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美国 张爱玲在COLORFUL楼上



  我在常德公寓的对面拍下它的夜景,不为别的,就为张爱玲……

  撰文/张新波

  这个事情和张爱玲有关。

  上海的朋友王浩静告诉我,常德路上开了一家书吧,就在张爱玲家楼下。我顿时来了精神,尽管我不喜欢张爱玲,但同行中的人有喜欢她的,于是我也随波逐流,想瞧瞧这家书店和张爱玲到底有怎样的瓜葛。

  书店门口的牌子上说:“常德公寓,原名爱丁顿公寓(又名爱林登公寓)。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36年,出资建造者为意大利籍律师兼房地产商人乌拉尔·斐斯。公寓所在的常德路,当时叫赫德路。现代作家张爱玲女士曾在这座公寓里生活过六年多时间。1939年她与母亲、姑姑第一次住在这里,后去香港读书。1942年返回上海后与姑姑第二次住在这里,直到1947年9月。张爱玲在这里完成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几部小说创作,因此,这座公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一页。”落款是余秋雨,还加盖一枚图章。由此可见,文人不一定相轻,偶尔抬抬轿子还是可以的,不知道如果张爱玲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余老师会不会也给如此的面子。

  我们一行五人进来,门口的服务生很勤快地替我们打开了门,对他说声谢谢,他说这是他的工作。再问他可不可以拍照,他回答说照人可以,照景不行。于是我们声明照人。这里的景,都是书架上的书,还有墙壁上挂着的中国画和图片,因为这个常德公寓的原因,我竭力寻找这个书店与张爱玲的关联,但是除了一个专有书架上摆着海外版和内地版的张爱玲的书之外,就是还有一幅张爱玲的老照片挂在墙上。看她的表情,可能也诧异,她是如何下楼来到这家书店的?她可能也想不到她曾住过的这个公寓,以后的日子会因她而名声大噪。

  我在这家书店有关上海老建筑的图书中翻阅有关常德公寓的资料,结果一无所获。想一想,也许就建筑而言这并没有什么出奇冒泡的地方,而张爱玲就不是一般人了,倘若张大姐不住这儿,这个房子没准也早就拆了。当然,我这是瞎想。

  女人大多都对张爱玲情有独钟,男人就不一定了。我问同行的上海人徐俊是否读过张爱玲,他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他说他不喜欢张爱玲,稍微读过一点儿,但是不高兴,如果是14岁发育的时候读还可以,那时会充满幻想,也许是自己太浮躁,他认为张爱玲要静下来读,人大了静不下来,再大一点又读不下去,所以,可能与张爱玲无缘了。

  上海女人王磊读过张爱玲,那个时候喜欢,现在不敢说。她说她小的时候有琼瑶、三毛和席慕蓉,后来买过张爱玲,最早的一本是《倾城之恋》,后来见到《半生缘》,一个晚上就读完了。现在想想,张大姐幻想的成份太多,也太早成熟。她是读了小说后才了解张爱玲的生平,才情是肯定有的,在那个年代也是动荡岁月,她还能有这份闲情逸致,爱得昏天黑地,真是让人佩服。张爱玲太小资了,在当年一定是小众,现在变大众了,也成为经典了,可见,时代不同了,经济发达让人们有小资的可能。再可见,一个人如果执意做一件事,哪怕是一心一意地爱,也能弄出个名堂来。当然,荣耀不一定是活着的时候就能享受到的,但能成为一个经典的令人追捧的对象,也该死而无憾。

  时下,张爱玲最时髦的书是《小团圆》,问了几个人,包括这家书吧的一名女服务生,都说没有读过。但据说这本书卖得挺好,我猜测,买书的人不一定都要看,困为张爱玲本身已经不只是一个作家的意义,作为一种时尚的标签,你不买张爱玲才有点土呢。

  《色戒》上映那会儿,我硬着头皮买了一本书,翻了一下,没感觉张爱玲了得,倒是觉得李安蛮有本事。张大姐不长的文字,被李大导演折腾得风生水起,汤唯脱得也面不改色心不跳,给张大姐爱玲又推波助澜地做了一回时尚广告,使张爱玲的中国时尚教母地位更加巩固了,只可惜张大姐没生活在现在,如果,那么她一定是个有文化的女大款了。

  不久前电视台播了连续剧《倾城之恋》,主演陈数告诉我她担任女一号白流苏时,我真是为她高兴了一下子。毕竟是熟人,又有电视剧《暗算》垫底儿,白流苏也一定不负众望。因为看电视的时间对不上,陈数特意送我一套光盘,于是挑挑拣拣看了几段。坦率地讲,陈数演得不差,感觉她是当电影来演的,只是电视剧本身制作上的粗糙,有点糟践了张姐的作品。

  有个出版社的编辑劝我,你一定要读一读张爱玲,尤其是那本《小团圆》。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我几次试着下决心买一本《小团圆》,无奈翻过来调过去,还是放下了。不是买不起,真是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我觉得张姐爱玲太磨磨叽叽了,当然,如果让她干净利索也不实际。

  于是,我又问著名的出版家王国伟先生,他曾成功地策划出版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问他是不是读过张爱玲,他说当然。就张爱玲本人而言,她是一个纯种的大户人家的女儿,据说是李鸿章大人的亲戚,但她好像没有过上大家闺秀的日子,很年轻的时候她便经历了恋爱。恋爱会让男人女人很快地成熟起来,张爱玲的爱情似乎比任何人都轰轰烈烈,因为她除了爱,还有能力记下爱,总结爱。她应该是一个过于神经质的人,正由于她的神质经,才写出了一部部属于她风格的作品。

  今天,研究张爱玲的人不光在研究她本身,包括存在她那个时间的历史背景,还有穿衣戴帽等等,在这家拿张爱玲说事儿的书坊里,专柜上不仅有张爱玲的书,也有因张爱玲派生出来的书,只是,这个书架并非在一个引人注目的位置上。张爱玲就曾住在这个书坊的楼上,而这个书坊似乎比张爱玲还羞羞答答,如果放大一下张爱玲的元素,把张大姐爱玲经营得完全彻底一点,可能会更有文化或艺术的氛围。

  服务员告诫我不可以拍摄,因为这是老板的规定。于是我就拍人,拍景观中的人。我觉得老板没想明白,就连上海博物馆都可以让参观者拍照片,一家书店又何必多此一举。再说了,人家拍了,也不会因为书店的设计和装修,而是因为张爱玲大姐,拍照的人也不会自我欣赏,一定要把张爱玲和书店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的免费广告机会,放过了真是可惜了。

  户外的空间有几把伞,也有几张桌子和椅子,很多人选择在外面喝点儿什么,也有不少老外说着各种口音的英语。上海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大环境不堪拥挤,小环境总能别开生面。有一个貌似古老的留声机但是没有唱歌,也有一个装饰花俏的电话安静在一旁没有话说。

 张爱玲在美国 张爱玲在COLORFUL楼上

  每个坐位上都有五彩缤纷的纸片儿,客人可以写下在这里的心得,这可是书店独具匠心的设计,也真有人在纸片上说这说那,爱与不爱以及小资情结,写写画画的过程,也许是一个人心情最好的表达。而我的表达,就在快门揿动的时刻。

  入夜,我在常德公寓的对面拍下它的夜景,不为别的,因为张爱玲。也看见两个小女生对这个建筑指指点点,嘴上念叼的也是张爱玲那点儿事。

  想起来了,我曾经对一个女大学生说我不喜欢张爱玲却偏爱玛格丽特·杜拉斯,她语出惊人:“张爱玲拧巴,杜拉斯实在。”

  如果爱,也许真的该实实在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5104.html

更多阅读

印度节日Diwali 印度节日diwali 2016

在我楼上的Kavita一家来自印度东部城市Mizoram, 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盛行的印度,这个城市却有近90%的人信基督教。不过她们一家是信印度教。 她家有个跟安娜差不多大的男孩,偶们就这样相熟起来,跟她的交往也激起了我对印度的兴趣。说起我

一个华人的美国求医经历转自洛杉矶华人网 洛杉矶华人资讯

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是一位叫“倾心2007”的网友发在19楼上的一个帖子。2012年春节,她老公被诊断为脊柱肿瘤,初诊时手术概率几乎为零。最后他们决定赴美治疗,这是她写的赴美就医经历。她在文章的开头说,去美国看病只是人生绝望中孤注一

浅谈鲁迅的《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

摘要:本文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中。通过分析鲁迅的《在酒楼上》名字的精心设计,人物形象在社会大背景下的改变,以及废园中的景色给人以希冀。来分析鲁迅在酒楼上的深层含义。关键词:名字、奋斗、不坚守、生机《在酒楼上》被夏志清在《

是“持强凌弱”还是“恃强凌弱”? 恃强凌弱

看新版《水浒传》第33-34集,武松在鸳鸯楼上杀了张团练、张都监、蒋忠三人,逃到十字坡,被张青、孙二娘扮成头陀,逃离了孟州,准备去二龙山找鲁智深、史进落草,途经孔家庄,遭遇孔亮,二人大打出手,说孔亮“持强凌弱”(电视字幕是“恃强凌弱”);后来经

声明:《张爱玲在美国 张爱玲在COLORFUL楼上》为网友淰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