登山友谊。在不断的交流中,王石对“探路者”的模式和发展都给予了持续的认可。而一直以来将户外运动视为一种生活状态的企业家王石,以先后登顶七大洲最高峰、抵达南极和北极两个极点等壮举,对国内户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探路者”选择王石作为代言人,的确是珠联璧合。
在张成看来,户外用品行业是随着人们亲近大自然休闲生活方式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但在主要消费群体、产品功能、应用环境和文化内涵上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兼具体育用品、旅游用品、休闲服饰产业的部分特征。户外用品行业的下游行业是户外用品零售业,随着国内居民收入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户外用品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和壮大。同时户外用品行业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对户外用品产业的成长有一定的拉动效应。 ?
微笑曲线的启示
“‘探路者’的品牌是公司最核心、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因此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附加值较高的业务链上游的设计、研发和业务链下游的品牌运营和销售渠道建设,而像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业务则外包给生产商。”张成非常认可台湾IT业教父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
“由于公司产品生产基本外包,采用加盟和直营销售相结合的业务模式,直营店铺采取租赁的方式,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厂房和机器设备。所以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自身积累以及银行贷款来满足发展所需,资金不足限制了营销网络的扩张及物流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若公司成功上市,将有效解决资金不足的困境,为持续高速增长提供充沛能量。”张成毫不掩饰上市对“探路者”的战略意义。
正是由于选择了“品牌运营商”的轻公司发展路径,“探路者”自成立以来,营业收入保持了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张及户外服装和鞋类产品在总销售额中比重的不断提高,“探路者”的营业毛利率取得了快速提高,去年综合毛利率达到45.17%,与全球户外行业龙头哥伦比亚的毛利率基本相当。2008年“探路者”的营业收入为2.12亿元,以销量计算市场占有率第一,以销售额计算市场占有率第二。截至今年上半年,“探路者”在全国拥有直营店和加盟店共计430家,其中加盟店382家,直营店48家。
微笑曲线的模式以及公司快速发展的业绩数据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2009年9月24日,“探路者”发行价格正式确认,每股发行价格为19.8元,发行市盈率53.1倍,一举募集资金3.37亿元。
张成谦虚地表示,“探路者”目前规模仍较小,虽然居于内资户外用品企业的翘楚地位,但公司经营规模和资本实力与国际户外用品运营巨头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因此,拓展融资渠道,提升抗风险能力是“探路者”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张成强调终端店铺数量和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而信息管理系统落后是现在整个户外用品行业的现状,“探路者”也不例外,这不利于捕捉顾客需求信息和快速补货,与国外竞争对手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上市募集资金的投向也主要是围绕营销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以弥补其在高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短板。
与创业者一同探路
1999年1月,“探路者”在北京香山脚下两排小平房起步。这家最初由盛发强与妻子王静共同经营的户外用品生产小厂经过不到10年的发展,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了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08年度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其本身近乎奇迹的发展轨迹恰好阐释了“探路者”的品牌内涵。
如今成功变身为一家上市公司之后,如何平衡高成长的业务战略与稳健的财务战略以及如何控制快速扩张带来的财务风险,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既要支持业务拓展、适度负债、恰当销售信用政策,又要为高速成长期的可能的扩张风险做好管控。因此制定恰当的控制原则以及恰当的授权控制体系非常重要,同时灵敏快捷的信息归集及反馈系统更不可或缺。”
张成加入“探路者”刚好满两年,全程参与了“探路者”从筹划上市到IPO的过程。曾经创办过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咨询公司的张成非常了解创业者的心态,这使得他与盛发强夫妻的沟通非常顺畅。与盛发强的结识源于两人是酒泉老乡,而真正吸引张成加入“探路者”的原因是,“户外行业具有休闲健康产业的属性,公司的高成长性、巨大发展空间以及管理团队,尤其是盛总的低调、务实和理想。”
务实的张成选择了一开始从财务经理起步,半年后顺理成章地升为财务总监。熟谙创业公司特点的张成迅速给出了探路者财务体系改造的目标:首先明确财务工作要创造价值(规划经营、识别风险,守护利润,创造价值),将财务从简单的核算中提升起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提建议;将财务管理融入控制、融入公司治理,真正将财务与公司的战略结合起来;提升整个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为公司全面上市奠定基础。
两年后作为上市公司CFO的张成,和“探路者”一同攀登上了其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巅峰,而前面有更多值得“探路者”们逾越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