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2009年10月20日 16:02《小康·财智》
文︱王振耀(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
根据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水平,特别是从宏观环境来说,还存在着结构性不合理,中国整个企业界向现代慈善发展时只是起步阶段。
汶川地震后,我研究了很多企业,我觉得企业的出发点很好,热情也非常高,但都带有较大的传统性慈善行为性质,更多是从道德、良心、爱国热情出发来做慈善。因此,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慈善,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应该尽快地在汶川地震之后迈向现代化,应该快速地向现代慈善发展。
首先,要迈向现代慈善,和别的领域一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善于用现代行为方式来考虑慈善的发展,考虑社会责任的履行。我最近一直在社会上进行呼吁,现代行为方式要善于从体制上思索问题,善于从程序和技术上来解决问题。
很多问题我们必须要从体制上进行思索。社会情绪往往是把问题归结为哪些是好事,哪些人是坏人,好像把坏人、坏事清除了,整个社会就好了。我的看法是这种区分不完全对,其实每个人身上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应该建立好的体制限制他的坏行为,弘扬他的好行为。
这就需要讨论程序,讨论技术,很多方面需要讨论标准。民政部今年上半年发了一个“透明慈善”的文件,但整个社会不是不愿意“慈善透明”,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现代慈善。这种“不会”是我们民族最大的挑战。
其实大家都愿意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就是不会。不会怎么办?我们强调中国式责任,要特别强调意识,这种意识就是“企业公民”,要大大方方做慈善。我们有很多企业家,捐款比国外企业多,但往往是用道德精神来论述慈善。不像“企业公民”式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大大方方地谈社会效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我捐给你了,你要给我回馈信息,不回馈信息我就要批评你;同样,我捐给政府的钱,政府也要给我回馈。
而现在中国很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捐款出去,都不好意思要回馈信息,停留在传统理念上。我觉得“企业公民”精神很缺乏,也就是不胆大,好像政府说了,我履行了就完了,至于你们在实际操作中做得好不好,没有追根究底。不管是政府还是基金会,还是企业自己做慈善,我给你捐款是应该的,但对方也应该调整行为,符合人们的期待,现代企业公民意识非常需要弘扬和提倡。
其次,需要发展现代慈善咨询业。一个现代社会做任何事儿,特别是大的事情,一定要有现代咨询业。现在中国社会最缺的就是现代咨询业务。这种做法就是要研究每一个项目,进行论证,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学问。到现在包括一些重大决策都没有咨询业的介入,比如大决策没有几个备选方案来选择。怎么规划,每个细节怎么展现,都没有事先的设计。这样的慈善项目怎么去展示和普及?我们没有专业化的队伍,是现代慈善咨询业务发展不起来的重大障碍。我们不崇尚咨询业,觉得做慈善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会出钱谁都可以做。我们经常习惯把钱送给穷人,送一点可以,但送得多就要设计制度和很多配合活动。
再次,履行好企业的责任,履行好“中国式责任”必须联合行动,要在平等基础上做行业联合。一定要让大家知道,不管个人或企业再大,不和整个行业联合起来,资金不会有效,如果联合起来了,进行良好分工,有可能产生1+1大于2甚至大于3的良好效果。但现在社会责任的行业联合还非常缺乏,非常不足。
如果在这几个方面我们能有一些改进和拓展,我认为中国慈善事业会发展得更快,我们整个国家的慈善事业肯定会向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有一个大的迈步。
(本文在《小康·财智》记者范颖华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