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储备,通用汽车在混合动力和电动车领域的跑马圈地已经开始。目前,在美国的混合动力市场上,丰田的Pruis和福特的Insight优势明显,但许敏认为,通用的反应速度已经体现了一个百年公司的“深厚功力”。
2007年,通用并未在市场上推出混合动力车型,但在2008年的北美车展,展出混合动力车型最多的并非丰田,而是通用。明年,通用的全新电动车VOLT将在北美量产上市。通用志在将这款车打造成该领域最先进的产品。
“通用在这种困难时期,能这么快的扭转过来,推出这么多新产品,我认为这显示出了一个大公司的实力。”许敏称。他还注意到,历史上的通用汽车久经生死,其公司文化和领导人非常适合在绝境中求生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大。
他认为,与中国和日本的企业相比,美国公司更有重生的胆量。“它可以把整体的三分之二砍掉,很多肥肉、外壳都可以砍掉,它不在乎裁员。”关键在于,通用汽车能否抓住客户的需求,把不好的东西扔掉。
一是关闭工会;二是瘦身,把医疗保险推给社会,把自己的不良资产分离出去,形成一个良性的机体。“一旦这样的机体形成,发展还会很快的”。
而这个良性机体的一种可能,就是通用汽车在美国只保留研发部门,将生产制造环节向中国等其他人工成本较低的市场转移,然后采取进口的方式向本国市场提供整车销售。目前,美国的钢铁行业走的就是这条道路。美国的钢铁工会有世界上最强悍的工会之称,在钢铁企业陆续垮台之后,钢铁生产也随之向国外转移。
真正的答案如何,还要看CEO韩德胜及其领导团队的表现。
汪大总给予了韩德胜及其管理团队很高的评价。“他是我认识的最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之一。学习能力、吸纳能力很强。”汪说。大概是在1993年,汪大总与韩德胜开始共事,当时韩德胜“还是一个年轻的中层干部”。一次长途出差令汪大总对这位新同事印象深刻。“那时候他刚从GMAC调过来。当时在飞机上我们挨着坐,他在准备一个电动车的报告。虽然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但落地以后,他讲得头头是道,完全想像不到他是一个财务出身的。”在接下来的日常接触中,汪大总发现韩德胜对各种问题几乎有问必答。
如果说韩德胜是汪大总认识的最专业的职业经理人,那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杨世杰便是最努力的职业经理人。“任何人给他邮件,不管是半夜三点还是什么时候,五分钟之内都能收到回复,由此可以知道他工作有多努力。”
[亲历]我所认识的通用汽车
1995年,我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系出来,加入了通用汽车。因为通用是每个汽车技术研究者都向往的地方,而且它的研究是最好的,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公司。
我在通用汽车工作的时候(1995年-1998年)感觉不是太好。因为公司的规模太大了,当时它也正处于一个分解的过程。
我亲眼看着通用把几个公司一一剥离出去。我当时所在的部门也面临被剥离,就是现在的德尔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那时是几十万几十万的人从通用分离出去。
我早期对通用没什么好印象,感觉人性化很差。一切都像官僚机构一样,层层等级、制度管理,上级对雇员并不是很关心。通用连续那么多年都排在全球老大的位置,有时候就有目空一切的感觉,财大气粗,上级感觉也是很牛。所以,我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
但通用的技术没话说。通用在研究方面花钱大手大脚,而福特是精打细算。通用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非常重视技术的公司。如今,通用的技术中心的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没有到不知所措的状态。
我在通用经历过一次最大的罢工,一个月。那时候,通用什么条件都答应。罢工一次,工人工资就要提升不少。而且,这个公司老了,每年需要有大量的钱来支付退休金和医疗金。
工会与退休医疗这两座大山,再加上庞大的官僚文化带来了整个公司效率低下。但是,关键是通用没有抓住产品向小型车转型的机会。为什么不愿去转呢?一方面它可以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另一方面,他们塑造的文化就是卖大排量车,对节能环保的技术不感兴趣,但研究一直在做。以前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人的技术研究是比较领先的,日本人是跟在后面的。在新能源研究方面,美国至少不落后于日本,但它并不是那么积极地去做。
我跟瓦格纳聊过几次,但不深入。他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我不认为瓦格纳是因为有什么巨大的失误而离职的。但是,美国政府为了表示要通用走出危机的决心,必须要让公司彻底放弃幻想。这是瓦格纳离职的用意。瓦格纳为通用的重生做了很多铺垫,但很多东西是他改变不了的。
我也跟通用讲:通用就不要撑着了,早破产,早摆脱负担。我认为,通用不但不会倒,如果把这些包袱甩掉,复苏起来又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汽车公司。口述 | 许敏(口述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 采访、整理 | 本刊记者 马吉英 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