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在经济危机势如燎原的背景下,多宗大手笔、大品牌的收购案最终告负,二六三却因为入主美国电信运营商iTalk,成了去年中国最后一个海外并购案的主角。
二六三还活着!
那个曾经位列前三的门户网站,那个一度风光无限的邮箱,把蛰伏在人们记忆深处的三个数字重新拉回了视线。
于是,我们走进北京朝阳区建达大厦,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上至董事长李小龙下至普通员工的一次次攀谈,使这个神奇的企业重新浮上了水面。
在中国的企业中,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活着的企业经历过这样多的灾难,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企业在经历了这样多的灾难之后,还能倔强地活着,一次次创造出新的奇迹。
二六三,像一个从远古天空中坠落的动物,匍匐在比互联网还要“崭新”的虚拟通信运营的丛林中。
首发折戟
2008年4月14日,北京二六三通信公司总部,不约而同穿上红装上班的员工,早早地聚集在了会议室。
大家在等待一个并不意外的好消息。
2008年3月31日,二六三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拟在国内A股上市,发行股数为3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2亿股。据其招股书显示,二六三近三年来利润逐年攀升,2005年至2007年的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94万、1353万和6745万元,截至2007年底,公司还有新老股东共享的滚存未分配利润7000多万元。
二六三不缺钱,因此发行股数不大,圈钱欲望不强。而诸多分析师此前也均对其上市持乐观态度,业界更是对其或能再现2006年网盛上市盛况充满期待。数字显示,同时申请上市的网盛科技,上市前净利润分别为1349万元、2698万元和2902万元,比较而言,二六三无论是从用户基础还是品牌知名度、盈利状况来说,均优于后者。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证监会公告,驳回二六三(上市代码NET263)的上市申请。闪光灯下,那些呆滞的红装特别刺眼。
董事长李小龙没有黯然离去,静静地安慰大家:“二六三不缺钱,我们不强求。”
李小龙没有说的,还有一句话:二六三不是养尊处优的孩子,这个事件甚至根本算不上磨难!
失败和成功有着相同的几率,只是因为我们常常选择去遗忘前者而记忆后者,时日一长,便把成功当作了常态。对二六三而言,灾难明天就有可能降临,但绝不能信念崩溃。对待不期而至的灾难,最好办法不是放弃,而是自我反思和主动调整。
在灾难前夜转身
从寻呼业的断然转身,更多的是对危机的直觉和敏感。
商业是冒险家的游戏,更是职业选手的竞技场。在IT业浸淫多年的李小龙经历了五六家公司的挫败,重新出山后选择寻呼业,并迅速蹦跶成京城头牌,自然有机遇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比对手们更专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常有企业流星一般划亮中国市场经济的天际,片刻即消逝不见。而在市场经济的前期,太多弄潮者没有任何准备,仅凭着对财富的渴望和一腔热情,汹涌着急奔入海。
寻呼机是其中极典型的一个。几乎一夜之间,中国大地上随处可闻的寻呼声音,即被越来越便宜的手机轻轻碾过了。李小龙能在暴雨来袭的前夜,得以堪堪险过,表面上看是一种直觉,更深层次里,还是几次失败在心底种下的警觉,以及因之产生的敢于放弃。
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会自然而然地对市场格局及未来走向有一个基本判断。但如何决策,才是成功企业家最核心的成功密码。因为信息也许是透明的,但做出坚持与放弃,其结果却完全可能迥然不同。也许坚持一下就是金矿,也许继续下去是死路一条。
决策之难,既使商业社会里呈现千姿百态的管理经典,使管理成为一项永无止境的行为艺术,也使企业家从普通商业从业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带领企业走向持续成长的关键。李小龙在此后的几次不期而至的灾难中,同样演绎着这种机敏。
在寻呼业务里摔打,使二六三与通信业务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小龙发现,风险与高额利润成正比,这个半垄断行业风险巨大,但也因此具备极大的利润空间。因此,转向的决定既出,第一选择,依然是通信行业。
通信行业原本感觉很古老,其高度垄断性,使普通人极难涉足。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技术日新月异,业务迅速被催生,又被更新的需求和应用取代。同时,由于行业垄断一直没有真正被打破,大量觊觎这一领域的企业只能挤在增值通信的匣子里打破头。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要想生存和发展,二六三不得不像蛇一样品味空气中的信息,发现并跟踪新的猎物。进入ISP,是二六三重新站起来的基础,同时也使其具备了相应的抗打击能力,也正是ISP的充分积累,才使二六三在卷入互联网黑洞后,损失殆尽而依然不倒。
二六三ISP业务才运营了一年,李小龙就兑现了以分红方式回收投资的承诺。
这时,李小龙又做出了战略转向的决策。正是这此后的两次决策,使二六三的品牌影响力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同时也使二六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这就是今天人们记忆中依然还能残存的263邮箱和263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