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品牌:明星谢幕
中国软件业从ERP发家,经历了与国际厂商的硬战之后,利玛、山西经纬、金航等老软件品牌,渐渐偃旗息鼓,退出了竞争舞台。
2002年,被称为“中国的ERP年”。国内财务软件厂商向企业管理软件厂商转型,与原先老牌的国内ERP厂商及国外ERP厂商开始了正面竞争,软件市场的格局因此开始出现战略性变化。利玛、山西经纬、金航联等老软件品牌,渐渐偃旗息鼓,有的已不在,有的已改名,退出了竞争舞台。
2002年,一家名为中关村科技软件有限公司(CENSOFT)的企业在北京王府饭店召开了成立大会。它由国内上市公司中关村科技、四通集团和微软共同投资,注册资金为一亿元人民币,但此后多年,都没有听到它的声音。而另外一个叫做和光的软件公司,花1000万元聘请咨询公司,历经痛苦辗转上马ERP,一时间吸引了无数眼球,反而因此大伤元气。
2002年,软件业内风起云涌,用友和汉康合作、金蝶并购开思、神州数码购买鼎新、东软金算盘和集信合作……
2002年6月,利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爱清已经记不清接到过多少用户的质疑电话了:“你们是利玛科技公司还是利玛信息技术公司?听说原来的利玛已经倒闭了?”作为控股方的代表,局面的失控已经超过了她的想像。
在国内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利玛软件曾经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也是国内比较早的管理软件品牌之一。2002年4月,潜伏了近一年的利玛软件创业者和新入主的投资方的冲突以一种极端的“分裂”方式浮出水面,原利玛信息技术公司市场总监乔运华、公司创业者兼公司副总经理蒋明炜等人相继辞职,准备在利玛信息技术的前面一座楼里成立一家叫做“利玛科技”的新公司,同一个院里一下出现两家都叫“利玛”的公司。
仅一个月,整个公司就有一半以上骨干员工辞职,包括几名重要创业者。集体辞职直接导致了利玛软件公司连续3个月的亏损,并对公司形象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利玛软件公司的300多个客户,大部分都在短期内失去了联系,“利玛”品牌由此滑落。
跟利玛相比,另一个名噪一时的软件品牌的衰落则更加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在一次论坛上,华为的任正非问坐在旁边的宋如华,托普到底是做什么的?宋如华想了半天,答不出来。而业内对托普软件至今仍有一句精辟的概括:除了软件,它什么都做。
托普一度是中国西部名头最响亮的高科技企业、四川省政府的35家重点扶植企业之一,宋如华本人也是名噪一时的“四川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政府亲自支持托普借壳上市。随着“托普软件园”、“托普软件学院”的不断涌现,宋如华被人称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他曾豪迈地说,托普旗下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会像公司软件园中遍地的杂草一样疯长。
1992年,托普电子科技发展公司成立的时候,是一个只有5000元资金、要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蹬着三轮车去拜见客户的做贸易代理的小企业。为了做成第一单生意,宋如华每天只睡两小时,用了12天就交货了。1995年,托普成功地开发出托普计算机自动计税系统,在县级市税务系统跑马圈地,到年底税务软件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那之后,托普就靠喝白酒拉业务,据说宋如华一人就能喝一斤。
那些狂热的日子里,没有人预见几年之后宋如华会狼狈离开,也没有人预见“软件园效应”会戏剧性地盛极而衰。在2004年初出炉的软件百强企业名单中,托普集团排名第22,软件收入9.5亿元。当年3月,因大量透支政府资源、银行支持和股民信任,托普帝国刹那崩溃,满园荒草的西部软件园被改造为休闲娱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