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调侃的话,叫吹牛不上税,但在美国不同,吹得厉害是要交罚款的。
制药巨头辉瑞就是吹牛过度的最新典型。
2009年9月2日,因不当营销,美国司法部为辉瑞公司(Pfizer)开出了创纪录的23亿美元罚单,辉瑞公司表示接受,以换取美国司法部对其指控的撤销。
辉瑞公司是全球第一大制药巨头,2008年全球药品销售额达到484.18亿美元。
据美国司法部资料,辉瑞公司已属惯犯,早在2004年,其就因相同罪名被罚,这是辉瑞第四次和政府达成和解,以罚款方式免于官司。辉瑞在2009年1月就表示,已在2008年年底准备出23亿美元拨备。
23亿美元罚款包括12亿美元的刑事罚款、10亿美元的民事赔偿及1亿美元的没收款。据悉,12亿美元刑事罚款是美国刑事案件中罚款金额的上限。
辉瑞此番涉案药品包括伐地考昔(Bextra)、Geodon、立普妥(Lipitor)和左洛复(Zoloft)等处方药在内的13种。其中,伐地考昔仅被批准用于关节炎止痛,辉瑞市场部门却宣称其可治疗急性疼痛、手术疼痛,并有销售商伪造医生用药需求,发表关于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误导性声明。另外,辉瑞公司还采用提供回扣、支付奢侈休闲娱乐费用等方式行贿医生谋求销量。
此案有6名“深喉”,5名为辉瑞雇员,还包括1名宾夕法尼亚州医生,他们将分享23亿美元罚金中的1.2亿美元举报人奖金。另外,10亿美元的民事赔偿中,美国联邦政府享有6.685亿美元,州医疗系统分享3.315亿美元。
辉瑞公司律师总顾问埃米-舒尔曼(Any W. Schulman)协议终于为这起重大的法律纠纷画上了句号。辉瑞以后还是少吹牛,多在最擅长的领域做事,即发现、制造并送达创新性药物,治疗病人,对付世界上最能致人衰弱的疾病。
美国司法部副部长托马斯-佩雷利(Thomas Perrelli)这个划时代的裁决是司法部门持续、不遗余力地保护美国公众,并从那些意图靠欺诈获利的人手中收回联邦公库财产的典型案例。
美国卫生部长凯瑟琳-西贝柳斯(Kathleen Sebelius)创造历史的不仅仅是23亿美元的天价罚款,更关键的是辉瑞新签署了一份“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企业诚信协议”,而之前还没有美国制药公司这样做过。
案件律师埃里卡-凯尔顿(Erika Kelton)药品虚假营销在美国非常普遍,此案有巨大的威慑意义,它不单是向辉瑞,而是向所有医药企业传达的一个强烈警告。
检举人约翰(John Kopchinski,海湾战争退伍军人)在军队,我被要求不惜一切保护人民,但在辉瑞,我被要求不惜一切增加盈利,即使以病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不能那样做。
网友美国人看病很大比例由美国政府给付,所以一旦药价虚高,美国政府也将受损。美国为紧缩财政,便拿最大一家开刀,杀鸡儆猴。
《竞争力》23亿美元的罚单既是对辉瑞使坏的处罚,更是对整个医药行业偷懒的警告。因为美国新药审批极严,研发风险及成本都极高,周期也极长,所以各大药业巨头都宁愿耍小聪明扩大现有药的销售,不愿意下真功夫研发。这一罚单对中国药业也是一个警示。
[附表]
公司名称 时间 罚金 罪名
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 2009年1月 14.15亿美元 非法营销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再普乐(Zyprexa),引发刑事及民事诉讼
普渡药业(Purdue ) 2007年5月 6亿多美元 在镇痛药奥施康定(OxyContin)有高度上瘾风险的问题上误导公众
辉瑞药业(Pfizer) 2004年5月
4.3亿美元
夸大药品功能进行推销
阿斯利康(AstraZeneca) 2003年
3.55亿美元 存在欺诈行为,诱使医生为病人开他们生产的药品,导致政府蒙受损失
TAP制药
2001年 8.75亿美元
存在欺诈行为,诱使医生为病人开他们生产的药品,导致政府蒙受损失
2004年,我国出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医院、药房、药厂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做出规定:新药不良反应在15天内上报,对未按时上报或隐瞒不报者,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原文刊于三联《竞争力》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