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转眼,金融危机爆发就已经快一年了,这一年间,投资者们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文|CBN记者 崔鹏
距离2008年的雷曼兄弟轰然倒地一下就快一周年了,也许这是自打1929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微观层面的渗透大大影响了中国公司人的财富积累,以及他们的理财手段和财富观念。
那么经此危机,一年来公司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一财经周刊》整理了一份不算详尽的“清单”,总结了13个随金融危机而来的投资方面的细节问题—当然,在本文里所提到的变化大多数是出于感性的分析。不过希望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叙述,可以对公司人投资者以后生活中的财富聚集有所帮助。
美国和美元的光环渐隐
这次危机对那些认为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投资者来说打击尤为严重,因为这个打击是在认识论层面上的,那感觉就像偶像倒塌了。作为完美市场的典型,美国在2008年出其不意地呈现崩溃状态—其实根据美国自己的定义,危机从2006年就开始了,只是那时我们还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这让崇美人士们很是失落。
它对投资者造成的直接冲击就是对美元资产的不信任,并进而开始更加关注外币持有的多元化,在这一点上,个人投资者和国家外汇储备做出了同一个选择。信任度被公司人同时调低的还有,美国公司生产的金融投资品种和去美国的留学。
其实关于美国经济和美元的问题,安迪森?威金在2002年就已经作过比较详细的阐述,他基本预测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到来以及解决的手段。不过他提倡贸易保护主义,所提倡的政策很像奥巴马政策。这也许充分地说明了,经济和投资的知易行难,那么早就被洞悉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被追捧的黄金
黄金在金融危机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虽然据我所知买黄金的人大部分没赚到钱,而且还承担了高比例的交易费用,但是投资者还是相信,黄金是最好的避难场所,特别是在高通胀预期的阶段。这种几乎毫无工业价值又不能带来投资收益的大商品于是又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焕发了生机。其实如果计算实体黄金的保有费用,买进保有黄金而黄金又不升值的话,那损失几乎和再来一次金融危机差不多。
而黄金的被追捧也造就了一大批黄金交易公司,它们寄望着交易者用高杠杆来给自己提供高额手续费。
由于美元从长期来看,贬值的可能性还很大,黄金的价格还是在缓慢地爬升,也许这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选美大会”,投资者不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而只要选出很多人最喜欢的就可以了。看来,金融危机的确造成了投资者喜好的扭曲。
价值投资者的尴尬
价值投资者这个物种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严重打击,就连他们的祖师爷巴菲特也被怀疑了—当然,每当市场出现大动荡,巴菲特肯定首当其冲的受到怀疑,因为一个“大”投资者面对动荡的市场更加不能置身事外,他损失惨重—虽然他在2009年的第二个季度又开始赢钱,但他的很多精神追随者都已经离开他,因为追随者们更主要的目的是“快速赢钱”。即使是一些知名投资者也不例外,就如同香港的股评家曹仁超先生在香港股市下跌90%以上的情况下“发现”价值投资是骗人的那样,很多投资者认为自己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亏损是因为被价值投资的理念欺骗了,虽然他们没有直接指责巴菲特这个和蔼的白发老人,而更多地怪罪于当局对资本市场管理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价值投资可能是对的,但它不能应用于中国这个区域市场。
看来自称价值投资者在投资者中的比率绝对是和区域资本市场的指数成正比的。
玄学和周期的兴起
如果价值投资不行了,有一些行业肯定能行,因为它们本来就自称什么都能做到。经济危机让经济玄学地位得到了提升。
很多投资专家在危机中又把美国的那个雷蒙德?H?惠勒的大周期理论搬了出来。惠勒的基本思想是人类文明的周期是由雨水造成的,而基本上的规律是雨水多的时候经济繁荣,雨水少的时候,经济就出现萎缩,而且惠勒根据自己的研究还画出了一个人类文明兴替的循环图—这个图看起来像个老式丰田汽车的轮毂,据说惠勒教授把一生精力都放在这个大轮毂上,如果被证明这是个伪科学,他的一辈子还是真够无聊的—他以510年为一个大的经济景气循环,在他的推演中,包括了古罗马兴起,中国唐朝的繁荣,蒙古帝国战争和阿拉伯人的扩张等历史事件。而在惠勒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叫康涅夫长波的人,他和他的推崇者认为,现在的经济危机就是工业革命后第四波的下跌时期,而这个下跌要到2020年才会结束。
这些神奇而带有玄学色彩的经济理论在经济繁荣阶段几乎无人问津,而且康涅夫长波对未来的预测几乎和生产力发展毫无对应关系。经济玄学被重新推出来只能说明人类在无法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向更蠢的方向求助,这就像视力正常的人丢了钥匙却要找算命的盲人来帮忙寻找一样。
经济预测方兴未艾
预测业或许才是真正的反周期行业,经济越不好,预测业的生意越兴隆,比如经济学家们的演讲出场费用就没有随着金融危机而有所降低,反而成倍上涨,金融危机成了最好的噱头。这有点像《茶馆》里唐铁嘴所说的:“世道越乱,我的生意越好。”
但是看看预测者的成绩,实在是不敢恭维,比如机构投资者和经济学学者们对资本市场的预测基本上达到了很准确地和现实市场截然相反,如果把显示他们预测曲线图的电脑屏幕倒过来放,倒是能很好地投资者的先导指数。
迅速致富幻影破灭
投资者迅速致富心态由于金融危机被削弱了。金融危机带来的资本市场的反复,也让很多大胆的公司人进一步认识到了风险,迅速致富的几率还是太小了。这种心态带来的好处就是,公司人受骗的可能性降低,更多的人会认为努力工作才是保证衣食无忧的踏实出路。当然,在2009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又出乎意料的好,而这又让很多投资者迅速致富意愿上升。很多公司人在上一次泡沫中期望当股神没有成功,这次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现实了很多,而改当咸蛋超人了。
就业方向在发生变化
著名投资银行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人来说吸引力要比危机之前逊色得多,当然也由于业务的收缩,这些国际大块头根本就是在裁员而不是在招人。而公务员和国有垄断企业的岗位相对来说则增加了吸引力,不管是在危机严重流行的2008年还是在信贷泛滥的2009年,我们似乎都处在了一个国进民退的状态中。
交易更加频繁了
金融危机让资本市场交易更频繁了,这和价值投资者的总体减少有关,很多投资者认为还是频繁交易更能给他们带来投资收益,虽然这种方法已经被试错过,但他们还是决定再试一遍。投资者更频繁的交易使得交易商的收入不错,各证券公司并没有像2004—2005年资本市场低迷时那样无以为计。从心理学上讲,投资者由于2008年暴跌会造成投资价格锚定混乱—这个价格锚定的意思就是说,投资者会以市场最近一段时间的价格水平来衡量其投资品种的价格水平—由于2008年至2009年的市场价格波动太大,所以很多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分辨市场所给出的价格到底是贵还是便宜,这也是投资者加大交易频率的一个原因。
恐慌心理仍在影响投资
刚被金融危机的狂风巨澜吓过的投资者,普遍更加容易恐慌。在具体投资行为上,会更加容易被各种消息所左右,就像巴菲特在他给股东的信中所说的,投资者就像飞进了羽毛球馆的小鸟。而经过了一年多时间后,很多投资者一直也没有飞出那个羽毛球馆,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习惯性地开始四处逃命。
资源型投资受青睐
金融危机之后应该被称为“后资源投资”时代,如果再以资源是否可再生来蛊惑投资者,效果不会那么好了,因为石油和房地产的价格都曾经让很多人在这次危机中破产。而更多投资者更喜欢投资到可再生的能源,比如说风能、水电、生物能源,但一个靠补贴才能生存的行业比传统的能源似乎更容易形成泡沫。
怀疑主义和小概率事件
如果之前建立的信任感被摧毁,那么怀疑主义就会占据上风。逻辑学家罗素在抨击他的辩论对手的归纳法时曾举过一个火鸡的例子。想象一个人在喂火鸡,每次饲养员喂食时,火鸡都认为它的一生就是如此逍遥,饲养员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它的最大利益,在火鸡的印象中人类是这样友善。但是在感恩节前的下午,一个意外事件发生在它身上,这导致了一切的改变—火鸡被送进了烤箱—对于火鸡来说它已经来不及重新总结经验了。但是投资者受到了这种暗示,无不心惊肉跳,在金融危机中看到这个例子的人,几乎都会怀疑自己就是那只每天期盼着喂食的火鸡。
在金融危机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被高估了,这无疑是保险公司的一个好机会—在这里要分清两个问题,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被高估那么这是保险公司的一个好机会,如果是小概率事件真的变得不是小概率了,那将是保险公司的一个灾难,因为届时买保险的多了,但是索赔的人将更多。
创业意愿上升
公司人创业意愿上升,这和政府宣传及公司裁员幅度有关。但创业意味着将走上职业风险更高的道路,因为国内消费并没有战胜由于国外消费降低所造成的生产过剩,从总体上来看创业盈利的可能性在下降。
扎堆结婚与怀孕
金融危机刺激了婚育市场。如果公司业务不是很忙,岗位上的竞争也不会很激烈,这或许还真是公司人难得的一个可离开期,此时不生更待何时?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为二十几年后的扎堆就业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