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股民”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进入2009年,随着股市的回暖,大学生炒股又开始升温,在省城的一些高校学院中,80%学生的宿舍电脑桌面上都会有一个大智慧程序。
在“学生股民”中,老的一批即将退出校园,而新的一批刚刚上路。从2007年的牛市,到2008年的急转直下,再到2009年的触底反弹,“学生股民”这个群体也经历颇多,连日来,记者采访了省城高校的一些“学生股民”。
炒股攒经验求职挺沾光
对于大学校园内有着2年以上炒股经验的老股民而言,如今,当初的那些酸甜苦辣都成为了回忆。在他们中间,有人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最终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省城某高校大四学生吴恒就是其中的一位。从2007年开始,吴恒就进入股市,如今,他在四川一家证券公司从事投资工作。吴恒说,如果没有当初在股市里积攒的经验,未必能够得到现在的这份工作。对于炒股,他现在抱着淡定的心态。
“我大二(2007年)开始进入股市,当时投得不多,也就几万。后来越做越有感觉,最多的一次我赚过十几万元,是在2008年4月底。主要买的是中信银行这只股票。”
“不过,炒股还是挺有风险的,在熊市中,我也亏过十几万,那个时候晚上真的睡不安稳,想着再也不干了,但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小吴淡定地告诉记者。
现在,小吴在四川成都的一家证券公司从事投资工作。他说,在进入这家公司之前,自己在面试时,由于有在股市投资的经验,所以引起了面试官的注意,最终得以录用。
苏玲是省城某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已有2年的股龄,亲身经历了股市的大起大落。随着股市的回暖,小苏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学院80%的同学都炒股。
临近毕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小苏选择了考研。她坦言,现在自己炒股只能做长线,也没时间天天看盘了。
炒股被套牢生活拉饥荒
对于校园中的新股民而言,股市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充满诱惑的同时,也密布陷阱。
省城另外一家高校的刘延超同学是去年才开始接触股票的新股民。年底时,他投入了2000元左右买了中天城投这只股票,买进时为6.3元一股,但由于到期末了,生活费不够用,所以不得不将股票卖出,当时卖出的价格为5.4元一股,亏了将近300元。
“当时心里很不爽,觉得对不起父母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但没办法,身上没钱用了,只得这样做了。”刘延超同学说。
2008年11月份,山财统数学院的彭海龙投入7000多元买入五粮液股票,“不到2天的时间,股票就涨了,赚了1000多元吧。”但彭海龙也提到一次令他难忘的赔钱经历。今年5月份,他开始关注股市权证交易,这是一种赚钱多但风险也大的投资。最终他买入一只权证,但还不到5天的时间他就赔了五六千元。
“那时感觉很痛苦。在跌的时候后悔自己没早抛出去;在涨的时候又觉得卖早了。其实这种心理有的时候挺矛盾的。”但他认为“这是一种风险投资,赚赔都是有可能的,但更多的是促使自己去了解更多的股市知识。”
山财人文学院的文科学生孟祥东,从大二开始关注股市,选修“证券投资”课,并参加学校举行的一些股票操盘培训。他说,虽然没在股市上赚很多钱,但却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对股市两年的学习,他学到了不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