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物流业诱惑(二)



  显然,冷链物流的发展势在必行。

  然而,与冷链物流巨大市场所对应的行业现状却让人“惨不忍睹”:

  根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冷鲜食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相比,我国的冷藏物流业显然是处于初期阶段,据统计,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只有美国的1/7,日本的1/4,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在这些国家,有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仍在继续增长,而在我国,虽然相比较于50年代行业的发展初期有了迅猛发展,但是在提供的服务方面,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存储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高达25%—30%。

  面对巨大的市场,以及行业增幅,冷链物流究竟在中国遇到了哪些问题,以致其发展尴尬呢?

  首先,由于冷链物流在中国属于新兴行业,因此在市场上,无论生产企业、下游客户,还是普通消费者,许多人都对此认知有限,或者是干脆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冷链物流”,认识上的限制导致了其在国内的发展。

  其次,由于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的缺失,因此,这不仅导致了冷链物流行业内的从业企业良莠不齐,而且还造成企业间形成恶性价格竞争,使本来有实力、决心投入高端硬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企业陷入困境,不仅限制了行业发展,而且让本来就认识有限的消费者更是对冷链运输的食品“敬而远之”。

  而截止到现在,只有上海市出台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而整个行业内的服务标准依然没有出台。而在日本,1997年政府就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对主要的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韩国政府更是建立了专项基金,以资助专业性物流公司,并对开发新型物流技术的企业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

  最后,由于整个行业目前依然处于混战状态,缺乏行业龙头。无论是从传统的物流公司进军冷链物流市场的企业,如中外运裕和物流、锦江低温物流、山东荣庆物流等,还是一直专注于冷链物流行业的重庆雪峰物流、康新物流等,以及与麦当劳长期合作的冷链物流体系相对完善的夏晖物流,包括为百胜集团下属的餐厅提供核心业务以及有特殊要求产品的物流服务的百盛集团物流事业部,目前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行业当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在行业内起到龙头作用,从而推动行业发展。

  而冷链物流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加拿大所经历过的路程中看出其发展轨迹。

  90年代初,加拿大政府在运输业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1990年后,政府进一步放开市场,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私有化和民营化改造,通过下放港口和内河运输的经营权、国家铁路公司民营化等措施,形成了公路、铁路、海运及空运的多式联运,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与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方参与、并存共赢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最终,经过一番市场竞争,加拿大冷链物流企业当中,仅剩余几家屈指可数的企业:加拿大既有以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运输企业国家铁路公司(CN)和加拿大最大的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Farms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产地+工企业模式),也有以北美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OntarioFoodTerminalBoard与加拿大最大的配送中心Sobeys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批发市场+配送中心模式),还有以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Group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最终为加拿大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营运环境。

  而在中国,显然冷链物流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而对于未来的发展,经记者走访专业的行业机构,目前在以下领域内的企业还将获得长足发展,同时也为投资人的介入提供了天赐良机:

  投资机会

  能够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相关软件的信息软件类公司。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竞争的加剧,很多冷链物流企业目前均有扩大软硬件设施的计划,如计划新建物流配送中心;计划新建、收购或新租借冷库;计划购置冷藏车辆,完善配送网络等。此外,在原有设施改造和更新的同时,技术性的改造也将成为另一发展趋势。卫星定位系统(GPS)、RFID技术、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车载地图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虽然这类企业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冷链物流当中,但在未来,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同样将在整个行业的带动下突飞猛进。

  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目前,在冷链物流领域虽然有荣庆物流已经获得投资,但是依据行业发展规律,在一个巨大的市场当中,往往企业的龙头不止一家,家电销售领域里的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对于业内的其他冷链物流公司,比如夏晖物流、重庆雪峰、康新物流等企业依然有可能做大,成为市场中的另一家龙头。

  冷链物流当中的机械生产厂家。冷链物流企业的冷冻车按照运输规模,主要分为2吨、4吨、8吨、12吨、20吨、30吨等不同类型。各种规模的冷冻车根据企业客户的具体情况,分布在不同的物流配送中心,完成市内配送或长途运输等服务。不同企业拥有的冷冻车的数量相差较大,从几十台到几百台不等。通常情况下,冷冻车的平均更换时间在8-10年左右。而随着各地物流配送中心的上马以及冷冻车的到期更换,相信其中的机械厂家也将成为其中的赢家之一。

  医药物流 医改中的投资“皇冠”

  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医药,但你知道康恩贝制药、浙江医药等药厂生产的药品是如何到达你手中的吗?其价格与其成本到底相差多少倍?这个流程中哪个环节最赚钱?

  这个过程,就是医药物流。作为专业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医药物流已经成为“大药房”和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近两年,从高盛注资海王星辰、日本铃谦与上海医药成立合资公司、风险投资入股九州通、武汉同济堂、广州医药和上海医药同样先后完成了海外资金的引入,种种迹象显示,大量风险资本开始涌入这个医改当中的“皇冠”——“医药流通领域”。

  资本涌入医药物流

  “近年,大量资本涌入医药物流领域,主要是因为国内医药行业目前是个逐渐开放的行业,但却没有能够单独垄断市场的药企,因此国内药市呈现出‘多、小、散、乱”的局面。随着国内药企布局全国的医药物流网络的成熟,地方子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年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医药流通集团将会超过10家。而年销售规模接近500亿元的医药流通集团将初步具备行业垄断的特点。”某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显然,所有的一切与医药流通领域的起步息息相关。中国的医药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前,由于历史的原因,药品流通基本上属于国有专营,各级医药公司经营药品批发,负责药品零售的药店和医院则必须统一从医药公司进货。因此,药品物流配送同时也大多由医药批发企业承担,这些企业一般都拥有自己的上下游公司,因而采用企业内自营模式,进行企业内各部门、厂、店的物品供应和配送,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小而全”,其物流组织形式分散,低效高耗。

  因此,这直接导致现阶段我国药品流通内的企业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其规模普遍较小,据行业统计,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只有800余家,销售额最大的国药集团、上海医药、九州通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与美国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在美国,医药分销的前三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麦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 Health)即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其中McKesson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业务量的95%以上。

  此外,除了规模方面的问题,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也使医药物流明显滞后于整个物流行业。由于医药商品的特殊性,医药企业存在缺少医药物流管理、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医药物流的增值服务等软件,医药商品没有统一的药品标准编码等问题。这就成为国内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障碍,物流经营者不能对供应商、零售药店、医院药房进行有效的管理、配送率不高,没有竞争力。

  因此,面对现状,这些传统的医药企业正在逐步转型为第三方医药外包物流公司,据记者了解,这一行业内最早出现的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为杭州邦达物流有限公司,但是直到2005年,这一市场形态在上海赤帽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之后,才逐步为大众所知,并得到市场认可。2005年,由日本全国赤帽株式会社(持股40%)与日本有限会社IDCM(持股20%)、中国香港中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5%)及上海迅领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5%)共同投资组建的上海赤帽物流有限公司成立后,就被人们普遍看好。赤帽株式会社原本在日本就是凭借着医药物流业务而世人皆知,所以赤帽物流进入中国以后,人们都自然而然地认为,中国的医药物流领域也将迎来第三方外包物流的时代。

  第三方外包物流将兴起

  何为第三方外包物流公司?第三方外包物流公司又为何能逐步获得市场认可,成为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呢?

  “第三方医药物流其实是一个供应链的概念。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日本,医药企业采用的都是第三方物流。永裕在东南亚同样是借助第三方物流。在社会分工日趋明确的条件下,医药企业没有必要‘大而全’、‘小而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曾表示说。

  经记者了解,在国外,通常意义上的第三方外包物流为一种独立于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专业组织形式。第三方外包物流的出现不仅可以让医药公司降低药品在流通过程当中的成本,同时在医药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过程当中,由于企业是以支付服务费用的形式获得服务,因此这就客观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提高客户满意度方面提高要求,通过自身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来加大订单处理能力、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应时间、进行直接到户的点对点配送,这些措施将缩短定货到送货的时间周期,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利润率极低

  那么,在当下,作为独立于生产和销售药品的企业,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能否获得市场认可吗?显然,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国家明文规定,无论是药品的仓储还是运输,企业都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低温、冷藏条件操作,即实现在途GSP管理。因此,这就首先为物流企业当中想进入医药领域里的企业提出了较高的门槛,即在企业成立之初,便要认识到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提前熟悉医药产品的仓储、养护、运输等专业知识,以及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政策规定。

  其次,随着高盛、太极集团等企业携带资本的大量涌入,医药物流行业在中外机构之间的激烈争夺下,已经告别了最初的光环,进入微利时代。“医药流通早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巨额投资导致的后果将可能使企业血本无归”,中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赵博文曾这样表示说。而前几年在武汉投资落成的号称“华中最大”的一家医药物流中心的无疾而终更是为投资人敲响了警钟。

  根据专业机构的计算,一个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年收入按照50亿元利润率按照0.8%计算,每年利润约4000万元左右,1亿元以上的医药物流投资项目的本金至少需要3年才能回收。因此,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外包企业能够耐得住寂寞,有足够的资金和耐心。

  “最关键的是,我国医药物流目前还停留在对医药流通供应链单一环节的优化与运营上,没有完全达到整合医药供应链资源、物流管理精益化这个层次。现有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依旧处于由传统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向医药物流企业转型阶段。”某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显然,对于医药物流来说,一切都是“前途和现状之间的妥协与斗争”,而第三方外包物流也同样将在争议中逐步获得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4086.html

更多阅读

辩证思维10级修炼 业务员的十大修炼之一规划思维(二)

营销专家刘春雄老师在其著作《营销人生存手册》中有一句话对于业务员水平层次有一个经典的论述:作为一名业务员,如果你不够专业,应该足够聪明,如果你不够聪明,应该足够谦虚。如果你不够谦虚,应该足够勤奋;如果连勤奋也不够,就不要做业务!可

商业地产现状 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二)

问题突显 现状堪忧      新华网四川频道5月27日电(记者吕庆福)接受记者采访的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房地产专家及业界代表们普遍认为,尽管我国商业地产发展正迎来大发展机遇,但商业地产业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却不令人乐观,更不容忽视。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新形势下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总体形势判断(一)物流大国地位基本确立但远非强国2008年,中国GDP超过3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2.5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GDP

声明:《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物流业诱惑(二)》为网友渴望希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