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写一篇文章一定制造已知的部分和未知的部分,如果全是已知的东西读者看起来会觉得很乏味,如果全是未知的东西大家会觉得天方夜谭,听不懂。
采访/张新波 编辑/刘晓东
1. 爱好玩大了:作家,畅销作家,名作家
记者:在中国的作家中,您是哪一类作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海岩:在文学界不像过去分很多类别,通常是以题材分类。比如说,农村题材的作家、城市题材的作家、情感题材的作家、妇女题材的作家、军事题材的作家、历史题材的作家等等。后来又分小众作家和大众作家、畅销书作家,还有网络作家等等,对作家的分类越来越复杂。
我认为给作家分类已经到了没有意义的时代了,因为在一个多元的时代,通常一个作家他所呈现的特征是很难用一个框架给它框死的。基本上很少听到现在对作家的分类。
我在作家当中,曾经也得到过所谓的别人给的称号。比如有人曾经称过我为“中国第一畅销小说作家”,也有人称过我为“中国第一情感小说作家”,有人称过我是“公安作家”。我不太关注这个所谓的称号,用的最多的还是“情感小说作家”。
记者:感觉是您的书在什么时候都能卖。
海岩:在中国和世界上的绝大部分流传后世的小说(仅指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都不是当时的所谓纯文学。比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当时都是通俗小说。西方也是这样的。我的书比如《便衣警察》是30年前写的。《永不瞑目》是十几年前写的。现在都在书店卖,很多书店都有我的专柜。基本上我有四五套文集在同时不断地发行,每一年都会有卖,卖到一定的销量。今年的工人出版社又出了一套新的海岩的全集,卖了三、四万套,也就是几十万册。
记者:我听说一些出版社的人在抱怨,有些出名的作家,今天把书给这个出版社,明天又把书给了那个出版社,大家都在议论这个作者不厚道。您存在不厚道的问题吗?
海岩:出版社认为目前你的书出得还不错,我跟任何一个出版社都不存在唯一的问题,在法律上不存在瑕疵,不存在一个违约的问题。我认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市场的需求出书没什么不可以。其实我都不是主动的,都是出版社死缠烂打,还有一些出版社要求出版我的书,我都拒绝了。我合作过的出版社,大部分是比较大的。它们给新华书店的折扣比较低,所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强。
所以这个事情很难用一个“厚道”或者“不厚道”来形容,这里面包括合同的约定,包含了市场的需求,包含了其他出版社的竞争行为。
其实在书的出版方面我是比较被动的,可能这几十年我在常规的作家里面是比较畅销的,因为这些年特别是最近这几年,真正畅销的作家都不是常规作家。比如马未都他出了一个收藏的书,突然就畅销了。再比如易中天、于丹出书的畅销都是一个偶然的现象。韩寒、郭敬明出书的畅销也不是一个常规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
我写的是传统小说、常规小说,不是在某一个时段突然就火爆起来的。可以说,我的书保持30年畅销,在中国的作家里是不多见的。也许,韩寒、郭敬明、于丹能够保持30年畅销,但是现在还没到30年呢。
记者:目前很多出版社都改成企业了,这对出版社有什么影响?
海岩:它们的行为会更加市场化,将更加注重利润的问题。
记者::这种情况下,出版社会不会更加的不厚道?
海岩:厚道是一个形容词了,通常用一个传统的道德观来审视市场行为。我认为市场行为在一个新的历史环境下,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市场行为就是一个合乎商业规则、合乎商业道德、合乎法律的行为,如果符合这个行为,就不能叫不厚道。比如我是一个航空公司,我给顾客打折,我不能叫不厚道。但是,另外一个航空公司就可能认为你不厚道了。其实都是在自己市场范围的允许内做一个选择。
记者:您自己分析一下,为什么您的书能够畅销?
海岩:我还真不是个文学评论家。我一向认为作家分两种,一种是写他最熟悉的生活,另一种是写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写他想象中的生活和他感兴趣的生活。我属于后者。
很多人说,海岩写的爱情在生活中根本找不到。那我说,既然是虚构的,生活中没有的,为什么读者看完后会落泪呢?也就是说,文学会把生活瞬间理想化的,文学可以写绝对优美的,美到生活中不存在的人和事物。反过来它对人的心灵会有抚慰的作用。就像我们看一幅画,画中的女人,生活中是找不到这样的女人的,太完美了。但是你看这幅画的时候仍然会有摄魄勾魂的感受,仍然会被这个女人的美丽所倾倒。
记者:你的小说里写了很多爱情故事,从今天您的年龄来看,您不同的年龄段对爱情有没有不同的理解。今天对爱情的理解是什么样子的?
海岩:我对爱情的理解肯定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有变化的。但是一个人对爱情的向往是不太变的。并不是说我小的时候喜欢一个纯情少女,到老了就喜欢一个刁钻老太太,你的向往是不变的,所以我书中的故事,歌颂的类型是不变的,但是社会生活是发生很大变化的。
记者:对您个人而言,您的爱情圆满吗?
海岩:凡是历史上写爱情小说的人,他的爱情生活都是相对比较枯燥的。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现实生活特别丰富多彩的话,他的精神生活会萎缩。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相对比较寂寞的时候,他的内心空间打开的是比较大的。我们看到安徒生写了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故事,但你看安徒生一生都很寂寞,他要有时间和自己内心对话,这个对话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打开。所以说面壁十年突然悟出真经是一定需要时间的。
记者:那么您的作品是不是与自己对话的结果?
海岩:肯定是,我在写作品的时候,思想生活在我笔下人物的生活当中,当我画上那个句号的时候,心里是万千的不舍,我在想我要与他们分开了,各自过各自的生活了。这些作品可以说就是我的孩子。
记者:这些作品中,您最喜欢哪一个?
海岩:这个问题我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很多人都在问,好比一个母亲,你可能有五个孩子,你问她最喜欢哪一个她是回答不了的。这个好不好应该让读者来评价,我自己都觉得差不多,而且不同时代的作品你要站在那个时代来看。还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个演员?我说这些演员都是朋友,我能说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去得罪人吗。
记者:写了30多年的书,得到了多少版税?
海岩:这个不仅仅是商业秘密的问题,而且我还真不记得了。我得到的钱都比较零碎,比如我明天收到了一笔钱,这笔钱可能是《便衣警察》给我的钱。我的钱的来源大概是这么几个方向:第一是出版书;第二是写剧本;第三我投资电视剧;第四我的剧倘若需要重拍,也要向我支付版税。还有一些广告的收益,另外我还收藏了一些黄花梨,也能有一部分收益。
2. 影视圈进化:编剧,制作人,股东
记者:您的第一部小说是《便衣警察》,那么您的第一部电视剧也是吧?
海岩:当时这个剧从现在看真是阵容强大,反正全是大腕。当时演员宋春丽凭借这部片子还拿了最佳女配角奖。今年年初,“国剧30年”评了30个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中就有她。她上台就说:“我要感谢海岩老师,第一部电视剧是《便衣警察》。如果我当时没有演这部电视剧,我现在可能在一个话剧团里基本上已经退休了。她作为中国第一母亲,得到了这样的一个荣誉。这30个人当中有演员也有导演,其中编剧只有我一个人。当时还选出了30年30部最有影响力电视剧,我有两部电视剧入选。一部是《便衣警察》,另一部是《永不瞑目》。
记者:你的小说中有多少改编成了电视剧?
海岩:11部。除了短篇小说,差不多都改编成了电视剧。在电视媒体当中,电视剧拥有最大的受众群,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在所有电视台中,80%的黄金时段是给电视剧的,电视台的收入80%是从电视剧带的广告中得来的。所以电视剧仍然在电视媒体当中独霸天下。而现在电视剧的霸权地位受到了电影与网络娱乐的冲击,但是目前还没有取代电视剧的影响力和受众的广泛度。
记者:您提到电视霸权地位,确实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今天互联网的成熟,尤其是门户网站的成熟,让互联网成为人们交流使用的工具。电影票房的收入也在不断地提升,您觉得今后媒体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电影为什么在今天会突然火了起来。
海岩:从直觉上来说,我觉得和电视剧本身的播出方式,和它的内容渐渐的不适用于城市阶层、白领、知识阶层和青年阶层有关。比如黄金时段是晚上七点半开始,这个时候知识阶层、青年学生很难吃完了饭已经坐在家里。所以大家更多的投向影院,影院有自己选择的时段。投向了网络,可以下载和娱乐。
电视剧这个时段被中老年人,不太上网的人所把持,他们的喜好就决定了不同电视剧收视率的高低。收视率的高低又决定了电视台接受广告投入的多寡,就决定了电视台购片的一个方向,也就决定了投资人和创作者的写作方向。所以电视剧逐渐走向低文化、低收入、高龄的这样一批受众。家长里短的故事写得复杂一点,写得有思想深度一点。这个时候就给了电影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影消费上更加的震撼。
网络随着技术的提高也影响了电视剧的收视,比如《永不瞑目》和《玉观音》都夺得了当年的收视率冠军,这个收视率冠军靠谁支撑呢?主要靠青年人,现在青年人不看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所以我后面的几部剧收视率就不如《永不瞑目》和《玉观音》那时候那么火爆,只不过不在电视上看了,网络下载或者看碟。只能说网络下载在《永不瞑目》那时候没有应用,压缩光碟的技术在那个时候没有出现,所以说技术改变生活。
记者:您一开始就是做编剧,后来又参与了一些电视剧的制作,再后来自己独立做公司,为什么要自己做这些事情?
海岩:我其实不乐意做,是被人忽悠了。我原来就是写剧本。后来慢慢参与选导演,参与选演员,参与决定一些大的风格。后来不知道我的电视剧怎么会歪打正着变成了一个品牌,这个品牌既不是演员的,也不是导演的,是海岩剧。前几年央视开播了一个“名人剧场”,第一个开播的就是“海岩剧场”。就是把我所有的片子播了一遍。由于我有了这个品牌,我既是海岩故事的提供者,又是品牌持有人。这种情况下我对整个制作过程当中的决策就会有更多的权利。
通常找导演拍戏的时候他们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海岩给我多大空间啊?”所以我在一个作品的完成过程中我起的作用比较大。后来就有人说不如自己做电视剧,再后来发现投资、剧组管理和发行等等,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要有一个人天天盯在剧组,要有足够的时间。所以我还是做艺术方面的事情吧。
很麻烦,《舞者》当时也有一件很麻烦的事。跟新浪签了约,新浪说独家网络支持。这边搞宣传的又跟腾讯签了约,腾讯说什么都可以接受,就是要摆在新浪前边。新浪在目前网络媒体中比较主流,腾讯更年轻化。这样呢,新浪和腾讯就不愿意共同来做这件事,有排他性。结果片尾一出来,新浪就不干了,因为确实是腾讯在前边。新浪说你跟我签的是独家啊!你说麻烦不麻烦。
记者:影视公司你是法人吗?
海岩:我不是法人,我是股东。但是人家不管,你是海岩公司啊。我一再跟他们说不要说海岩公司,没办法,媒体都说海岩公司。不是法人也找我。所以我还是跟别人合作做艺术的东西吧。
记者:我记得侣皓吉吉小时候也演过几部戏,但您一直不愿意谈这件事。您是从哪方面考虑的呢?
海岩:我们一家,从我妈妈开始都是反对我儿子进入文艺圈的。我们家人说他要是进入了娱乐圈只要不让公安局抓了去,就是好事。圈里边争名夺利,我本来就躲媒体,媒体再追他,那我们还过不过了?
我曾经在一个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孩子要是爱上了艺术,这一辈子算是毁了,他别的就不愿意干了。我给他找了很多事,学习啊、工作啊,他都没有兴趣。后来我就跟他约法三章,我的戏你不要上,剩下的你自己表演去,我也不给你开路。
当时这部戏开播的时候,在开拍前有很多事情。初定主角李俊基,但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说韩国话演还是说中国话,韩国话演没有韩文剧本,60万字的剧本。当时投资商说给你一个礼拜,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想李俊基演一个60万字的剧本,一个跨国合同,怎么可能?所以就放弃了。谁演?所以三个男女主角都是在那三天找到的。当时导演说就用吉吉,因为吉吉很想演,我说和吉吉有过约定,用明星是导演的一个选择,如果用新人你可以参加竞争,我不发言,我只做到一条,当决定你的时候,我不反对。当时找这个演员时有几个条件,第一要会开车,因为在片子里他是一名司机。第二他要会跳舞,因为是一个舞者。第三最好演过戏。
当时我说,你演过很多戏但是不知名,你演过我这一部戏之后可能就知名了。知名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掌声,第二种是唾沫。我说你能承受这唾沫吗?他说能承受。那就演吧。
记者:他的表演,您打多少分?
海岩:这个分很难打,因为我跟他太熟了。就像问:你妈妈很漂亮,你给妈妈打多少分一样,这确实打不了。他最近又迷上了摄影,迷上摄影之后突然在业界,包括很多明星中都是大获好评。他同时也搞设计,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舞者》封面是他设计的。昨天因为我们要买下一个会所,今天早上我就给我们的财务总监、律师都打电话交代这件事,他听见了就说,能不能让我设计这个logo,我说扯哪去了,还没买呢,还在谈判过程当中。
3. 企业家是正业,酒店的灵魂是文化
记者:很多人都知道您是个作家,但是知道您是企业家的不多。可不可以谈谈做企业的心得?
海岩:我的本职工作是做企业,并不是在体验生活,很多人都以为我在体验生活。说我也去你那体验生活,你给我找个岗位吧?我说我们垃圾分拣站缺人,你就到那去吧。
我半路出家做企业,写小说是业余的。原来当兵,后来在公安机关,再后来就调到企业工作了。在酒店这个行业里我做的算是比较成功的,我是中国第一个选举产生的由专业人士担任的全国酒店业协会的会长。按照规定担任两届,不超过八年,我做了12年,今年年初选举换届了。当初他们说,要不要写个报告给民政部门,还接着连任呢。因为我也是一个资源,后来他们跟民政部门沟通,回答还是不行。这样我就推荐了另外一个人,原来给我做助手的去接替了我的职位。但是全国旅游协会的副会长等这些我还有保留。所以实际上我在酒店做的是很成功的。
记者:酒店行业的成功是如何评定的呢?
海岩:一个是大家选举出来的地位,还有你所经营的企业的业绩、知名度、品牌。我可能也是全国第一个担任过三家五星级酒店总经理的人,新锦江大酒店、昆仑饭店和亚洲大酒店。现在还有很多媒体说海岩是昆仑饭店总经理,我说我不当昆仑饭店总经理十几年了。
记者:管理一个企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海岩:最早酒店是出售房间、饮食和服务,现在还要出售文化,出售一种身心体验。我觉得现在高星酒店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一种文化素质,要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特别是本民族文化的精髓,了解各个地区国家和人的基本习俗,了解上流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同时了解物质文明和生活水准方面对未来的一个走向,也就是一个时尚的信息。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人,管理的酒店可以呈现出一种文化的气息。这些是一个五星级酒店的灵魂,是一个客人真正能够感受到的一种魅力。
记者:说到文化气息,无论是在您家里见到的,还是在昆仑饭店或者亚洲大酒店所看到的,事实上文化和时尚完美的结合了。
海岩:昆仑饭店开业于1986年,在北京是老饭店了。它的楼很旧,但是走进去还是会发现它很新,很多角落都没有过时。这需要经营者给予不断地改造,与时俱进。不断地给它注入时代的活力。在很多的国家和城市里面,高星级酒店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对人的物质文明可以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记者:说到五星级酒店的文化,比如让您给锦江集团的酒店贴个标签,您认为是哪一种文化?
海岩:我们的主导还是以东方文化为基础,然后兼顾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比如昆仑饭店,我们管理的信誉也在世界上的其它市场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声誉。不像喜来登主要是北美市场,长富宫是日本市场。我们做的更全,欧美市场、日本市场、本地市场等都做。本地市场现在很发达,甚至我们还做了一部分中东市场,我们有一部分中东客房,里面有一些文字,一些服务以及用品都符合中东客人的需求,我们还开设了中东的餐厅。
这次金融危机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检测作用,一些大品牌的饭店,当欧美市场垮掉的时候,就会非常凄惨,而我们的客源在地域区分上是亚洲、欧美、本地都有。在客户的类型上也不仅仅是商务客人,还有大量的行政客人,就是各国的官员,包括本地的官员。所以在今年的头几个月我们的效益是全北京第一。昆仑饭店在北京五星级酒店当中是在第一阵营里面的,但是要达到全北京第一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现在做到了,拜托了金融危机。
记者:昆仑饭店里面时常会看到高官,也时常看到一些企业家,您也是企业家,您在那里面也认识不少企业家。您认为中国有没有企业家,如果给企业家一个定义,什么才叫企业家?
海岩:企业家外文不知道是怎样一个词,在中国涵盖是比较大的,可能有一些职业经理人也可以叫企业家。有些外国人说企业家就是指创始人,后面的都叫CEO了,有的说企业家是进行资本经营的,而进行产品经营的应该叫经理人。
听了这些我们可以理解为企业家有广义的和狭义的称呼,中国的企业家比如说银行的行长,你说他算企业家吗?有的人说他是国家干部,他的很多行为不是企业行为。在中国如果把企业家作为一个名词的话,肯定有企业家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为和其它地区是不一样的。在现在的世界上,不能拿欧美特别是美国的单独的标准去衡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现象,所以我认为中国肯定是有企业家的。所有在企业担任领导者、主要决策者的人都可以称为企业家,也可以称为国有企业家、个体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等都可以叫。每一个企业由于它的出资人的立场和地位任务功能不一样,它的行为也有异于其它的企业家,这是正常的。
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什么叫企业家,我们过去集团里面讨论规范,其中谈到了总经理,什么样的人可以做饭店总经理?其中有一条是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我就发言,我说我五官也不端正啊。所以我说都不是一概而论的。当然我们选一个企业家肯定要选一个身体好的,肯定不要选一个长的太难看的。因为企业家也有一个对外形象的问题,但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
记者:我们去昆仑饭店也好,在您的家里也好,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其中有很多文化都体现在设计和装修上。刚才也谈到了很多您的设计,大家都知道你写小说,如果把你的设计推广一下,将来退休之后可以拿设计卖钱了。
海岩:我在这方面有天赋,天赋不是能用理论谈出来的了,一定是自己有感觉。中国的很多设计师过多艺术化,他设计的房子特别像一个参观的东西,不太适合住,怎么都不舒适。这是我看到的中国很多设计师他们的问题,或者说他们和外国设计师的差距。
比如室内设计,中国的设计师特别喜欢探索,他可能会从中国的某一个元素出发,或者一个时代的某一个元素出发,做一些前所未有的事情。我恰恰走相反的路线,我首先从实用出发,一个酒店的经营者,先要考虑到来我这里的人坐在哪,这个餐厅能不能坐得下来,这个灯光他舒适不舒适。在这个前提下寻找新鲜感。
就像我写一篇文章一定制造已知的部分和未知的部分,如果全是已知的东西读者看起来会觉得很乏味,如果全是未知的东西大家会觉得天方夜谭,听不懂。所以我写东西和设计东西先要建立沟通。包括写剧本我会不断地跟导演说,跟演员说,只有让人感觉到意外才会有审美的愉悦,所有的东西都天衣无缝就没意思了。我写一个剧本,我现在就让你掉泪,我要反复想这段话是要让人掉泪的,我不断的改这段话,差一句,这泪就落不下来。
你可以看书、跟很多人交流,慢慢的形成一个你的文化素养,这个素养在某一个特定的关节上会发酵,生出灿烂的花朵。
记者:听说您在北京做了两家会所?
海岩:一个锦江会所,还在做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我们想收购,现在我们退出了管理,因为股东发生了变化,原来是一个小股东,是我的一个朋友,他请我们去管理的,现在大股东和小股东不太开心了,大股东就罢免了小股东,我们也就退出了。现在我们在跟大股东谈收购,基本上双方都有意向。
记者:现在似乎有点实力的人都想做会所,您认为什么样的才能成为会所,大家把一个简简单单吃饭的地方就称之为会所。
海岩:就像什么样的能称之为酒店,我觉得会所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