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艺龙,能否成为盘活千橡互动社交网站资源的启动器,甚至成为其新一轮豪赌的重要起点?
“这笔买卖做得值!”千橡互动集团(以下简称为千橡互动)董事长兼CEO陈一舟语气铿锵有声。
2009年1月27日,一则艺龙网(NASDAQ:LONG)的公告,揭开了陈一舟拯救千橡互动的重要一步:过去4个月,千橡集团悄然购买艺龙网528万股股票,已占艺龙网23.7%股权,位列第二大股东。
当2008年4月,日本软银等拿出4.3亿美元收购千橡互动时,市场惊呼:“中国的Facebook已经出现了!”
事隔半年,除了花费1000万元收购国内最大的休闲网页游戏开发商豌豆互动,以及宣布开放第三方APP插件平台掀起市场些许“波澜”之外,千橡互动一直保持低调与沉默。
半年间,美国社交网站(SNS)Facebook从160亿美元估值跌到50亿美元,问题出在它始终找不到稳定的盈利模式。这个问题同样困绕着陈一舟及千橡互动—如何把高访问量转化成高收入,告别对风险资本的持续依赖。
此次购艺龙网股份,“值”在哪里?艺龙网在线旅游业务能否拯救“不赚钱”的千橡互动,让它拥有自力更生的武器?还是千橡互动要借助艺龙网平台,在资本市场兑现自己10亿美元的身价?
陈一舟及千橡互动需要一次轰轰烈烈的自我救赎。
上 4.3亿美元砸下之后
从品牌广告到网页游戏再到艺龙网,陈一舟孜孜不倦地寻找着使社交网站持续盈利的钥匙。
品牌广告成“票房毒药”
4.3亿美元,购买一家尚未盈利的社交网站35%股权,市场都觉得日本软银等风险投资家太疯狂。但2007年岁末,微软破费1.6亿美元只买到Facebook约1.6%股权。
他们相信,社交网站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飞出来的是无数个盈利点;但企业家需要找到这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陈一舟始终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这把“钥匙”。
曾几何时,他对品牌广告是寄予厚望的,尤其在“高人气=高流量=高广告效果”的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他的信念如此执著,曾喊出:“用4.3亿美元把校内网打造成中国社交门户网,再以门户网站模式经营品牌广告。”
据调研公司eMarketer数据显示,社交网站的广告CPM(千人印象成本)与CPC(千人点击成本)性价比始终低于门户网站。社交门户网站概念,能吸引更多品牌广告的垂青。
然而,随着经济衰退,品牌广告反而成为互联网产业吹大泡沫的“票房毒药”,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纷纷对靠广告谋生的互联网公司敬而远之。
“千橡互动的品牌广告收益仍稳定增长,但我们不能只靠广告业务发展下去。经济大起大落,再度验证广告收入,未必是很稳定的收入源。”陈一舟坦言。
APP插件期待质变
于是,他想到复制Facebook的成功法宝—APP插件。4.3亿美元风险资本,有相当部分用于研发各类APP插件及完善“校内豆”支付系统,这令千橡互动APP插件短时间便超过1万个,摇身变为中国APP插件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社交网站,“中国的Facebook”概念应运而生。
“APP插件业务,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校内网的高人气将带动很多客户花钱下载、交流或体验各类APP游戏插件,校内网就能从中找到新的盈利点。”一位千橡互动管理人员向记者透露。
2008年10月17日,校内网率先允许所有通过审查的APP开发者接入“校内豆”支付系统,但APP插件营收将和校内网“四六开”分成,APP开发者拥有60%收益。然而,APP插件收益分成协议一经推出,就遭到部分APP插件研发者的抵制,毕竟Facebook的很多APP插件基本是免费植入的。这令千橡互动相当“受伤”。
网页游戏难成持续盈利基石
2008年7月,千橡互动斥资1000万元,收购国内最大休闲网页游戏开发商豌豆互动,这是千橡互动从日本软银等获得4.3亿美元风险资本后,在网络游戏领域的第一笔收购行为。此前,千像互动旗下猫扑网曾推出一款《猫游记》网页游戏,以道具收费和游戏内置广告的商业模式成功赚到网页游戏的第一桶金。
陈一舟向记者透露千橡互动开拓网页游戏的勃勃野心:“对豌豆互动的收购,只是千橡互动在网页游戏领域中进行收购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收购5-10家有竞争力产品的研发团队加入千橡互动。我们就像农民一样,要购买优良的种子,来培育我们自己的作物。”
然而,圈内人士透露,目前仅九维互动、乐港科技、动网、千橡互动等少数网页游戏公司能实现盈利。
“国内的网页游戏超过200款,但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超过5款。”广州动网总裁吴萌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尽管艾瑞咨询的网页游戏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页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14.4亿元,但网页游戏的集体泛滥与靠道具收费的盈利模式同质化,仍让人想起当年的Web2.0。
网页游戏发展所存在的泡沫,让陈一舟并不能把它视为千橡互动持续盈利的基石。回归互联网兴起的最大卖点—电子商务领域,似乎成为千橡互动四处突围碰壁后的最终抉择。
“SNS+在线商旅”的想象空间
收购艺龙网股份,打造“SNS门户+在线商旅”概念—通过后者现有的成熟业务模式,为仍在苦苦探索盈利模式的SNS带来相对稳定持续的业务收入,就商业逻辑而言,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相当完美。
然而,多少SNS用户将转化成忠实的艺龙网用户?多少新增在线旅游业务收入将被激发?当校内网的众多大学生、白领被移植到艺龙网的平台,能创造多少财富?它是否会使千橡互动摆脱缺乏盈利模式的困境?陈一舟本人也无准确判断。
“电子商务是我们变现的手段之一,但很难说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从纯利的角度来讲,目前增值业务的收入是最高的。”此时,陈一舟却显得异常低调,“目前我也很难判断千橡互动与艺龙网的合作,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经营绩效,但这块业务收入起码将占到我们营业额的10%-20%,成长性也会是最迅速的。”
中 千橡新版图
艺龙网应该只是千橡互动整合电子商务领域的第一步。
执著的“社会化商务网络”
有人说陈一舟善于豪赌。
三年前,陈一舟一度坚信“Facebook+Yahoo+YouTube+Craiglist”将带来流量和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整合,于是他将娱乐门户网站猫扑、社区网站UUme、IT社区Donews、大学校园SNS校内网全部收入囊中,同时也让投入上亿美元的Accel Partners、General Atlantic、DCM、TCV和联想创投纷纷为之疯狂。
然而,由于商业模式与经营收入始终低迷不振。从2006年底,陈一舟先后剥离一系列的产品,只留下了社交网站校内网和娱乐门户猫扑网,依靠2008年日本软银等慷慨解囊4.3亿美元风险资本,留住了元气。
“两年前,我就提出要构建社会化商务网络,这个梦想至今都没改变。”执著的陈一舟选择了“更加执著”。
“在社交网站,用户谈论最多的是什么?在交友过程中最希望得到哪些资讯与服务?这就是千橡互动所能挖掘的数不完的商业价值。”此时陈一舟显得很激动。他对社会化商务网络有了新的解读。
据调研机构eMarketer对Facebook用户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全球互联网交友沟通的重要话题:一是去哪里旅游度假最开心,二是哪里有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三是交流自己在哪里买的东西最好。
除了淘宝网已牢牢占据C2C领域主流地位之外,在线商旅与在线招聘始终是陈一舟非常看好的两种业务,因为两块业务还没有出现“稳定”的最强者,近期携程网深陷“保单门”、“酒店在线预订自立门户”、“与格林豪泰纠纷”及机票代理佣金市场化运作的诸多麻烦;在线招聘产业则集体陷入业绩大幅下滑困局,如智联招聘亏损过亿,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曾经的行业大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正是后起之秀后来居上的机会。有接近陈一舟的人士认为,陈一舟一直图谋在校内网上开展这两块业务,不但要突破盈利瓶颈,更要把校内网变成这两个领域的新强者。
业内人士认为,收购艺龙网完成了陈一舟对千橡互动的业务构架拼图—品牌广告、网游和电子商务三剑齐发。
在线招聘收购良机
据悉,2007年市场曾一度传出千橡将洽购在线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尽管这传闻无疾而终,但陈一舟在很多场合没有否认自身对在线招聘业务的青睐。
“千橡互动进军在线招聘业务,或许参考了美国社交网站LinkedIn的成功模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美国,LinkedIn已变身“职场中介社交网站”,通过一款名为“猎头”(Recruiter)的人力资源协作系统,向企业共享其中的求职者信息,并提供会员点评推荐模式进行人才招聘,每年向企业用户收费在5000-7000美元不等,现已累积近万家企业用户。2007年6月,LinkedIn获得第四轮融资5300万美元;2008年10月,LinkedIn又获取2270万美元第五轮风险资本,投资人包括红杉资本、Greylock Partners、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以及贝恩资本。
既然拥有LinkedIn的成功模板,千橡互动进军在线招聘业务的胜算,无形中就高了很多,还能得到风险资本股东的支持。
“最近在线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与前程无忧,都出现利润大幅下滑,是陈一舟出手的好机会。”这位接近陈一舟的人士透露。现在,问题有两个,哪家将是陈一舟的青睐对象?这次千橡互动会否重蹈覆辙?
艺龙会否超越携程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陈一舟需要的,是艺龙加千橡大于携程。“只要把校内网和猫扑网用户的10%-20%用户最终转化为艺龙网的客户,足以改写在线商旅市场的格局。”在一声轻描淡写的分析里,陈一舟似乎已预测了未来。
就在千橡互动悄然收购艺龙网股票的去年冬季,艺龙网CEO崔广福制定追赶携程网的三大战役:一是同分销商加强合作,力争扩大酒店业务,占艺龙网今年整体业务的约80%;二是赢得网上预订的胜利,将艺龙网做成最大、最智能的网络;三是赢得第一真理时刻的胜利,让消费者在进行网上预订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艺龙网,将艺龙网打造成一个“门户”。
“艺龙网应该是千橡互动整合电子商务领域的第一步。在线招聘、C2C、B2C都将是千橡互动未来需要开拓的战场。”一位熟悉陈一舟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千橡互动决心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他需要的不是一块业务(指在线旅游)的强势,而是整个“社会化商务网络”(包括在线招聘、C2C、B2C)的全方位联动。
下 上市猜想
如果这个“壳”成立,那就既打通了巨额风险资本的退出通道,也能借助资本市场拯救自身估值,缓解来自投资方的压力。
借壳上市可能性存在
从2002年创立千橡互动起,陈一舟就始终寻觅着踏足资本市场的机会。2006年,千橡互动旗下猫扑网曾与正苦于SP转型的华友世纪传出“绯闻”—猫扑网欲借壳上市,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计划破灭;随后,千橡互动又自主运作纳斯达克上市事宜,却基于社交网站缺乏盈利模式之痛,未能成行;直到2008年6月,在千橡互动收到软银亚洲等机构投资者4.3亿美元之后的两个月,市场又传闻千橡互动旗下校内网将单独上市,欲融资5.5亿美元,上市目的地在纽约。然而,时至今日,仍未见校内网海外IPO的踪迹。
于是,2009年1月27日,当艺龙网宣布千橡互动成为其二股东时,再度激发了市场对千橡互动欲借登陆资本市场自我救赎的无限幻想。
不过,摆在陈一舟面前的最棘手困局,可能是来自千橡互动创投股东的压力。4.3亿美元的风险资本投入,何时才能套现?投资回报有多高?陈一舟需要寻找一条有效的路径,给他们一个交代。不过,直接IPO的道路,似乎是道长且险阻。2007年底,美国媒体和互联网服务公司United Online取消旗下社交网站Classmates Media的IPO计划,原因在于资本市场对社交网站盈利模式并不认可。
“如果千橡互动迟迟不能IPO,对软银亚洲等投资方的估值压力会很大。”中盛投资董事总经理郑伟透露。
“由于社交网站尚缺乏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直接IPO会相当困难。不如先通过购买上市公司部分股权,作为一个资本运作平台,等待机会进行整体业务注入,或分拆旗下业务,类似借壳上市的做法,也便于创投股东找到尽快退出的捷径。”郑伟点评。这是否是不经意间似乎点到了千橡互动收购艺龙网23.7%股权的另一大企图?
据艺龙网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指出,不排除千橡互动成为艺龙网二股东后,双方会商讨一系列战略合作,包括股东利益最大化及企业合并。
国金证券CEO林嘉喜接受采访时表示,千橡互动借壳上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未来千橡互动有可能将校内等核心资产通过艺龙网上市。
重要含义:推升千橡估值
陈一舟态度模棱两可:“暂时没有借壳上市的打算。”他更愿把艺龙网看成是业务整合者,又是理想的财务投资对象。“艺龙网是一家被低估的公司,被低估了10倍。当时艺龙网股价在6美元附近时,流动市值只有3000万美元,是携程网的1/40,但前者的营业额是携程网的1/4。因此,艺龙网的价值被低估10倍。”他用一组漂亮的财务数据向记者解释艺龙网本身的投资价值。
不过,千橡互动为何要迅速变身艺龙网第二大股东?财务投资与业务整合需要如此大动干戈吗?观察人士认为,对于这位始终被市场认为是“对资本运作的兴趣超过实际运营”的CEO而言,他的一句“不排除任何可能”,似乎印证了市场的一个揣测:千橡互动需要一个“壳”,既打通巨额风险资本的退出通道,也尽可能挽救自身估值。
“如果正如陈一舟所言,艺龙网与千橡互动的合作将会超越携程网,就等于千橡互动的市场估值也应该比携程网更高,4.3亿美元风险资本投入,回报还是很可观的。同时,陈一舟也能通过借壳上市,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完成对千橡互动估值的救赎。”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但陈一舟不得不克服一个相当棘手的现实问题。目前,艺龙网最大股东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Expedia,拥有约52%股权,如果千橡互动要“借壳”上市,必须持续从Expedia收购剩余股权,或者与Expedia商谈资产置换协议。甚至Expedia可能会放出“毒丸”计划,削弱千橡互动在艺龙网的股权比例。
陈一舟对此反驳说:“他们不需要,他们最大的‘毒丸’就是没有流通的股票,此外,大股东Expedia的控制力很强。所以和艺龙网的合作,必须是双方比较自愿的合作,其实他们很欢迎我们的合作,欢迎给他们提供用户。”
陈一舟的自信,源于Expedia目前自身难保。当前Expedia面临可能被Google收购,陈一舟完全能安心观察Expedia与Google能否联姻,联姻结果是否对自身有利,然后再做出下一步资本运作的决定。
延伸关注
意欲颠覆B2C生态链?
“千橡+艺龙”的联姻,陈一舟需要的绝不仅仅是逻辑方面的业务整合。不经意间,它开始颠覆B2C的现有生态链。
曾几何时,B2C公司高速成长的一大瓶颈,便是如何用低廉成本挖掘尽可能多的忠实用户。PPG不惜把“yes!PPG”广告做到铺天盖地,却难逃负债过高、经营不善的困局;智联招聘同样请来知名艺人代言,大笔烧钱、大作宣传,却背上年度亏损过亿的包袱。
不过,陈一舟却能高枕无忧。通过千橡互动与艺龙网的合作,站在B2C价值链上,社交网站(SNS)同样是一个庞大的“客户资源”。由此,B2C的“C”由社交网站以低廉推广成本无限放大时,“B”能做的业务就会增多,“2”的模式也将无限接近创新,B2C本身所创造出的盈利点与利润率就会越高。
“我们算过一笔账,去年艺龙网的市场推广费用约为1亿元,获得的付费用户是40多万,平均每个用户的推广成本是200多元。艺龙网和千橡互动合作后,校内网等平台每年可带去几百万用户,现在还不能确定付费用户的比例有多大,但其中的想象空间已经很大。”陈一舟透露,只要千橡互动带给艺龙网的新客户单位吸引成本低于200元,艺龙网就等于“赚钱”,千橡互动也能从艺龙网“新增业务”分得一杯羹。
“艺龙网与千橡互动的牵手,是一次打破互联网流量公司和收费公司之间壁垒的很好尝试。B2C公司通过社交网站,用很低的成本解决吸引新用户的难题。”陈一舟顿时显得踌躇满志。一旦“SNS+B2C”模式印证了他的想法,类似PPG砸钱狂烧广告、不成功便死亡的B2C激进发展模式将一去不复返。
同时,“SNS+B2C”的结合还能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毕竟用户在社交网站所发表的每一篇产品及服务评论,都是有效的商业信息。在某种程度上,社交网站同样能在互联网营销领域开拓一片天地。
未来的某一天,在B2C价值链上,京东商城、当当网等B2C公司,都可能会和社交网络牵手;龙拓互动、盘石、OMP、赢客网,却发现在互联网营销领域,一些“半路出道、但来势凶猛”的竞争对手,即将拦在他们的发展道路上。
也许,陈一舟无意间成了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