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运营总经理】 梅波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寻宝”情结。
我最初的“寻宝”情结可能来自史蒂文森的《金银岛》。那本书为我勾勒出一个充满神秘、财富和冒险的外部世界。令我神往,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N种想象。这种情结可能是我22岁时独自来广州闯荡的原因。
也许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这样的基因,只是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间、地点和空气被激活。
任何财富行为都是一次寻宝过程。少年时埋下种子,青年时打造专业“寻宝船”,30岁前后扬帆出海。
在我认识的富人当中,最有传奇色彩的寻宝过程可能是王滨。他先是一名警察,后来改行做修车厂,又做证券咨询,再后来是移动SP业务,最终把公司卖给新浪。套现之后他成为“船长”,两度驾驭无动力帆船纵横四海,从法国漂洋过海回到中国。在海上极度绝望和极度美好的时刻,他写了不少歌词,今天在“钱柜”里面都能找到。
“寻宝船”起航必须顺流而下,这一点你也许不会反对。事实上,每个时期的财富积累,都有那个时代的特征。事实上,每个时期的财富积累,都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比如周成建,美邦服饰实际控制人,一个只有品牌没有工厂的被很多人效仿的商业模式,以前曾经被认为是“空手套白狼”,一如当年的牟其中。比如冯仑、潘石屹等等,无不是抓住房地产改革初期的机遇。今天,地产行业竞争进入“大鳄”阶段,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不过,还是有人抓住这个行业为数不多的机会。就在几周前,我认识的另外一个地产界精英——陈劲松,经过几年苦战之后,终于成功将世联地产送上中小板,把自己变成富豪俱乐部的一员。他的模式也不复杂,和万科不同,他们不是自己造房子,和陷入倒闭传言的顺驰不同,他们不是做中介,他们帮别人提供卖房子的解决方案。
IBM之后,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在任何领域你几乎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身影,即将在创业板上市的北京立思辰就是如此。去年冬天,当我和池燕明在北京一家酒楼探讨他的商业模式时,只觉得这是一种办公服务外包的简单模式,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获得资本市场认可。时隔一年,天翻地覆。
猛然发现,自从创办理财周报之后,我身边已经富、即将富,以及衣食无忧孜孜不倦在寻找发财机会的人迅速增多。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觉得发财这事也是如此,至少我所认识的财富精英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