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Buffett earned 1000% profi t
文/张晓英
2008年9月,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 Inc。)旗下公司的中美能源(Mid American Energy)收购了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司10%的股份共2.25亿股,当时的收购价格是每股8港元,投资金额是18亿,此后比亚迪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
在“带头大哥” 巴菲特的示范效应引导下,比亚迪股价出现了超常规的暴涨。截至2009年10月19日,比亚迪股票的收盘价为82.9港元,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账面收益已接近180亿港元,收益率逾1000%。而比亚迪的第一大股东王传福的资产更是达到366亿港元,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半世风雨,半世传奇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上世纪60年代买下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控股权,当时该公司还是一家业绩不断下滑的纺织品公司。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深远影响的投资控股公司,同时也造就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2008年财务年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摊薄后的每股收益高达3224美元,每股净资产70532美元,每股现金流量16439美元,并长期保持着美国股市第一高价股的地位。
巴菲特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现在已经是风靡世界。“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虽然这些理念已被投资者们广泛接受,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那样数十年如一日地把这些理念坚持下去。
“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则是你所拥有的”,“要知道价格背后的价值”,巴菲特总是选择购买自己熟悉公司的股票,因此他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对自己不熟悉的哪怕再绚丽的公司,巴菲特也不去购买。就像2000年的高科技股,当网络泡沫埋葬那些疯狂的投机者时,巴菲特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
巴菲特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充满了扭力的人格,简单质朴而又奥妙无穷的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吸引着全球无数的投资者。在40多年的时间里——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到奥巴马执政,无论是股市行情牛气冲天抑或疲软低迷,无论经济繁荣抑或是不景气,巴菲特在市场上的表现总是非常出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持有股票的收益却达到了21.10%的水平。如果一个投资者在巴菲特职业生涯开始时就投资巴菲特公司1万美元并且坚持持有,那么到今天这名投资者的财富将超过1亿美元。
今天的国际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你还认为具有良好增长前景的盈利企业的股价应该上涨,而像通用汽车(GM)这样的破产企业则会消失,或是只值几毛钱,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
如今,用量化公式投资数十亿美元的一只对冲基金就能够阻止某只股票的上涨;两三只对冲基金的配置就能让一家盈利的公司成为道琼斯指数中的滞涨股。今天对冲基金的交易量已占纽约证交所总成交量的比例高达35%,占信贷延伸产品交易量的比例为55%,对市场的主导作用超乎想象。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是不是过时了?目前还不能下结论,不过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喜欢评论巴菲特的投资行为。但是巴菲特并不是担心短期得失的人,如今的市场再低迷他也不相信标普500指数能跌穿15年或20年前的点位,半个世纪的市场历练给了巴菲特绝对的气定神闲而等到最后翻牌。
眼光是这样炼成的
2009年的世界经济总体来说混乱不堪,各种信息扑簌迷离,“两面性”的观点充斥各大官方机构,对同一个问题的判断不同的机构时常是南辕北辙。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就像误入羽毛球比赛场馆的小鸟惊惶无助,不过巴菲特却始终对美国充满信心,称美国从来不缺乏挑战,市场的混乱反而为其收购交易行为提供了助力。
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被称为华尔街教父,23岁时已经名扬天下,在出道的3年内就做到了600%的投资收益率。格雷厄姆的投资智慧深邃悠长,推崇逆情绪而行,就是在股市投资中保持一种超然感,不受投资者集体情绪的影响。他说自己对文学、数学和哲学的浸润有助于以永恒而非日常的观点去看待市场,心境“静定超然”,“心如止水”。正因为如此,格雷厄姆才几乎不变地将其他人的狂热视为警示信号,而在别人的哀叹中看到希望之光。
得益于逆情绪而行的传承,巴菲特总是能发现价值投资的临界点。现在股指已经跌回了1997年时的水平,而且悲观情绪正大行其道,似乎正处于格雷厄姆当初担忧的那种情绪:战战兢兢的乐观、不安全感以及几乎无可救药地相信某种判断,比如市场已经触底,就像四五年前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认为房价会永无止境地上涨。格雷厄姆曾在1962年写道,只有不屈从于过去伴随股市起伏波动而交替变化的狂喜和沮丧,培养“坚定性格”即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智慧投资者。
在席卷全球的抛售之风来临时,巴菲特正在着眼于投资的长期盈利而逢低吸纳,有时也会被股市的进一步下跌搞得灰头土脸。巴菲特承认购买石油巨头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的股票是“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因为去年国际油气价格接近历史峰值的时候,他还是花了70多亿美元购买了康菲石油的股票,而如今这些资产的价值已经不到44亿美元了;巴菲特增持了铁路运输企业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简称BNSF)的股票,已经拥有该公司已发行股的20%。由于BNSF运输的是煤炭等大宗商品,对这些被运输品的价格,乃至整个工业活动的景气都非常敏感,其股价也和大宗商品市场亦步亦趋,2008年6月时BNSF的股价曾一度高达114美元,而现在则只能在55美元附近徘徊。
如果过度关注时机,对巴菲特投资纪录的任何评估都可能会有失准确,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评价巴菲特都可能有失偏颇。长期稳赚不赔的纪录奠定了巴菲特在资本市场上无人企及的地位,他的投资经历贯穿美国的黄金年代,出色的业绩赢得了全世界投资者的关注和尊敬,而这反过来又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道可道,非常道
巴菲特的神话无可复制,他的盈利之道也无从挖掘。金融市场千变万化,各种信息错综复杂。尽管金融危机发生后,政治家、市场评论员和金融监管机构都呼唤增加“透明度”来解决复杂金融产品的问题。熟知资本市场的人知道,这对解决金融产品投资判断无能为力,再多的信息披露也不能给出准确的风险描述。衡量庞大复杂的金融产品投资组合的风险只能来自感觉,这与描述一种药品的副作用一样,除了云里雾里最后只能让你一无所知。
巴菲特的笃定很大成分来自对资本市场熟知所产生的信心。按很多标准衡量,巴菲特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不大,凭借庞大的现金储备反倒搜寻了不少“物美价廉”的好买卖,包括斥资50亿美元买了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优先股,自巴菲特投资高盛以来,他买进的优先股已经飙升了约50%;紧接着他又买进了通用电气公司(GE)的永久性优先股和权证。
在从事投资事业的40多年里, 巴菲特依靠自己非凡的能力打造了有史以来最出色的长期投资纪录,特别是金融危机中当巴菲特的角色演变为一个救世主的时候,他的回报有时甚至来自于资本饥渴方信誓旦旦的利益奉送。
巴菲特绝对有资格达成私人投资者无法实现的交易。美国国国际集团(AIG)和XL Capital Ltd。两家保险公司2008年苦苦挽留大客户之时,巴菲特伸出了援手,由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一家子公司与这两家保险公司签订了所谓的直接给付条款,为一些特定保险客户提供担保,即在保险公司无法支付索赔的情况下,由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支付。巴菲特因此获得了不错的回报,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自“巴菲特溢价”,即巴菲特带给公司的无形资产。
“巴菲特溢价”不是永恒的,现在已经开始失去一些光彩,市场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领导人计划心存忧虑。8月,过了79岁生日的巴菲特仍牢牢地掌控着业务多样、不断扩张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接班人计划一直处于高度保密中。尽管多年成绩打造的巴菲特在资本市场上的标志性地位无人取代,但是巴菲特的知识和能力是可以取代的,“巴菲特溢价”的存在大体要归因于巴菲特作为世界最伟大投资者的声望,接下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表现取决于投资者对“后巴菲特时代”的信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目前已经下跌近半,现在公司股票的股价为2009年3月31日每股账面价值的1.3倍,鉴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保险和再保险这两项核心业务以及该公司手中250亿美元的缓冲资金,投资机会可能是多年来最好的。巴老也一直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来缓解这些损失,而是气定神闲、继续坚守“买进并持有”的策略。鉴于巴菲特常常能发现那些暂时处境不佳的股票,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潜力股,因此完全可以下决心跟定巴菲特。不过在巴菲特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投资策略反复改变,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和巴菲特同步思考,所以他的盈利之道也是大多数投资者无法追随的。
商业与资本的互动
最近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投资组合已经从35.6亿美元增长到695.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可观的16.5%,远远超出标准普尔500指数10.5%的年均收益率,但要准确计算出巴菲特股票的回报率还真不容易,只能知道资产的增值速度。如果考虑这期间巴菲特增减的资金,这个数字只是粗略的估计。
事实上巴菲特超越市场的业绩只有一部分来自选股的成果,更大一部分源于所营运的子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拥有67家非保险类公司,其中很多从事经济敏感型行业,比如零售业、制造业和房地产。
199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资产还有73.5%由股票投资组合构成,但到2009年6月30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持股占总资产比例仅为25%。巴菲特承认至少在过去的10年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经营的业务增长比有价证券每股股价的涨幅要快得多。自2006年初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斥资近170亿美元收购了大量私营公司,其中包括一家以色列切割工具生产商和一家电子元件销售商。
考察巴菲特的投资纪录,成果有好有坏,但是巴菲特基本上都是稳赚不赔,实现了其他投资者梦寐以求的赢得彻头彻尾的模式。
现在长期稳赚不赔的纪录已经演化成一种定式——只要获得了巴菲特的青睐就等于插上了资本的翅膀,比亚迪的表现正是这一定式的完美体现。
巴菲特主要从事股票投资和私营企业收购,前者他称之为“拍卖市场”,后者他称之为“议价市场”,回报的多少吸引着巴菲特在这两个市场之间穿梭,并始终遵循着导师格雷厄姆保持的安全边际,即收购价远远低于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因此不可能出现严重亏损。
巴菲特总是努力像买进股票一样收购企业,也像收购企业一样买进股票。购买股票时,他要了解这家企业如何实现收入、管理水平及其在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情况下,客户是否依然保持忠诚。要知道,这些因素并不反映在现行股价中,因此做企业家的经历令其成为更好的投资者,而当投资者又令其成为更好的企业家。
常规而言,大多数企业家都局限在自己的领域,而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真正去考虑商业方面,巴菲特穿梭于资本和商业之间并获得不同领域的经验,从而可以把资金投向最大回报的领域,这或许是巴菲特盈利之道最可贵的地方,也是普通投资者和大师最大的距离。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