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产品目录 为产品制造“来生”(一)



  再制造并不是当下可持续经济风潮下的产物,而是一门源自美国的拥有60年历史的传统生意。在这项生意中,再制造厂商会对旧的机械设备按照制造业的模式进行彻底拆解翻修,不同于一般维修的是,再制造产品拥有不逊于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在一般人看来,这种“废品回收”业务在创造产品溢价方面必定不如生产新产品,但是工程机械制造巨头卡特彼勒公司,却从1970年代开始,就在“为客户带来最佳投资回报”的价值观指导下,成功地找到了再制造技术与其独有商业模式之间的契合点,不仅尽可能地将产品制造得坚固耐用,而且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把产品报废之后的回收生意也考虑在内。

 再制造产品目录 为产品制造“来生”(一)

  卡特彼勒的这种思路,是对传统供应链所做的重大变革。传统的供应链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结构,而卡特彼勒却在原有供应链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品回收、检测和再处理的过程,创造了一个“闭环供应链”,通过完成产品的正向交付与逆向回收再制造,实现了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不仅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为产业链各方都创造了共赢的价值。

  从一个点子到一门生意

  再制造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中的美国,最早被福特公司用于军用汽车发动机的维修。由于战时的资源紧张,各大汽车厂零部件供应严重短缺,于是,福特公司对一部分次品发动机以维修的方式进行重新制造,然后装配到新的汽车上。出人意料的是,由于质量控制得力,这些发动机的表现并不亚于新发动机。于是在二战结束后,“再制造”顺理成章地成为福特公司的一项新业务。

  一台再制造的汽车发动机,成本仅相当于新产品的1/3左右。由于经济效益明显,几乎每一家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包括大众、通用在内,都将再制造技术纳入其售后服务系统中。而随着理念的普及,再制造技术也开始逐渐渗透到工程机械、飞机和燃气动力系统等领域。

  1973年,卡特彼勒开始涉足再制造领域。与许多无心插柳的创造一样,最初卡特彼勒的再制造只是为了解决一个内部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当卡特彼勒工厂里使用的一组发动机总成面临报废更换时,是制造一台新机器,还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对于卡特彼勒来说,进行这个权衡并不难:哪一种成本更低,就选哪一种。生产发动机总成,很大的一部分成本在于需要开模铸件,这意味着新厂房和新设备的投资,然而,其实铸件本身是可以翻新的,真正需要更换的是上面的其他零部件。显然,造一台新机器不如对机器进行一次彻底的“大修”来得划算。于是,卡特彼勒将机器上的所有零部件拆下来,将主要铸件翻新,将一些不能用的小零部件替换掉,然后重新组装成一台发动机。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动机再制造技术在欧美已经成为一项成熟产业,卡特彼勒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使经过“翻修”的机器无论在质量和性能上与新产品几乎都没有什么区别。

  无论在生产线投资还是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上,再制造都意味着巨大节省。与新产品的制造相比,平均有70%的原部件都可以被再制造再利用,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节省80%以上的电、水等能源消耗。很快,卡特彼勒发现这种模式其实不仅仅适用于发动机内部维修,也适用于自己的主营产品。那些印有CAT标志的笨重的挖掘机和燃气轮机,尽管以耐用著称,但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总有用坏的一天。有时候,仅仅更换一两个零部件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但客户又不希望这些花大价钱买回来的机器很快成为一堆废铁。如果这种问题与发动机内部维修管理中遇到的情况类似,为什么不能在它们身上也尝试“再制造”呢?

  不久,卡特彼勒再制造出来的机器和零部件,除了在工厂内自己使用之外,也开始被卖给经销商和客户,甚至是其他的生产制造商。再制造产品与同类新产品相比,平均价格只有后者的30%-40%。

  产业化的支撑

  尽管再制造业务创造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显而易见,但是这门生意要真正产业化,仍然需要众多的条件支撑。

  首先要面对的是消费者观念的问题。由于再制造是以废旧产品为基础生产出来的,因此消费者会习惯性地对其安全和质量抱有顾虑。为此,包括卡特彼勒在内的制造商们建立了严格的ISO和QS9000认证,以他们拥有的雄厚技术实力,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在再制造产品的推广过程中,美国政府对市场的管制方式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汽车发动机再制造的成功经验,他们很早就作出了“再制造产品完全被视为新品”的法律认定,对再制造企业不制定特殊的资质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已经在行业中拥有一定声誉和庞大客户群的卡特彼勒,顺利地在再制造市场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个需要解决的是规模化的问题:单个零部件的再制造,仅仅等同于定制,本身并不具备盈利的可行性;只有在足够的产品回收量支撑下,再制造才可能通过规模降低成本。卡特彼勒再制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由此决定。只有客户将用过的产品返还给经销商,同时能够收集到足够多的核心部件,卡特彼勒才有能力进行再制造的规模生产。在一个新市场建立再制造体系的过程中,卡特彼勒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核心旧件,有时候必须从国外进口,而这大大增加了成本,使再制造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卡特彼勒同一型号的产品分布的地理跨度可能非常广,也许其中一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中,另一台则在中国三峡库区的山脉中,回收绝非易事。为此,卡特彼勒必须发动整个供应链条,并辅助以全球化的物流体系,建立一套成熟的“交换系统”。

  在建立这套系统的过程中,卡特彼勒独特的分销与物流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与另一家工程机械巨头日本小松和大部分工程机械制造商不同,卡特彼勒在遍布200多个国家的业务覆盖中采用的都是独家分销制度。分销商以买断的方式进行经销,同时相对独立地提供融资租赁、维修等售后服务,并从中获利。由于再制造所依靠的售后服务本身就是经销商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并不是为卡特彼勒提供的额外服务,因此经销商在回收零部件上并不缺乏动力,需要的只是信息集成和物流转运。

  承担接下来工作的是卡特彼勒的另外一个部门——卡特彼勒物流。卡特彼勒的物流体系与其独特的分销系统是相辅相成的。独家分销使代理商拥有更高的忠诚度和更个性化的服务能力,但放权过大,并不利于保证全球的卡特彼勒客户享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由卡特彼勒直接控制的物流体系应运而生。目前,通过设在全世界范围的25个零部件中心和一套电子库存控制系统,卡特彼勒能够保证全球任何地方的客户在48小时之内享受到售后服务。

  由于物流公司本来就承担了与分销商之间的售后工作,这就降低了加载再制造“交换系统”的难度。在原理上,仅仅需要在原有电子库存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新的分类,在原有的零部件中心里,开辟一块专门的再制造回收分拨区域就可以操作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6195.html

更多阅读

产品经理那些事 产品那些事(一)

“我的产品好,好的不得了,根本没有竞争对手”,这是我在初步接触一些客户时总能听到的产品自信,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企业主通常都有自豪状态,我很理解这种孩子总是自家好的心理,但它往往不是现实,也已经开始成了企业改进与成长步伐的障碍

如何挖掘卷烟销售潜力 如何挖掘老产品的销售潜力(一)

  什么是老产品?   什么是老产品?相信每个营销人都能给出不同的定义。大部分人会认为产品上市时间久远即为老产品,而对于多长时间才叫老却没有统一的界定。是上市3-5年?上市10年?还是上市30年?也有人定义老产品是相对新产品而言,相对于

卡特彼勒:再制造是会自我推销的

 记者 冯禹丁  这家工厂显得有些特别,没有轰鸣的机器和传动不息的流水线,一共只有30名工人,在车间的一角,一名检验员在从一个盒子中拿出黑而脏的标有“CAT”(卡特彼勒)标识的零部件,来回翻看一下,然后放到身后的其中一个大箱子里。午餐

最有效的推广方法 如何有效进行产品分类推广(一)

      很多厂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产品线长、各区域重点推广的产品掺差不齐、销售部门对产品缺乏了解、产品部门对产品的针对性销售指导较少、媒体宣传与一线销售脱节……从而导致销售一线库存备货不合理,大量的库存又导致了

炮灰产品营销策略(一):挖掘八大功效

2009年第二季度刚刚结束,不管企业负责人乐不乐意,都必须面对季度报表。估计有相当部分企业的报表,不会令人满意,甚至让人尴尬,更难的是,接下来就要面临下一季度。随着市场的萎缩,消费低迷、竞争加剧、资金短缺、产能过剩,消费者因价格的变

声明:《再制造产品目录 为产品制造“来生”(一)》为网友逆着光悲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