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的CND 标志1958 年, 英国艺术家GeraldHoltom 创作出了核裁军(CND)标志,并让它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和平集会中首次亮相。在此之前不久,他给《和平新闻》杂志(Peace News)的编辑写了一封短信,信上说明了这个标记的设计意图。“我绝望了。”他说,“深深地绝望。我画的正是我自己:它象征着一个绝望的人,正把手掌向着外面,往下伸出去,就像戈雅笔下的农民在行刑之前所做的一样。我把整个图案用直线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外面加上一个圈。”
Holtom 死于1985 年。假如他能活到今天,因而得以看到本月的Vogue或者Tatler 的话,他大概会感到非常诧异。在这两本杂志上登了同一则Tiffany& Co. 的广告。在这则广告中,超模LilyCole 的颈项上赫然戴着一枚用白金和钻石制作的CND 标志项坠。在这一标志出现半个世纪之后,它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辨识度最高的、最强有力的精神符号之一—也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符号之一。在之前提到的那枚白金项坠上镶嵌着总量多达4.8 克拉的球形切割钻石—该项坠标价2550 英镑。
这一和平标记的创始人假如在世,很可能对此不以为然。Holtom 在二战期间公然拒绝服兵役,而选择在英国诺福克的一家农场做工。不过Tiffany 并不是唯一对它感兴趣的品牌。Fendi 的手袋、Madonna 最爱的Ed Hardy T 恤衫,乃至大众牌限量小轿车上都运用了CND 标志。今年秋天,纽约最时髦的百货商店之一Barneys’计划专门开展一个“爱与和平狂欢节”,来纪念CND标志诞生50 周年。
Barneys’ 的创意总监SimonDoonan 对于这一标记的记忆非常鲜明—他在英国原子武器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地伯克郡的奥尔德马斯顿村(Aldermaston Atomic WeaponsEstablishment)长大,他记得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人们举着装上CND 标志的扫帚柄进行抗议游行。“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标记是为核裁军运动设计的。不过它对人类仍然具有深刻意义,至今它还是代表着积极的和平呼声。它的意义几乎等同于着名的笑脸标志。”他已经邀请Balenciaga 的Nicolas Ghesquière、Lanvin 的AlberElbaz、Phillip Lim 和Alexander Wang以此标志为灵感设计服装。Barneys 百货商店也推出了大量灵感来自于嬉皮文化的产品:扎染工艺的匡威高帮帆布鞋、具有迷幻视觉效果的双陆棋棋盘,还有各式各样的配件,包括在钥匙扣上坠了CND 标记的Fendi Baguette 单肩包。
不过,以上所有这些商业行为都没有付出版权费用。很不幸,这个标志从来也没有申请过专利,因此尽管它至今仍然是英国的核裁军标志,世界各地的人却可以随便免费使用它,当然也包括Tiffany 的吊坠。CND 组织就只好向这些公司提议捐款而已。
真假嬉皮士
对于有关Barneys’ 百货的“ 过嬉皮节”活动是否合乎和平标志本意的质疑,Doonan 表示不赞同。“当然了,这可能不是一个真正的嬉皮士所要的,因为它是个百货公司的促销活动。但它也是一个反主流正统文化的象征,它包含着多元化生活方式的要素—像环保主义啊,有机食品啊—那不正是嬉皮士们的终极追求吗?”
英国V&A 艺术馆研究部主任ChristopherBreward 对此表示不敢苟同。他质疑说:“Holtom 本人现在大概在他的坟墓里气得暴跳如雷吧。真正的反炸弹游行者都是反时尚的。”V&A 艺术馆即将在9 月举办“现代冷战展:1945-70 年的设计”(Cold WarModern: Design 1945-70),以深入探讨战后十年中恐怖、时尚和设计之间的关联。
Breward 认为我们目前的经济情形、社会风尚和主流情绪与1960 年代至1970 年代有相似之处。“这20 年为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回想一下1970 年代的环保运动和另类的生活方式吧。当时和现在真的深有联系。”
被盗用的嬉皮风
自从1967 年的“爱之夏”(1967 年在美国旧金山的一次大规模的嬉皮士集会,是嬉皮时代最壮观的事件之一)之后,时尚界就曾经从嬉皮风格和嬉皮文化符号中寻找灵感。Yves Saint Laurent 从和他一起住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的波西米亚乐队朋友那里得到启发。三宅一生也将嬉皮风格注入了高级时装。而Tom Ford则在1990 年代早期,专门为Gucci 设计了一个爱之夏系列。
而本季,设计师们又开始对嬉皮产生了兴趣。在充斥整个夏天的楔形跟凉鞋、拖地长裙和花花绿绿的着装风格之后,秋季则迎来了马甲、流苏靴子和民俗风图案的回归。
这种风貌在Gucci 的新系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设计总监Frida Giannini 将俄罗斯波西米亚风与浓重的1970 年代摇滚乐迷风格结合在一起。带流苏的学子、天鹅绒紧身长裤、低腰装饰扣腰带和印花超短上衣,搭配以一大串一大串迷人的手镯和项链。在Gucci 这一季的广告片上,一大群模特像过节似的在一片草地上欢蹦乱跳,来表现“嬉皮式奢华”的主题—当然,Gucci 着名的大包包也被摄入了镜头。
早在今年2 月Giannini 刚刚发布了这个系列后的第二天,报纸上到处写满了对它们那显着的商业性的唠叨。批评并非毫无道理—1960 和1970 年代的着装风格中确实隐藏着某种畅销因素。
Christopher Breward 指出:“每个人至少会有一件这种风格的衣服,因为它太简单了—它包容了一切时尚要素,并且令人难以置信地平易近人。”
的确太平易近人了,以至于Giannini在她的度假系列中进一步地运用了1970年代风格—长大衣、裙裤、无数向Talitha Getty和Jane Birkin 致敬的款式。而Giannini 也并非这么做的唯一一个设计师。
Michael Kors 在他新一季的设计中也涉及了嬉皮风格。他制作了扎染的土耳其式长衫和拼贴的裙装。与此同时,Dolce & Gabbana 推出了松松垮垮的长马甲和中长裙,可以说与他们一贯的极度性感的风格毫不相干。而在IsabelMarant 和Etro 的新系列中还能看到更多的马甲。由前Versace 设计师BrianAtwood 执掌的Bally 则对渐变色短上衣和宽宽的麂皮靴子情有独钟。
其实这些款式和细节与货真价实的,来自二手爱心超市的嬉皮士审美观可谓大相径庭。嬉皮风的那点残羹冷炙—包括和平标记—都被时装品牌拿来大炒特炒,几乎被榨干了,最后变出一个国际化奢侈品品牌创造出的赚钱机器。到明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40 周年纪念日的时候,Giannini 大概要去翻找陈年老图来寻找灵感了吧。
Talitha Getty受她启发的品牌:Y v e s S a i n t L a u r e n t、D o l c e &Gabbana、Dries van Noten、Chloé1966 年,四肢修长、年轻美丽、“人见人爱”的Talitha Pol 身着一条镶毛皮的迷你连衣裙,在罗马市政厅嫁给了当时的世界首富之一JohnPaul Getty 二世。他们去马拉喀什度蜜月,并在那里买下了一栋豪宅—那就是着名的天乐院(Pleasure Palace)。Yves Saint Laurent 正是从这里步入了他们的世界。
“我刚一认识Talitha,世界观就发生了变化。”Saint Laurent 后来回忆说。她的双重性格深深吸引着他—一方面是个光着脚丫的小小花童,面露毫不掩饰的天真,一方面却又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毒品、珠宝、滚石和甲壳虫乐队都是天乐院的常客。“从他们身上,我认识了60 年代的年轻人。Talitha 和Paul Getty一起躺在那个星光照耀下的露台上,是那么美,却又给人一种受诅咒的感觉。这一整代人都像是长生不老的—在他们非凡的未来面前,过去的帘幕不得不被拉上去。”Talitha 成为了Saint Laurent 的缪斯。他的传记作者AliciaDrake 描述道:“Yves 从没有见过像Talitha 这样的人。他为她的天然和纵欲所震撼—这是与巴黎的高级时装彻底背道而驰的。”正是在Talitha 的影响之下,Saint Laurent 跟PierreBergé 一起在马拉喀什买了一幢房子。
然而作家约翰·霍普金斯却描写了一幕不那么浪漫的景象。1968 年1 月,他写道:“昨晚Paul 和Talitha Getty办了一场新年晚会。Paul McCartney 和John Lennon 也去了。他们都在那儿席地而卧,要想站起身来,话就说不下去。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一起集体发狂的。”
Talitha 在1970 年死于吸毒过量,年仅30岁。她留给Saint Laurent 的遗产—一系列装饰华丽的土耳其长衫和北非首饰——如今仍然留在巴黎的YSL 基金会,她生前在天乐院开派对时很喜欢穿戴它们。
正如她幼年与母亲一起在日本战俘营度过的岁月一样,她的去世也有诸多谜团。但这并不能阻止时装设计师们对她的狂热之情。从Dolce & Gabbana 到Driesvan Noten 都曾从她身上获得灵感。从今年的春夏到新一季秋冬,波西米亚风的回归使得她的着装风格再一次影响了T 台。“她有点类似Jackie O,很有参考价值。”
Phoebe Philo 说—早在2001 年,她就曾在Chloé 的一个系列中以Talitha 作为缪斯,“我把她作为一个梦想而已。”
T a l i t h a G e t t y 是E d i eSedgwick 的同类,她没有机会活到容颜老去。她永远留在马拉喀什的那个露台上,杏眼流波,年轻迷人,脚下是整个世界,背后绵延着阿特拉斯山脉,就好像1960 年代从未过去,天色也从未改变。
Julie Christie受她启发的品牌:GucciAl Pacino 有一次接受《花花公子》杂志专访的时候被问及他最想合作的女演员,他的回答是:“JulieChristie。她是最有诗意的女演员。”
如果要找到一个词来形容JulieChristie,“诗意”恐怕是最好的选择。Julie 混合了猛虎般的直来直往和小鹿般的敏感羞涩—观众常会对她的表演感到惊异,无法把那个安静的她与那个凶残的她拆分开来。
在1965 年的《亲爱的》引起轰动之后,Julie 获得了巨大的认同。这位出生于印度茶园的姑娘不仅仅是个电影演员,还成为了时代精神和时代风格的象征。直到今天,JulieChristie 仍然是1960 年代女明星的标志,原因不仅仅在于她的才华,也不仅仅在于她的英国国籍(在1960年代,身为英国人可是相当时髦的)。
她的穿衣风格和行事方式都仿佛是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同时代人都能立刻领会的语言。“Julie Christie一个人的穿着对时尚界的影响,就超过了最佳着装榜上所有十个人加起来的影响。”1967 年的一本《时代周刊》这样宣称。只要去看看历史图片就知道他们是对的。Julie 能把最怪的衣服穿出高贵的气质来。在1960 年代晚期,她为高级定制品牌做模特,展现那种时髦的、无精打采的优雅感。
而短短几年之前,她还身穿缀满亮片的小裙子,打扮得严谨而华丽,为摄影师David Bailey 做模特呢。
如今住在英国乡下的Julie 谈起1960 年代,仍然深有感触。“那是个苛刻的时代,但我觉得那种苛求是正确的—与物质生活脱离关系。一整代人都鼓励放弃消费,一个人的名声就来自于你占有的东西有多么稀少。
至少在我的世界里是这样。”历史学家Eric Hobsbawm 曾斥责享乐主义者蚕食了社会,Julie 对此不以为然。“我完全看不出享乐主义有什么不对。人生本来就是用来享乐的。”她说。
Jane Birkin受她启发的品牌:Hermes、Baby Jane、Gucci1969 年,20 岁出头的Jane Birkin 与法国音乐教父Serge Gainsbourg 共同录制了《JeT‘Aime Moi Non Plus》。她在这首歌里发出的放浪呻吟声顷刻间令她家喻户晓。直到今天,提起这位苗条、大胆的长发美女,除了Hermes 的Birkin 包之外,这段呻吟也还不能略过。
“我没想到那首歌会如此轰动。”今年60岁的Jane Birkin 说。她苍白的面庞上仍然保留着一种仿佛是米洛的维纳斯混以Mick Jagger的诱人神韵,她纤弱、清澈的嗓音像是从未长大成人似的。对于自己做过的所有离经叛道的事情,Jane 都抱以同样态度。在1966 年上映的电影《放大》(Blow Up)中,她成为了有史以来在大银幕上露出阴毛的第一个女演员。“我也没想到别人对此的反应会那么大。”她说。“事实上,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取悦男人。他们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怕失去他们。”
这个以假小子形象成名的,蓬头散发,大手时尚偶像既狂傲自大,又缺乏安全感。1968 年她刚到巴黎,全法国就为她多变的气质所折服了。她穿得随随便便,毫不在乎地暴露那副瘦长骨感的身体。有一次她穿着一条又短又透明的连衣裙跟Gainsbourg 一起上街,,令路人侧目。他几句话就哄得她浑身上下只穿吊袜带,把自己铐在暖气片上,为色情杂志大拍裸照。
有一次,Gainsbourg 在餐厅里把她的手提包翻了个底朝天,她从桌上拾起一块馅饼扔到他脸上,接着出门跳进了塞纳河。“我爬上岸,我们两个就手挽着手回家了。”她回忆说,“太好玩了。”
作为英国名门望族的后裔,Jane 的所作所为显然不能让父母满意。“我现在为此感到抱歉。我知道这对他们而言很不容易,希望他们原谅我。有时候要守住一个男人就是一场战斗。”可是刚刚说完不久,她又开心地笑了起来:”不过那太好玩了!”
就像菲茨杰拉尔德笔下的盖茨比一样,什么也不能动摇Jane 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