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交易秘诀 中小企业快速崛起的秘诀——善借趋势(一)



  中小企业快速崛起的秘诀在哪里?达到以弱胜强的策略是什么?

  是“用势”。

  强者没有强大到不可被战胜;弱者没有弱小到不能参与竞争。

  强和弱之间,泾渭并不那么分明。再强的强者也都有其弱点,因为这个弱点,强,转瞬间可以变成弱;再弱的弱者都有其强项,因为这个强项,弱,在转瞬间也可以变成强。

  关键就在于找到那个点,那个点就是转化强弱之间力量对比的关键。

  这个点,就是 “势”。

  弱者之所以弱,是因为其主观原因弱;强者之所以强,也是因为其主观原因强。要实现以弱胜强,弱者必须借用客观环境来增强自己,并利用客观环境来削弱强者。这个可以借用的客观环境,也是势。

  “用势”理论是中国自古以来极为强调的策略宝典。

 趋势交易秘诀 中小企业快速崛起的秘诀——善借趋势(一)

  中国历代帝王把为政之道归纳为:“深谋、杀伐、聚贤、用势”,可见用势对于为政也罢、经商也罢,何等重要。

  《孙子兵法》讲:“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战争中因为有势在起作用,于是产生了战局如转圆石之形,决积水于千仞之山之形。

  孙膑历来有"贵势"、"尚势"的美誉,孙膑对谋势有自己的理解,他主张,因势造势,根据不同的我情、敌情、天象、地候、阵法各方面条件去创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新的"势".如他主张在敌我"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的情况下,先"轻率尝之",以诱敌,然后设伏"率而击之".

  古人善贾者,范蠡、白圭提出了"择人而任时"问题。所谓择人而任时,就是通过企业家谋求强大的企业管理之势。

  除此之外,中国古人中如唐朝名将李靖、明朝朱元璋、清朝曾国藩,等等,只要是搞谋略的人,都会注重势。可见势在中国谋略史上的重要性。

  企业就像一盘棋,企业家就像棋手,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就是企业以小搏大、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总之一句话,是谋势之战。

  什么样的事物称得上势呢?

  势包括市场消费的主流趋势:比如雅客V9抓住了2003年非典补充维生素的大趋势,推出维生素糖果而一举成功;

  势也包括社会的热点。比如现在的奥运热/运动热,于是运动饮料和运动型地板都赚得盆满钵满;

  势还包括人所共知的社会资源。比如蒙牛和伊利就抢占了内蒙古大草原这个资源;农夫山泉就抢占了千岛湖这个大资源,从而都实现了以小博大、快速成长。

  当然,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划分,势主要包括社会大趋势、消费大趋势和行业大趋势。借趋势的力量,就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一、借社会趋势的力量

  社会趋势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

  1、企业家要懂政治

  首先,企业家要懂政治,随政治的指挥棒而舞。

  在国内商界有句俗话叫:“要想把握经济局,必须关注政治局”。还有人说,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汇的,甚至你都可以不去管类似911事件和中东局势;但是,你必须要看“新闻联播”。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看“新闻联播”,那么坚持看《人民日报》,也是必须的,因为其间自有黄金万两,白银上千。

  这是什么意思呢?

  吴晓波在《中国企业史。激荡三十年》一书中写道:“过去30年中国企业的几乎所有重大机遇都只是政治变革的伴生品”。

  北斗集团老总任志田也说:“在中国,不懂政治的企业家是不合格的企业家,不懂政治的企业家是很危险的,搞得越大越危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大风险:政治、行业、投资决策。而政治风险是第一位的。”

  这些言论都试图在阐述一个道理:在体制转型期的中国,一家企业如果没有与政治取得并保持一种协调性的关系,那将是非常难以壮大的。

  8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1991年的中国弥漫着“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硝烟,同时,之前三年多的宏观调控,让过热的经济趋于平稳,各项经济指标大大地降了下来,人们在改革上变得缩手缩脚。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邓小平南巡,不但结束了意识形态上的争论,更为中国的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时间,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成为了社会的共识。从2月开始,北京市的新增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的速度递增,比过去增加了2-3倍。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大办公司的热潮。

  而在江苏的华西村,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的吴仁宝一看到邓小平南巡的新闻,连夜就把村里的干部召集起来,四处高息贷款,囤积原材料。他们当时购进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三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1.8万多元。

  这就是深谙中国特色的企业家,这就是谋政治的大势,这就是对政治敏感的回报。

  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特色,高度关注社会趋势特别是政治的风向,把握宏观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对政治高度敏感,这是一个优秀企业家的重要素质,也是考验企业战略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宏观调控往往是一个半周期性的政治因素。企业家除了要关注政治风向和政策的出台,更要高度关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要把它作为企业制定战略的一个首要因素来考量。

  从1981年开始,中国经济每隔3到5年必有一次宏观调控,而每次整治的重点对象便是民营企业。如果不重视政治风向,或者不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而盲目地扩张和发展,企业往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顺驰地产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中国经济面临重大压力,启动内需成为主要战略任务,这时候,一直被限制发展,却能够带动巨额消费的房地产业突然受到重视。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政策,接着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取消了以往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多种限制。由此,被压抑多年的住房需求被极大地爆发了出来,中国房地产业开始爆发式地成长。

  在这一年,孙宏斌领导的顺驰地产把地产业的发展大势看得清清楚楚,多年的压抑需求将持续很多年地爆发,这就是他对中国地产的判断。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战略趋势判断,中国的房地产一直到今天,都还是处于爆发式增长的阶段,2007年上半年更是创下新高。

  顺驰地产在这样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下,开始了疯狂的扩张动作。以高价拿地、并以高举高打的营销模式出击,顺驰从2000年到2004年,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2003年创下了45亿元的销售额,而当年国内地产老大万科的销售额为63亿元,2004年顺驰实现了92亿元的销售,已经基本上要完成了孙宏斌做全国老大的战略意图。

  但是,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宏观大势了若指掌的孙宏斌,虽然看穿了国内地产消费的大趋势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不过,他却仍然忽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威力,最终失败于此。

  200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中,银行出现惜贷,疯狂拿地而资金链紧绷的顺驰资金链随之断裂,最终顺驰公司项目搁置,到2006年,顺驰公司负债30多亿元,孙宏斌被迫出让公司控股权,并失去了对顺驰的控制权。

  2、企业家要把握经济大趋势

  2001年之后,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成长,各种能源全面紧缺,其中钢铁和电力是最紧俏的两大物资。中国全境再掀炼钢狂潮。国内众多民营企业和私人老板也都跃跃欲试,纷纷涌入。

  江苏常州的戴国芳也在长江边建起了“铁本”钢厂。2001年前后,由于缺乏大型企业的常州,需要大规模的投资来填补当地这一缺憾,于是,当地政府大力支持“铁本”项目的扩建,使“铁本”从最初的年产260万吨提升成了840完吨,投资也从最初的10亿元提升到后来的106亿元。

  由于中国的钢铁行业是一个半垄断的行业,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就必须报国家发改委审批。“铁本”投资过100亿,获准的机会非常渺茫。

  于是,铁本的840万吨项目被拆分成7个子项目和1个码头项目分别上报,“化整为零”,意图曲线过关。结果就事败于此。

  戴国芳忽略了中国经济大环境,也忽略了国家对经济大趋势的宏观把控,盲目上马超大型项目,与国家对宏观经济趋势的界定产生了冲突,于是败北。

  中国在十一五规划当中,将新一轮中国的经济增长界定为主要是源于消费结构升级,也就是中国的消费结构由衣、食向住、行阶段升级,所以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十一五期间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要调整产业结构,使我们的产业结构进一步的优化,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与国家宏观经济趋势相违背的是,有资料显示,2002年前后,全国的炼钢企业从80年代的114家陡增至260多家,平均规模不足年产70万吨,其中200余家的平均规模还不到年产10万吨,“散、小、乱”的问题非常突出。但是,2002年和2003年全国钢铁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45.9%和96%,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性投资、盲目投资现象严重。这最终导致国家对钢铁、水泥和电解铝三大行业的宏观整治。

  “铁本”项目首当其冲,最终“铁本”死去,戴国芳入狱。“铁本”最终喝下了逆经济趋势而动的苦酒。

  3、企业家要借文化趋势的力量

  这是一个文化主导的世界,身处其中的企业家要学会用战略的眼光来审视文化。一个中国企业,必须了解中国自己的文化特质,了解自己正在从事的行业(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特质。

  首先,企业家要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的某些精髓为我所用。

  借文化趋势的力量,除了借用传统文化之外,我们还可以借用流行文化和当代文化发展趋势。比如借用民族自豪感、借用当今社会流行的草根文化等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在开放的年代发奋图强,不仅想从世界进步的喧嚣中寻求激励,而且希望从民族的情感中获得源泉。伴随这种社会的潮流,国内刮起了“民族品牌”和“爱国主义”思潮的旋风。

  当时,联想电脑第10万台电脑即将下线,就充分地借用了当年的这股思潮,为品牌的迅速崛起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联想首先是为这第10万台电脑做了一个广告:“用户是联想的上帝,联想向上帝请教,第10万台电脑去往何处?”结果14天里收到2万多个电话,人们表达的想法见仁见智,但是里面的情绪是共同的,那就是义无返顾地集合在联想的“民族品牌大旗”之下。

  “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说,联想从事的是一项争气争光的事业;媒体开始总结“联想精神”;《北京青年报》甚至号召大家起来“保卫联想”……

  随后,联想将这第10万台电脑捐赠给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紧接着又展开了“联想电脑快车中国行”的巡展活动。

  这一系列的活动,正是借用了爱国主义的文化思潮,所以顺风顺水,全民参与,为联想打开家用电脑的局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借用流行文化趋势,近些年还有很多案例涌现出来,最为经典的就要数蒙牛牛奶的“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和“蒙牛酸酸乳赞助超级女声”了。蒙牛在这两次大型公关活动中,借用了“爱国主义”和“平民文化”这两个流行文化趋势,为蒙牛最终成为奶业霸主奠定了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6541.html

更多阅读

高职办学定位转型 行业巨变中的酒业大商转型(二)定位与方向

 行业巨变中的酒业大商转型(一)中提出了行业巨变中大商面临的五大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定位、转型方向与策略。   繁华落尽,洗尽铅华。“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回忆,今夜重又走入风雨,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行业巨变,

高马二溪黑茶价格表 你的价格太高了(二)

在文章《你的价格太高了(一)》中,探讨了该如何判别对方是否在说谎。在本篇文章中,再进一步,如果对方在撒谎,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如果你明明知道对方在撒谎,但你无法直接挑明,谈判该如何继续下去。撒谎是不可饶恕的,这是我们的第一直觉,但是在商

网络游戏植入营销 日化植入营销——穿透市场的百厉之剑(一)

日化植入营销——穿透市场的百厉之剑(一)“植入式”营销概念已不鲜见,无论是模块说、切割论还是资源整合概述,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嫁接,而未深入根土,更未贴近日化行业实际形势。当前,外资日化大军压境,雄霸高端,占据资本、技术及品牌传播优

理性管理:营销团队的不良文化如何解决?(一)

       作为一个企业,营销团队的成败往往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我们都知道,再好的产品也只有通过好的营销团队才能发挥其作用去占有市场.如果说一个企业的营销团队不能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把合适的产品快速有效的推向市场,

青岛亨达鞋业破产 从鞋企亨达看中国鞋业未来趋势(一)

系列专题:中国鞋业观察   何才能不在退潮时变成一个裸泳者?亨达逆市飞扬经验值得借鉴        从亨达鞋业发展看中国制造未来趋势         中国鞋企近两年来的日子并不好过,这支曾经代表着中国制造崛起的力量,在出口

声明:《趋势交易秘诀 中小企业快速崛起的秘诀——善借趋势(一)》为网友末日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