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的背景下,高层人事变动尤其引人注目,如何让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在中国经济进入复苏期的环境下,如何应对“热钱”流入等问题,将是易纲上任后需要面对的难题
2万亿美元是多少钱?它可以买120个花旗银行,可以支持欧盟援助非洲200年,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买下整个南极洲。
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如今这笔钱又有了一位新掌门——8月4日,国务院正式任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兼任国家外汇局局长。在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的背景下,这一高层人事变动尤其引人注目,如何让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在中国经济进入复苏期的环境下,如何应对“热钱”流入等问题,将是易纲上任后需要面对的难题。
种过田,插过队
1976年,刚刚年满18岁的易纲在北京顺义县插队,在当时,每年要种多少亩小麦、玉米、豌豆都要由政府统一计划。当地的农民发现种豌豆要比种玉米产量高,于是便私自多种了几亩。不料,被领导发现以后,豆苗被拔掉。每每回想起这段经历,易纲都会说,“这是典型的政府决定。”
也许正因为有了插队的经历,和对计划经济深刻的体验,后来易纲在他的《中国货币化进程》一书中写道:“我对居民楼一年到头总有人在搞装修深恶痛绝,对市政建设规划不精细、拉链路的频频出现无可奈何,对长官意志造成的马路人行道地砖的反复更换,路旁树木不断更新感到啼笑皆非。我对水资源的担心尤甚,曾经研究过节水马桶的设计和推广,曾因试验两次小便后冲水一次而受到家人批评。”
洋博士
1977年易纲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告别了在北京郊区的插队生活,之后由于成绩出色,他1980年被北京大学选派到美国留学,从此开始了在美国十余年的奋斗生涯。1986年他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摘得博士学位后,易纲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经济系任教,一干就是好几年,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并于1992年获得了终身教职。
按照当时的情形,在经济学研究方面颇有心得的易纲很可能在美国继续潜心研究金融理论,但就在这时,他选择了回国。1992年回国后易纲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随着徐滇庆、朱民、汤敏、左小蕾、许小年、梁能、王辉耀等人的加入,“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精英会”。
忧国忧民心
回国后的易纲带着将国外经济管理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想,开始了探求中国经济改革的路径。那一年,中国经济正处于金融秩序、流通秩序的无序状态。
作为他在北京大学经济系77级同班同学,现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海闻对媒体提及那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很简单,就为了一个理想。”
事实上,海闻、林毅夫、易纲早在留美期间就将探求中国经济改革路径定为三人的“君子之盟”。1994年,当他们陆续回到北大后,便拉上了刚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张维迎联手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在这期间,易纲对货币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在1997年预警通货紧缩的出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997年10月,他写了一篇短文《谨防通货紧缩的危险》,并于1998年初组织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写了几篇文章,如《寻求多重目标下的有效政策组合》等,这些文章对1998 年以来的通货紧缩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正是这些成绩直接奠定了易纲从经济学者转为经济领域官员的基础。
另据媒体报道,易纲很早就开始关注并参与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制度研究和设计之中,他曾表示,“一个不同情穷人,不帮助穷人的社会同样是没有希望的。”他还在杂志发表文章,公布自己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转型名义账户制的新思路。
从1997年起,一直做学者的易纲开始了他与中国人民银行的渊源,并逐渐成为科班出身的中国经济高官之一。
1997年,易纲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此后历任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兼货币政策司副司长、货币政策司司长,并于2004年7月升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
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期间,他还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2007年12月,易纲走上了更高的位置,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新掌门的新挑战
从机构职能来说,外汇局在外汇监管方面的工作更为具体和直接。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当下,外汇储备的安全和保值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为本来美元对人民币这几年就处于持续贬值状态,而中国的外储资产中近70%是美元资产。
此外,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除资产的安全性面临挑战之外,在中国境内的国际资本的流出也是外汇局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2008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曾出现近6年来的首次下降,虽然随后外储的资产重拾升势,但外汇管理部门确实很为此紧张,因为跨境资本一旦外逃,大幅逆转,可能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正是因为资本撤离一些国家,导致多国货币迅速贬值和经济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