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KKR、凯雷等追逐上海滩属于“动物”捕食的本能,黑石入驻浦东更像是围猎前的“轰场”
□记者 宁南
“史蒂夫·施瓦茨曼同志是‘华尔街之王’,60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金融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到浦东帮助搞人民币私募工作……一个外国人,把中国人民的金融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这是采访中,《商务周刊》听到针对黑石老板的最新调侃。
8月14日,过去5年世界上最霸气的PE——黑石集团,与浦东新区政府举行签约仪式,黑石将在浦东设立其首只地区性的人民币私募基金——“黑石中华发展投资基金”,募集约50亿元人民币,以浦东及上海周边地区为重点投资领域。上海本地官方媒体的评价是,“浦东新区新一届政府签下第一个重要的金融合作备忘录”。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在签约仪式上说,黑石集团大中华区管理团队选择浦东作为合作伙伴,“充分体现对浦东的重视、支持和信任,也必将对浦东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打造和推进,特别是在促进浦东经济转型、发挥金融作用、提升产业能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雪中送炭”的盛赞声中,这幕戏剧的真正导演——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玳瑁框眼镜后露出的只是“师爷式”的招牌微笑。此时此刻,无论是这位前香港财神还是纽约曼哈顿派克大街740号豪宅里重估中国价值的施瓦茨曼,黑石更在意的中国人是坐在北京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19层办公室里的楼继伟。
此前一周的8月7日,主权基金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高调公布了公司成立近两年来的第一份年报,2008年资本回报率达到6.8%,扣除其子公司汇金公司国内投资收益部分,全球投资组合(即境外投资)的回报率为-2.1%。尽管这意味着国家级的中投投资团队海外征战不算成功,但他们手中仍握有令全球PE饥渴难耐的491.8亿美元现金。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8月6日黑石集团公布的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这家全球最大私募机构终于迎来了近一年以来的首次季度赢利,但这个数据仅为1.808亿美元,无法提振2008年全年高达13.3亿美元的亏损打击,更难以说服前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20亿美元投资黑石股权折损过半之下继续信任施瓦茨曼的资本“屠龙术”。
事实上,在今年3月2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 年会”上,楼继伟心有余悸地指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特别是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它们作为被动投资者,损失更为严重。”
进而,他很“愤慨”地指出,类似黑石那种外部管理人,在利益分配方式上收取2%的管理费,并获得20%的超额利润分成,“这种模式将可能不被市场接受,特别是像中投这样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就不会接受这种模式”。
对此,黑石首席运营官Tony James很有针对性地强调,“我们现在有290亿美元,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大可用资本规模,而且也来得正是时候。”他强烈地向那些在金融危机中还未折损殆尽的“傻钱”们宣扬,“黑石正是能在市场动荡和混乱的时候找到最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
这种“Be part of something big(让我们一起开创大场面)”的心理暗示,确实抓住了企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红色精英们的“小宇宙”。而作为猎手,施瓦茨曼早年在耶鲁大学主修的就是心理学专业,这位“华尔街之王”还在华尔街留有两条名言,“我最大的职责其实是尽力猜透人的心理”,“我需要了解人们行事的动机”。
7月31日,据《华尔街日报》消息,中投公司已将5亿美元交由黑石集团旗下投资基金来管理,该部门负责用客户的资金投资数十家对冲基金;此外,中投公司还增加了由摩根士丹利旗下资产管理子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而截至此时,中投对黑石及大摩的投资账面损失达60亿美元。
对此,楼继伟的解释是,随着市场持续复苏,自己担心中投可能会错过全球股市的这轮回升行情。看来,“抄底”永远是中国投资者的最爱,无论是下至散户大厅里的退休大婶,还是手握数千亿巨资的红色资本家,都被黑石的“猎手”们猜透了。而首只50亿元人民币私募基金,只是施瓦茨曼筑扎庞大“红色围场”的第一根基桩。
毕竟,2万亿美元的红色资本储备,无论愿意与否,它都不能不出来。这不是楼继伟们所能左右的。只是不知多年后当事人们该怎样记住史蒂夫·施瓦茨曼和他的黑石,但很肯定,那不会是一篇类似《纪念白求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