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不少读者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反映,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以考查应聘者能力为由提交对某一项目的策划方案,结果方案一给,对方再也没了下文。
北京的李女士最近就有两次类似的遭遇。“去面试的时候,用人单位和我进行了初步沟通,了解了我的工作经历、之前做过的项目情况以及对薪资的要求等。”李女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听了这些,用人单位跟我说,那你一定很有能力了。”
这话让李女士感到对眼前这份工作更加有信心了。然而后面发生的事情却让她有点意外。用人单位表示企业正在运作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向李女士进行了项目内容的描述,并提出企业想达到的目标等。之后这位人事主管给她下了任务书,要求对刚刚描述的项目进行策划。“发至企业邮箱,待复试通知。”主管美其名曰:“主要考查应聘者的策划能力及高度。”
让李女士气愤的是,待她提交作业之后,从此没了任何音讯。“第一次我并没有在意,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对方没有给我回音可能是自身的能力或其他方面不适合做这份工作,但是直到再次遭遇了这样的事情我才明白过来,我被利用了。”李女士懊恼地说。
近日,本报记者通过暗访调查,总结了一下,这类打着招聘旗号套取应聘者方案的公司一般都会把面试时间安排在周末,公司只有很少的几位员工;公司比较简陋,对此,他们的解释是,“还有大部分员工在原来的工作地点,这边正在装修”或“公司刚搬家,项目马上要启动,少数人加班”等。
记者就这种情况采访了有关专家,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李佩翰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写方案是企业考查应聘者的一种常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考查应聘者的创新能力、对市场的判断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对公司的了解程度等。事实上,想要写出对公司有用的方案,需要对公司、行业等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一般应聘者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就是说,很多方案即便是经过应聘者的冥思苦想,也不一定对企业十分有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公司会借机无偿骗取应聘者的劳动。智联招聘针对7000余名职场人进行的调查显示,的确有5成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求职陷阱。其中,收取各种费用的情况最多,比如说风险押金、培训费、服装费、建档费。此外,翻译公司把公司的业务作为兼职翻译人员的录用题目等等。
面对招聘方要求写方案的要求,应聘者是否要写?李佩翰认为,首先是应聘者要看清企业的“真面目”,这是动笔前必作的功课之一。他建议应聘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熟人咨询等方式对企业有个起码的了解,判断一下企业的诚信度以及企业文化。“如果是一家正规的大公司,不妨一试,如果是连自己都认为可能是对方想骗劳动成果的,就不要费那个劲了。”
他还建议应聘者,要看看自己在应聘职位方面是否有竞争力。如果感觉自己是这块料,就不要放弃这个机会,即便没有选中,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考验;如果自己都觉得没什么希望,自己设计出来的方案只是纯粹的“碰运气”,也就没有必要浪费自己和对方的时间了。(来源: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