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像角马那样勇敢地走出去,只有无畏征途上的艰险,不惜牺牲个体生命去远征,才会把整个的中国制造业‘种群’最终带到世界产业链的顶峰。”
撰文/陈群
全球经济动荡变化,中国产业危机四伏,变革成为解决危机的关键。但是,如何在危机中发现机遇,领导变革?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在新书《中国流》中讲解了“如何在危机中变革,抓住百年一遇的机会,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围棋选手首创一种新型布局方法,由于在对弈中利于抢占实地,获得先机而闻名国际棋坛,遂被命名为“中国流”。在中国与西方企业激烈博弈的今天,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要想突破困局,必须形成并购上的“中国流”,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品牌和渠道,让中国的要素资源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上合理分布,以便在未来的产业链博弈中占据主动。新书《中国流》为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支招,刚刚推出就在财经类图书中成为热点,龙永图、易中天、周其仁、田溯宁等名家纷纷推荐。
作为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第三届轮值主席和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焰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多年来从事服务国有产权交易和企业并购重组的具体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相当深厚的理论功底、专业素质和敏锐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在这本以“走出去”为主题的书中,熊焰用平实的语言、翔实的数据阐述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和企业面临的困境,并具体把握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时间之窗”,提出中国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大型国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应当把握机遇,加大“走出去”步伐,通过跨国并购,以股权合作的方式分享其他国家的技术、品牌、销售渠道和资源,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可持续的发展后劲。
多年以来,中国依靠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拥有了一席之地,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付出了无法挽回的代价。作者试图在文中发出警示:“中国奇迹”的背后伴生着严重的生态危机,中国进行产业链博弈的本钱已越来越少,而中国在发展制造业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本身就具有“后发劣势”,这样继续下去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企业被彻底挤出产业链。
在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困局的形成原因方面,作者运用丰富的史料,详细解构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作者认为,中国过去以来所实行的“引进来”战略与跨国公司所进行的“移过去”战略,实际是对外开放过程中两条独立而又交融的主线。“引进来”对中国来说像是一场“饥不择食”的抢食,它使得中国市场在很短时间内就从“营养不良”转变成为“消化不良”;而跨国公司的“移过去”战略在与中国企业的博弈中却始终占据着主动地位。对中方股东来说,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合资合作犹如一种“与狼共舞”的过程,一旦跨国公司羽翼丰满,就会收编合资企业,把中方合作者挤出局外。而中国许多行业内实施的“市场换技术”策略,也被实践证明只是中国“一厢情愿”的构想,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走出去”是作者在本书中肯定的一种解决“中国式困局”的有效路径,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为试图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百年一遇”的机会,欧美不少实体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并购门槛和收购价格。可以说,“走出去”(参股欧美企业)是中国企业在多变经济形势下的一种生存方式。但作者同时也客观指出,这对中国企业而言并非易事,中国很多先行者的“走出去”道路都很曲折。作者以TCL与联想为例,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艰辛的海外并购之路进行了详细剖析。尽管中国企业出海途中可能碰到风浪,但由“各路军团”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已经开始乘风起航,海外并购的“中国流”正在展开。
作者认为,此时的中国企业应该具有“角马的精神”,“只有像角马那样勇敢地走出去,只有无畏征途上的艰险,不惜牺牲个体生命去远征,才会把整个的中国制造业‘种群’最终带到世界产业链的顶峰。”
《中国流》是企业过冬的思想读本。在经济过冬时期,中国的企业需要一个信念,一个具有理论支撑的信念,一个饱含思想智慧的信念,一个足以支撑企业走过冬天的信念。这个时候,《中国流》跃入我们的视野,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中国流》就是这样一本书,它能让你掌握打开最核心问题的钥匙,从其的权威性、针对性、思想性上说,此书必将成为企业过冬的经典思想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