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远离都市,到乡下去



  新一代的英国人又开始靠土地维生了。他们放弃了大城市里的花园,选择了土壤不算肥沃的农田;不再早起赶车上班,选择每天清晨起来喝新鲜山羊奶;不再养猫,开始饲养牲口;丢弃了“黑莓”手机,选择与肥料为伴。这一切不简单,也不尽浪漫。

 新潮:远离都市,到乡下去

  这股新移民潮的最好佐证就是,在全球房地产市场均不景气的当下,英国农村土地的价格却持续上涨,甚至部分地区的涨价幅度高达50%。土地交易的佣金也不断上涨。在英国土地最贵的德文郡,中介机构对每英亩地的成交收取佣金8000 英镑的高价。大多数人只能选择走得更远些,移居到威尔士、苏格兰以及东海岸地区,只有这些地区还找得到可供买卖的土地。原本生活拮据的农民发现还可以靠卖手中的土地赚钱。据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构统计,近期交易的土地中有80% 是“新农”。

  罗伯特·杰弗里和大卫·莫里斯曾是奶农,有一天,他们发现他们手中有一样东西比牛奶赚得多——经验。因此,他们建立了专为“新农”提供帮助的网站www.newlandowner.co.uk。杰弗里负责为大家提供各种实用建议, 比如如何让羊群听话,以及如何获取建筑许可证。“ 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冲着经济效益来的。”

  杰弗里说,“这些人中不乏向往乡间生活的百万富翁。他们只希望体验一下。其实靠20 亩的土地维生,比靠200 亩的土地维生难不了多少。不过在最开始两年,一般都是只投入无产出。”

  杰弗里的点子非常受欢迎,如今他成了个大忙人,直到晚上才有一点时间照顾土地,因此自嘲为“黄昏农夫”。“我觉得,人们之所以选择这种生活,是因为受到了不健康的城市生活的刺激。”杰弗里说,“他们想返璞归真。”

  这不是头一次出现年轻人回归土地的热潮。这群年轻人的父辈,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也曾大批地回归基本生存模式,然而,最后发现重返乡间之后连维生都有困难。今天这批年轻人比父辈拥有更多优势。他们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其次,养鸡如今已经成了英国最流行的国民爱好之一。“绿色移民”的难度也越来越低——互联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农”帮助网站,还有各种“绿色移民”指南书问世。在如今这个时代,有了购物网站,要购买任何专业农业器具不再是难题。

  从事港务工作的帕特·加迪纳,最近决定重返1970 年代。他用业余时间建立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网站www.goselfsufficient.co.uk。他认为如今人们常觉得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这与1970年代很像,“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社会充满了不稳定因素。要渡过难关必须得照顾好自己,远离‘外面的世界’。也许你觉得这像做梦一样,但其实你真的可以做到。”

  养羊比在伊拉克开飞机更有趣

    托尼·奈特分得清他的每一头山羊,并称它们为“我的女士们”。他说每一头羊性格都不同。“狼奶奶”是羊群的首领;“杏儿”是个叛逆的小姑娘;羊群中还有几个轻佻的“越狱”专家,只要羊圈的护栏哪儿出现一个洞,它准能第一个发现;“人体冲浪爱好者”们则喜欢像皮特·多赫蒂(英国当红摇滚明星,Babyshambles 乐队主唱)那样,从高处往羊群里跳。一般专家都建议“绿色移民”的新手从简单活起步,比如养鸡。养羊难度有点高。55 头山羊就像55 个出牙期的孩子,尽管可爱,但半夜闹起来能让人发疯。

  不过托尼说,养一群山羊比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开飞机更有趣。他之前是皇家空军的飞行员。“我在执行任务时曾经被炮火击中过几次,还被枪击过。干那种工作时,你老觉得有颗子弹上刻着你的名字,凡是有人扣动一次扳机,那颗子弹就离你又近了一步。”他的妻子乔也曾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她做的是物流方面的工作。2004 年,这对夫妻结束了16 年的军旅生涯。他们在卡马森郡找到了这个38 英亩的小农场。农场里有蔬菜地,有果园,有鸡舍、鸭舍,他们还养了不少绵羊和小马驹。

  听起来好像是一时兴起,但这对夫妻是狠下决心的。他们几乎花光英国皇家空军给的津贴,才买下了这片价值35 万英镑的农场,当然还贷了一部分款。他们上了牲口养殖课,在空军磨炼出的坚强意志也派上了用场。现在,两人找到了生财之道:冰激淋。他们相信,用新鲜奶制品制成的冰激淋,一定能迅速扭亏为盈。最近托尼决定兼职去做广告飞行员,赚点钱贴补家用。邻居们羡慕他可以在天空中自在翱翔,他却更愿意呆在小屋里,跟妻子聊天。

  小农新手:一切为完成父辈的遗愿

    克里斯·布莱文39 岁,他的妻子汉娜34 岁,他们有两头猪“小白”和“大黑”,以及汉娜最喜欢的俄国鸭子。一家三代人在这片13 英亩的土地“彼得的伊甸农场”上一起生活,农场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克里斯的老丈人。教师出身的彼得一直向往农家生活,11 年前因病去世。克里斯一家经常想,老头子如果看到这一切会怎样想。他们一致同意:他一定会很惊讶。看上去如田园诗般优美,但如果早上醒来克里斯发现房子漏雨,汉娜不小心让拖车撞坏了堤坝。想象一下,那是怎样令人郁闷的场面。

  汉娜以前是兽医,她很乐观。“日落时看着农场,就觉得我们好幸运。”曾是赛车维修专家的克里斯比较多虑,他时刻考虑着要还贷,但经营农场没有全职工作赚钱。“令人郁闷的事比令人兴奋的事多。”他说。丈母娘莉兹以前给一位退休医生当助理,一直对田园生活很感兴趣。“我一直想要这种简单生活。没有电,我也能生活得很好。能自己种、自己养的东西,我绝不花钱买。”

  业余农夫:乡下情侣的自由生活

    要是问谢恩·德斯顿记不记得他从何时起有了“务农”的念头,他一定能准确地回想起27 年前的某个时刻。父母16 岁时就生下了他,他还不到5岁,父母就分了手。十来岁时,他因为小偷小摸被警察抓到,被勒令打扫一片小树林。“我以为那里只有垃圾。”他说,“但是监管我们这些孩子的人教我识别各种各样的野蘑菇,还采了一些炒给我们吃。从那以后,田园梦想就伴随我左右。”经历了一场婚姻失败后,谢恩意识到实现梦想的时候到了。那时他是一位IT 工程师,认识了同公司保险部门的爱玛。两人走到一起后,开始在住所的后院种菜。5 年后他们在林肯郡买下了一所房子,经营起13 英亩农场,养了50 只鸡、14 头绵阳、10 头猪、6 只鸭子、14 头母牛、5 只火鸡、两头山羊和两头鹅。最近,生下了儿子芬利后,谢恩和爱玛都不工作了,专心经营农场。“我不介意别人叫我业余农夫。”谢恩说,“农活是我的爱好。”

  死硬小农:决心自食其力的城市人

    丹尼斯与琳达·约翰斯通昨晚又剥豆子、又煮豆子,搞到11:30 才睡。干活干到最后,琳达的手指都被染黑了。琳达是附近一所高中的教师,她第二天要上班。丹尼斯早上6 点得冒雨喂猪。

  约翰斯通一家的生活可能还谈不上自给自足,不过也很接近了。2003 年,他们在阿伯丁郡按揭买下了一所有三个卧室的农舍,附带周边6 英亩土地,价值20 万英镑。贷款用琳达当老师的工资慢慢还。42 岁的丹尼斯全天在家照顾房子、牲口、菜地以及两个儿子。

  土豆足够一家人吃上一年的。洋葱也很充裕。此外还有各种蔬菜。吃不完的冷冻起来或制成腌菜。多下来的小土豆用来酿制土豆酒。吃不完的苹果用来酿制苹果酒。算下来一家四口一周的花销还不到35 英镑。“面粉、燕麦、盐、醋、卫生纸……这些东西我们没法自己做。”丹尼斯说,“我们也会‘进口’一些蔬菜,比如芋头、红辣椒等。”丹尼斯出生于澳大利亚,曾任职于BBC 网络部和《牛津邮报》。农场才是他从小就梦寐以求的生活。“要么拥有一片农场,要么拥有一艘邮轮。”丹尼斯说。

  搬到这片农场上时,邻居都觉得这对夫妻是一对“疯狂的环保嬉皮士”。因为丹尼斯尽可能不使用任何机械设备。他用锄头和撬杠开垦出土豆田,用镰刀割草。“这样做令人更有满足感。”他说,“省钱又环保。我们绝对不是嬉皮士。我们只想简单地生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4650.html

更多阅读

国旗下讲话演讲稿: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学会自护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学会自护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学会自护。同学们,每天清晨,当你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去,一路上风儿轻轻地吹着,鸟儿在枝头

勾起客户的欲望:从满足客户需求,到制造客户需求

     勾起客户的欲望:从满足客户需求,到制造客户需求  在推销过程中,大部分客户都会以“不需要”为借口拒绝,这也说明,对于客户的需求一味地满足客户并不总能获得青睐。换个思路想一下,与其被动地满足对方的需求不如主动地去激发。

第38节:远离和解,勇于争辩

系列专题:《最实用的读心沟通术:女人的对话心理学》  6_远离和解,勇于争辩  在女人眼中,男人有时酷似在动物王国中生活的半人怪兽,一旦发怒,便奋力搏击,直到一方举起白旗,而矛盾化解之后,又立刻转仇视为友善,变得亲密无间,仿佛从未发生过

声明:《新潮:远离都市,到乡下去》为网友枪蹦狗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