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艾米·芬可斯坦(Amy Finkelstein)、艾佐·鲁特莫(Erzo Luttmer) 和马修·诺托维丁迪格多(Matthew Notowidigdo)三位经济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在年轻的时候财富能够带来更多的快乐,但金钱所拥有的这种优势会在人老年后减弱。他们所作的研究隶属于一个更大规模的科研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发掘人类快乐的秘密。经济学本是一门以理性分析而非情感为基础的学科,可最近经济学领域却又出现了一批所谓的“快乐经济学者”。正如同主流经济学家将时间耗费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这件事情上,快乐经济学者则致力于发现国民快乐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快乐)。
尽管经济学家采用了一个相对直接的办法——询问受试者是否幸福,但要想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幸福指数似乎比计算某家企业的利润和贸易流量要难得多。而且,他们还要弄清楚人们感觉幸福或者不幸的原因。他们将金钱因素纳入研究范围——探讨高收入是否给人们带来更多幸福。在经过一番争论之后,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因为消费的良性边际效应(positive marginal utility),金钱确实能“买”来“幸福” 。
那健康究竟在金钱同幸福的关系之间扮演何种角色?健康的人往往要比有病痛的人生活得幸福,这一点显而易见。然而人一旦染上疾病,金钱是否能换回更多的快乐呢?从一方面来说,即便再有钱,也不可能让一个卧在病榻上的人驾着敞篷车去兜风。从另一方面来说,金钱却又能为那些身患疾病的人带来更多的舒适感(比如说顾一个全天看护,或者买一张舒适的LA-Z-BOY躺椅)。
经济学家芬可斯坦及其合作者所进行的“健康与退休问题调查”,其调查对象是社会上的退休人士。他们会以问卷形式向受试者询问有关收入、健康以及“过去一个星期是否感觉幸福”等问题。通过这项调查,他们想要弄清楚在退休人员当中,富人是否比穷人更加幸福。该调查针对同一群体循环往复持续了很多年,研究人员可以锁定某一个人来验证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的幸福指数是否会受健康状况影响。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身体健康的退休人士更容易获得满足,只有13%的人认为自己不幸福。其中有钱人(年收入在2.5万到5万美元之间)的快乐指数似乎还要更高一些,认为自己不幸福的人只有8%,但这仅限于身体健康的人。对于那些身患疾病或者体质虚弱的人来说,金钱所能带来的快乐往往会打个折扣。据统计,高收入所带来的幸福感对于那些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只有常人的四分之一。由此看来,退休之后能够一掷千金的感觉确实很好,但前提是你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研究人员的发现似乎进一步证实了某些经济学家的观点,那就是美国人存的退休金并非不足以养老。正如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在《Slate》杂志中所强调的那样,既然退休后有大把的时间排队去买打折品或者搜集优惠券,那你也就没有必要去攒那么多钱了。既然人老之后金钱未必能带来幸福,那还是不要一味地想着存钱了。假如你盘算着要在退休后天天跳着桑巴舞过日子或者到柬埔寨去看日落,那我奉劝你还是趁着身体依然健康、还有心情去享受的时候早点行动吧。
研究人员在医疗保险问题上的观念,则更让人吃惊。他们认为如果保险公司能够减少在医疗方面的花费,退休人员的日子可能要更好过一些。你每个月支付的保险费用最终会帮你省掉大笔的医疗费用,但是倘若疾病来袭,你在住院或者医疗方面的花销就会增加,到那时你也就没有资本去享受消费所带来的快乐。
这些最新发现,也给那些已经步入老年、身体依然健康却在恐惧中度日的退休人士敲响了警钟。你确实应该到Chez Panisse餐厅去犒劳一下自己,不要总是想要留给某个特殊的场合。也许你还年轻、身体依然硬朗,幸福的日子对你来说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可是谁又能预料到明天会是个什么样子?不要让一份经济学报告成为你我消费或者享受生活的借口,我想说的就是要学会把握住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