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8-9日,2009国际家族企业论坛在中国·宁波慈溪隆重举行。
国际家族企业论坛(英文名称为 Forum on International Family Business 缩写FIFB)已成功举办了两届(2007、2008)。由于其规格高、规模大、内容新,被誉为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与管理领域最权威、最有特色、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论坛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组委会遭遇的最为重大的挑战是: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拒绝承认自己“家族企业”的身份。在接到组委会的邀请之后,一些知名民营企业都以“我们不是家族企业”拒绝到场参会。
揭密“家族”的实质
所谓家族企业,按照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定义,是指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层人员的选拔方面。
而我国的学者郭跃进的界定更细一些。他认为,可以将家族企业分为广义的家族企业和狭义的家族企业。广义的家族企业指的是某一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狭义的家族企业则是指仅为家族成员所有,并且为家族所控制的企业。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看,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归属于“家族企业”,但是为什么众多民营企业都迫不及待地希望和“家族”划清界限呢?
家族≠落后
通过和一些企业家的沟通,记者了解到:因为现在不少学者把家族制企业视为一种落后的产业组织形式,把这种组织形式当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且中国现在的舆论导向认为:家族企业就是和现代企业、先进商业模式相对应的反面。家族企业就意味着传统,落后,没有想象空间。
但是此次论坛的组委会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亟待被颠覆的落后想法。且不论在全球500强中,有175家为家族控制的企业。家族企业占GDP总数的比例:韩国48.2%;中国台湾61.6%;马来西亚67.2%;菲律宾和印尼,最大的十个家族体现本国市值的一半;泰国和中国香港,五个最大家族体现了26%的市价总值;美国的家族企业创造了78%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全美GDP的50%。
家族制度具有其他管理模式所无法媲美的低成本优势,反应迅速等优势。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
顺利接班需要10年
“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如何回避自己是家族企业的问题,而是正视家族企业的特点,寻找更为妥帖的方式进行企业的交接班过渡!”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最近抛出了“接班不利堪比金融危机”的观点,曾引发媒体热议,“一个企业的顺利交接,起码需要10年左右的过渡期,我们民营企业现在都应该严肃而积极考虑这个问题了!不要等到自己真的干不动了,才匆忙寻找接班人。这样,不仅是对企业不负责任,也会让自己几十年的辛苦毁于一旦!”
几乎所有与会人员都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不管你是否承认自己是家族企业,请严肃正视接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