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黯雄:创作的本源早已根深蒂固



  见到邱黯雄的时候,他正匆忙赶去一个颁奖现场,采访地点也因此由他的家变成了咖啡馆。从颁奖现场到咖啡馆的路上,他似乎有些不愿回忆刚才的一幕。“挺匆忙的赶去,然后颁完奖就离开,这其实是个挺无奈的状态,但很多时候,我们又无法脱离这样的生活。”

  1994年从美院毕业的时候,邱黯雄和所有艺术生一样,依旧过着随性慵懒的生活,有过梦想,想过追逐,但终究熬不过社会这个大课堂。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为自己的梦想借口。

  在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学习的过程中,邱黯雄安然地停留了5年,自由艺术系在他当时还未成系统的思维定式里,更多只是给了一种空间,可以思考,可以想象,没有逼迫。

  创作在归国后“迸发”

  2003年归国后,邱黯雄选择定居上海。五年的思考与想象,已经将一个可以彻夜不睡,充满激情,厌烦工作,却又想法联翩的年轻艺术家,蜕变成一个肩负着责任感的男人。这种转变从某种程度而言是飞跃,因为时间已经为此付出了漫长的代价。

  他选择边教学边创作,在安稳中求生存。2004年开始,邱黯雄陆续把新媒体渐渐带入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地实验与探索。过去5年所积蓄的能量开始找到出口迸发。“可能是在国外待太久的缘故,在将思维属性回归到传统文化中时,才能感觉到创作本源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悠悠长卷,其实早已在邱黯雄心中驻扎,根深蒂固。

 邱黯雄:创作的本源早已根深蒂固

  制作水墨动画的奇才

  2005年,八分钟的动画作品《在空中》,已经较为完整地铸就了邱黯雄当时的创作风格和思维深度。接近3000张的绘画工作量,每一张都是他亲手绘制。这些画在保留画布作品中的色泽和肌理的同时,运用动画的制作形式,将这一部分的艺术属性,体现得更具传统艺术意味。

  《新山海经》在2006上海双年展展出时,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节奏,模拟了文明产生的微缩模型。三面横向连接的大屏幕如一幅铺开的长卷,循环播放着这部动画,高科技与古意形成一种奇诡的结合,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有甚者更是以为上海哪天出了个奇才。

  香港汉雅轩艺术画廊对他的水墨动画作品很感兴趣,仅对《新山海经》第一集投资就已超过10万。但是目前这部片子仍不能面向大众发行,而且在国内,把动画作为艺术品收藏的市场还根本没有成型。“但对这个系列而言还会不断增补内容,一集一集做下去,也是我的期待。”

  2007年,邱黯雄装置影像作品《为了忘却的记忆》在北京Boers-Li画廊首次展出,并有幸入选参加了第39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大型装置作品在巴塞尔艺博会中成功售出的记录。

  太太是一切创作的动力

  谈话中,他的太太始终伴随在他的身边,两人不时的眼神交流让这对一路从成都到德国,最后又一起回到上海的夫妻,有过艰苦,有过压抑,最终携手走进了幸福。“创作的本身是来自生活,而有了一个安稳健康的家庭之后,创作的力量会更坚定和确信,几乎大大小小的活动,太太都会陪伴在我的身边,我觉得踏实。”

  我想,正是这种踏实,让邱黯雄的创作无拘无束,自由驰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4601.html

更多阅读

《艺术作品的本源》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革命 海德格尔选集

内容提要: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关系历来是国内外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多数研究者都倾向于认为,海德格尔的前期思想属于现象学,而在思想转向后则完全否定和抛弃了现象学。本文通过对胡塞尔、海德格尔前期和后期的相关思想的梳理试图指

声明:《邱黯雄:创作的本源早已根深蒂固》为网友琉璃般若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