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轮涨跌之中,几乎暴露出了中国的钢材市场应该关注的所有命题,大涨大跌非理性行情,钢厂的霸道和经销商投机、混乱与分散,产能过剩下的供求不平衡……
文|本刊记者 宋清华
继国内钢价风向标宝钢之后,中国几大钢铁集团武钢、鞍钢和河北钢铁纷纷下调了10月份的钢材出厂价。
不管降幅多大,不管现在的钢材出厂价和市场价还有多大程度的倒挂,至少他们正视了市场行情。
这轮钢铁市场下跌行情始于8月初,不到三周就跌去了1000元以上。但对于
9月的钢材出厂价,钢铁大佬似乎想用“集体无视”来挽回钢材市场的跌势,9月逆市提高出厂价。
中国钢材市场在近半年的攀升中,以螺纹钢为例,每吨涨了将近2000元。期间早就有专家提醒这轮涨势已经过猛,但不管是钢厂还是经销商都在这场疯涨盛宴中乐昏了头,或者扩张产能、提高出厂价,或者囤货惜售。随之而来的跌势令经销商措手不及,钢厂甚至不愿正视。
在几大钢厂确定了9月的出厂价以后,钢材市场没有按照钢铁大佬的意愿回暖,继续下跌,至今仍在震荡下行。
在这轮涨跌之中,几乎暴露出了中国的钢材市场应该关注的所有命题,大涨大跌非理性行情,钢厂的霸道和经销商投机、混乱与分散,产能过剩下的供求不平衡……
上演疯狂行情
疯狂是不可持续的,但疯狂的上涨趋势经历了16周。接下来的下跌一样疯狂,仅仅三周就跌去近千元,到9月底跌幅已达26%。
去年的涨跌已经释放了钢材市场“折腾”的力量。金融危机让钢材价格跌去近半,这种下跌幅度是自1992年国家放开钢材价格以来从未有过的。
全球在一片恐慌中,对于钢铁行业,很多人担忧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IMF等机构预测整个2009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全球范围内的钢材市场都将在漫长的等待中度过。
中国也不例外。直到确认4万亿投资之后,行业人士才给出了中国钢铁行业会在平稳中度过2009年的判断。
按此预测,2009年的钢材市场没有折腾的任何理由。然而,即使9月后面的情况暂不预测,就说近半年的疯狂涨势,已经让此前的预言者大跌眼镜。经历了2008年底到2009年3月的攀升与震荡,从4月触底反弹开始,中国钢铁业步入了几乎可以和危机前的2008年上半年一样的上升通道。
时间回到2009年7月初,这时候钢材价格已经连涨9周,一周之内钢材现货平均每吨涨200元。这个时候诸多业内人士已经做出钢价回调的判断。因为钢材受气候的影响比较大,每年的7月都是钢材销售的传统淡季。
但是2009年的7月是个不传统的7月,在这个月内没有一点淡季的迹象,根据钢铁咨询机构MY STEEL的统计,7月综合钢价指数上涨11.9%,长材指数涨13.4%,板材指数涨9.5%。
这已经让人看不懂了,但更厉害的还在后面。8月3日,杭州、上海25mm螺纹钢单日上涨350元/吨。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师马力当时称这一现象为“疯狂”。
疯狂是不可持续的,但疯狂的上涨趋势经历了16周。接下来的下跌一样疯狂,仅仅三周就跌去了近千元,到9月底跌幅已达26%。
下跌谁之过
批发商不是依靠销售赚钱,他是靠从银行贷款出来之后投机赚钱。
钢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的支柱地位不仅体现在对国家GDP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上承煤炭、铁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行业,下启房地产、重工制造、基础建设等行业。这样一个居于国家经济命脉地位的行业,一年有这样的波动,对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难以估量。
为此国家也在积极的推进钢铁行业的整合,以图解决这个行业的混乱局面。但是事实令人失望。
在连续的跌势中,几大钢铁集团逆市调高出厂价,可几大钢厂联手逆市而动却并不能改变原有的趋势,反而造成市场严重的价格倒挂。
在此局势下,即使有沙钢等公司不同程度的降低出厂价,但是对于整个行业影响甚微,这样的结果是很多经销商亏损、破产。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销商对于行情的影响具有中国特色。据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介绍,一般情况下钢材经销商是有规模的。中国不是这样,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大小经销商,只要和银行有关系、能贷款就可以做。
他甚至认为,上半年的信贷投放为经销商的投机提供了机会,也正是他们的投机炒高了8月以前的钢材市场。
在销售方面从投机的角度讲,“钢厂直销根本就斗不过批发商,批发商的价格都会比钢厂低”,谢国忠认为中国很多批发商和华尔街炒大宗商品的交易员一样,银行为他们提供了交易的杠杆,批发商不是依靠销售赚钱,他是靠从银行贷款出来之后投机赚钱。
产能生死劫
在延续到8月的这轮涨势中,中国钢铁的过剩产能再次释放,粗钢日均产量也屡创新高。
在螺纹钢市场价格达到5000元/吨高位的时候是否有泡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魏杰不太同意这种说法。但他不否定,如此高的价格根本没有相应的需求支持,如此大量的生产根本没有相应的需求消化。
在钢厂和经销商的恩怨之外,中国的钢材市场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产能过剩。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9年第一次行业信息发布会,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公布,2008年炼钢产能达6.6亿吨,过剩1.6亿吨左右。
剔除经销商投机的因素,中国钢材行业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复苏——产能释放——供大于求——下跌的循环。
伴随着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反弹,1月、2月粗钢日均产量分别高达132万吨、142万吨,2月的数据折合成年产量将高达5.2亿吨。
可想而知,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反转。实际上,这次反转一直持续到4月。
而在延续到8月的这轮涨势中,中国钢铁的过剩产能再次释放,粗钢日均产量也屡创新高。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统计,6月日均粗钢产量165万吨,8月为166.6万吨。
魏杰认为这个问题解决比较麻烦,“他的门槛不太高,你也不能不让人家生产,可能未来的淘汰还就是靠价格。”
政府已经等不及通过价格的淘汰,在3月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他就鲜明提出要严格控制产能,推进钢企重组并购。
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大力主导钢铁行业重组,其中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业界也有很多人给出了预期:随着钢铁行业的重组完成,“产能过剩”这一顽疾将逐渐被根除。
重组与整合带来的问题或许也不小,但是随着河北钢铁集团在9月16日宣布拆除4座300立方米高炉的行动,让大家看到了重组解决产能过剩进程的第一步。
似乎只有解决产能问题,中国钢铁行业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