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上没有扒人,电梯内没有密探,楼下没有蹲守,虽然赵本山在内地受到万人追捧,但敬业的香港记者似乎对“本山大叔上大学”的热度,远不及柏芝抱着儿子吃下午茶的热度高。
最近,“不差钱”的赵本山交了55万元,在香港门槛很高、费用很高、名气很高的“三高”学府长江商学院,上中国企业CEO课程,学期18天,与知名企业家马云、傅成玉等成为同学。
一时间质疑声、猜测声不断:半百的人了,18天能学个啥?小学都可能没毕业,能听懂全英文授课?这是在本山传媒上市前的一次镀金?读CEO就是玩票,最后,不知道谁把谁“带进沟里”?——总之,“整那洋玩意儿有啥用”!
不妨用用排他法。本山大叔需要炒作?不,他名气太大了。本山同学需要一纸文凭?不,舞台上他那个脏兮兮的黑帽子道具都比盖钢印的文凭管用。本山需要跟“大学同学”搭人脉?不,他在北京开“刘老根大舞台”,捧场的名人大腕呈“云团”状,当然,他也不排斥多交马云这个朋友。
可为什么“本山大叔”非要变成“本山同学”呢?毕竟,在没念CEO课程前,他就是CEO了。或许,他需要的是改变,因为能在央视的颁奖晚会上打瞌睡的,恐怕就只有赵本山。或许,他需要头脑风暴,刘老根大舞台已经“农村包围了城市”,生意半径大了,脑子不够用了……
叔本华说:没有深厚经验衬托的广博思想和知识,就像是一本每页仅有两行正文却有四十行注释的教科书。
赵本山好就好在有“深厚经验衬托”,他需要的是一堂课,或者一个概念,甚至一句话,点醒他,验证他的从商经验。这也许真的是55万元的长江商学院能给的。
看二人转不笑的香港人,可以不承认赵本山是“东方卓别林”,可以不认同余秋雨的点评:“笑的制作者是可敬的,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拨动了时代的笑神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大规模的笑的时代。”但“认钱不认人”的香港人不得不承认,赵本山是个成功的商人。
赵本山天生就有商人的嗅觉和危机感。“小品王”四处拿奖拿到手软,大红大紫时,内心却深感恐惧:只做一名小品演员会被“央视”控制,如果有一天,他逗不乐观众了,央视抛弃了他,他往哪儿去?
1993年开始赵本山做公司,从卖煤开始,生意还不错。他本可以继续当“煤贩子”,可他见好就收,把钱转投文化产业,创下刘老根大舞台,开始做文化、广告、影视。
“ 思想扣动扳机,然而是直觉装上子弹”。这个没上过商学院的农民,全靠直觉摸索着在文化产业步步为营。他很少做不熟悉的投资,影视剧也绝不拍农村以外的题材。当然,他也有败笔。这个“铁杆球迷”铁杆到自己上场,2005年他到中超辽足“忽悠”了一把,6个月之后,老赵以“足球太脏了,太闹心了”宣告合作“ 破产”。很快,他又把步子调回到文化产业,他的影视剧出一部,火一部,成了“收视保障”。
他没学过专业的“控制成本学”,但他知道 “穷人过日子”的道理。他每次选景都只在一个地方——家乡铁岭地区的开原市,政府为他一路绿灯,从不收取场租。还有,他所有的演员都是自己的徒弟和员工,这意味着片酬几乎为零。况且,每个职员都身兼数职,演出总监,晚上既要监督舞台效果,又要担任钢琴伴奏、音响指导,白天还是工会宣传。就连员工公寓的服务员,晚上还要到剧场检票,一个萝卜好几个坑。
他也很有品牌意识,他高调搞磕头收徒仪式,外界说他搞封建迷信、个人崇拜,他说,假冒他徒弟上台的太多了,这是打假,保护“赵本山”品牌。
管理人上,他也是自成一格。他“管理艺人,光用制度去约束是不好使的。那都是野马,你上来就给他上套,绳儿会拉断的。我和他们之间,首先是感情化的,就像他们父亲一样,有时候比父亲尽到的责任还大。然后我给他们戏拍,让他们火,他就不敢得瑟了。最后我们把所有规矩形成制度,一条一条写出来,谁犯哪条,拿哪条钱。钱能治他们。罚款最多的,一下让他掏10万元。”他用“感情+竞争”拴住徒弟的心,比人力资源课本上的教条主义生动的多。
他的集团也不是家族企业。他去世的大哥、二哥和在世的大姐,都没有担任过企业的任何职务,他回乡时只管发红包,绝对不把家乡人安排在企业。
当然,他也有企业管理“不现代”的一面。他用人随意,对脾气就行。去云南拍《落叶归根》,他从当地带个司机回家;去满洲里谈合作,把一个舞蹈演员及其父母都带回来;在开原拍戏时抢救的一个司机,也成为他企业的员工。他看人只凭第一印象,如果第一眼不对,他就再也不会喜欢这个人。他还不和属兔的人交往,他深信鸡兔相克。
简单的说,赵本山大叔在商界沉浮,一直靠他的生存哲学在成就。这个聪明的商人嗅觉敏锐,正如小品里他嘲笑范伟,“就咱这个智商抠出来上秤约,比你多二斤”。他的管理谈不上现代,但很有效,正如他的台词:“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都说二人转是“猪大肠”,不洗或全洗都不行,赵本山能把二人转改良,推向全国。那他香港求学,18天换换思维,洗洗脑,也似乎不那么难。毕竟,赵本山不是进城的陈焕生,他可是中国最聪明的农民之一。
在迪斯尼,什么危险他坐什么,反正“没听说过迪斯尼死过人”,这样的勇气,也许真的能带领本山集团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