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套两年的基民扛不下去了,要套现退出,如果没有万亿级“后浪”顶上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文/本刊记者,李 彤
2009年已走过一多半,沪指从1849.02上涨到3478.01,之后又狂泄而下,直到8月17日创下2870.6的新低,股市再次陷入风声鹤唳的状态。后市会如何演绎?是2007年的“5·30”,在4000点重创之后,又扶摇直上6000点;还是2007年的10月17日,从此飞流直下,直坠1800点?
大盘难以预测,不如努力去搞清推动股市上涨的力量。
今年以来股市的翻倍行情一直被认为是流动性充裕所致。
上半年7.36万亿元新增贷款中的二成被“有鼻子有眼”地认为流入了股市。谁都知道这样的贷款规模不可能持续,谁都知道信贷资金入市会被严查,市场对被认为是“过度宽松”所引起的上涨没有信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新增贷款仅为六月份的1/4。
除了房地产企业,能拿到数亿、数十亿贷款的都是大国企。房企不会去炒股,那么大国企怎么炒?把资金挪出来用个人名义开户炒?这根本是找死!用企业名义开法人账户炒?一线资深专家称企业账户根本不活跃。可见,信贷资金入市、直接推高指数,只是个别人在书房里的臆测。
那么,新增的流动性能否间接带动股市呢?比如贷款变成货款,货款变成供应商利润和员工收入,最终流入股市。另外,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外向型企生存困难,这些因素会不会使本来应投入实体经济的民间资本转入股市?这种现象有,在局部地区甚至会很突出。但经济问题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只定性不定量。上半年流入股市的新增资金只有2800亿元,加上最新募集的1300亿元基金,总计不过4000多亿元。而2007年上证综指从3000点推到6000点期间,仅基民就贡献了8000亿元新增资金。
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两害相权取其轻,不约而同地采取“定量宽松”、“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国际油价、金价没有扶摇直上,各国CPI、PPI也没有应声反转。但货币暴增引发通胀这个常识不会错。经济能否如愿复苏是未知数,通胀却是已知数。
总之,今年以来推动股指上行的根本因素是对经济复苏和通胀的预期,流动性距离股市还有一百英里。
股市上多数时间多空双方是平衡的,任何一方获得微小的“增援”都能暂时控制局面。比方说几百亿新入的资金能推动股指上一个台阶,在更高的点位形成多空平衡。假如有100亿元资金赚了20%要获利了结,就需要有120亿元新资金接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更比前浪高”,只有越来越多的新资金不断地入场,股指才会持续上涨。
回过头来说说2007年基民被高位套住的8000亿元,据跟踪分析这些基民并没有在净值被腰斩时止损,而是一直扛到了今天!两年前投入的一块钱最低时只剩下几毛,现在大约是八毛五分。如果沪综指回升到4000点,打了两年持久战的这部分基金就将解套甚至微利了。根据对投资者(包括基民)行为模式的观察研究,散户一般不懂得止损,结果越套越深,干脆不闻不问放几年再说。一旦账面值回升到成本线附近,半数投资者会夺路而逃。粗略估算,2007年被套基民亏损5%到赢利5%对应的指数区间是3750到3950点(上证综指)。这是一块厚达200点的“天花板”,非得有上万亿元的新增资金才能冲过。还有更不幸的情况:被套两年的基民扛不下去了,现在就要套现退出,如果没有万亿级“后浪”顶上去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有没有后浪呢?有,那就是居民储蓄搬家。CPI将于年内由负转正,且上升空间相当大。
宏观面上,适量的储蓄搬家也非常必要。从量上看,2009年10万亿元新增信贷已是天量。贷方(银行)放贷规模须受资本金充足率限制,不可能无限增加。借方(企业)贷款属间接融资,从资本市场募集是直接融资。贷款必须按时归还,且企业的资本负债率也不能无限提高。总之,股市的融资功能必须启动,保增长不能只靠银行放贷。要从股市抽钱,就先要让钱流进去。一边是股市火爆、指数攀升(拉高十大权重股),一边是CPI重新昂首,居民的储蓄不搬家也难。
不必过分关注新增贷款数额的骤降,居民存款才是推动股市的“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