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企业价格战“死穴”:长虹手中“双刃剑”



  “价格战越打越凶,只能说明企业缺乏真正的竞争力,在粗放式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不能给顾客提供更多价值,只能降价。许多中国企业的营销特点就是不擅长组合拳,只会拳打脚踢。”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陆雄文教授的一番评论中,复旦大学EMBA2004春季2班的《市场份额与价格竞争》课程开始了。

  陆雄文教授以四川长虹多年来的价格战经历为切入点,点出了价格战的“死穴”———“价格要以成本为基础,如果成本降不下去,一味实施价格战,只能是死路一条。”接下来,他以长虹为案例,组织EMBA学员进行了讨论。

  案例:长虹手中“双刃剑”

 点击企业价格战“死穴”:长虹手中“双刃剑”

  价格战是长虹彩电多年来的营销战略主线,也是倪润峰称雄途中一把难舍的利剑。但这把“双刃剑”既让长虹一度辉煌过,也曾使长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1996年3月,长虹突然宣布降价,国内其他彩电企业如康佳、TCL、熊猫等竞相降价,降幅为50元-200元。1998年4月,价格大战狼烟又起,不过此番领头的是康佳、TCL和创维,长虹却保持了沉默。

  直到7个月后,倪润峰突然宣布:长虹已垄断下半年国内彩管市场。但是由于各方原因,长虹整体囤积计划落空,长虹不得不承受着彩管大量积压的痛苦。

  1999年4月,长虹又一次宣布全面降低彩电价格,涉及到所有的产品规格。但是,长虹并没有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2000年5月,倪润峰下课,职位由赵勇接任,长虹开始强化研发力度。随后,长虹又宣布全面大幅降价,最大降幅达20%,但此次价格战的目的是清理库存。

  2001年2月,倪润峰又以CEO身份重掌大权。同年,长虹再掀彩电降价狂潮,此后,TCL、厦华等开始跟进,然而这次降价并没有引起购买热潮。随着彩电行业微利时代来临,全行业的平均利润已降至2%-3%.彩电业面临整体亏损。

  2003年4月,倪润峰掀起背投普及计划,背投电视最高降幅达40%,但是,国内竞争对手却用等离子彩电与之抗衡,进行差异化竞争。一个月后,长虹在海外被以倾销罪名起诉,其低价策略在国际上受到了质疑。

  2004年4月,美国宣布反倾销裁定,美国向几乎所有的中国彩电生产商关上大门。

  多轮降价,一统江湖梦难圆

  讨论刚开始,便有学员认为:“长虹价格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人自身。在初期市场运作中取得成功后,倪润峰一心想一统天下,但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第一轮降价成功就埋下祸根。”

  在前两轮降价之后,长虹并没有达到抢得份额的目的。陆雄文分析道:“长虹错误估计了国内市场的格局。电视机厂以前都有政策的扶持,进行全国布局,很多地方政府都希望以电视机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对其进行一定的扶持。所以第一轮降价后,各个电视机厂并没有被淘汰,反而开始反攻,长虹的市场份额出现回落。”

  这时,进口品牌采取了先观察、后降价的策略。一位做过经销商的学员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长虹会降价,其他公司也会。我们公司曾代理飞利浦的电视,它与长虹的价格差在20%左右,长虹降价飞利浦也降。高收入人群比较倾向用进口品牌,所以飞利浦的销量也冲上来了,这就意味着长虹的算盘落空了。由此可见,价格战的确是把双刃剑。”

  当其他企业发起第二轮降价时,长虹等品牌都必须通过再降价才能销售出去。陆雄文分析道:“经过四五年的价格战,有的企业支持不住便倒闭了,比如西湖被海尔收购。价格战的本意是为了清理门户,但最终造成了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没有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上去,影响了整个行业长远发展。”

  多方受敌,四面响起楚歌声

  多年的价格战中,消费者、经销商、供应商甚至包括地方政府等各方都被牵连其中,长虹因此四面受敌,在市场上一步步走向失利。

  陆雄文分析了各方利益与心态,“在不停的价格战中,消费者的预期在改变,原打算降价后再去购买,但刚买来,发现价格又降了。几轮下来,消费者都在观望,销量上不去,市场停滞起来。”

  对于经销商而言,第一轮降价时,经销商的利润已经开始缩水,长虹只好采用补贴的方式。但后来不断降价,利润更是大幅降低,很多供应商开始拒卖长虹。

  在陆雄文看来,垄断彩管更是使长虹形势“雪上加霜”的一招,“垄断要有本钱,长虹以现金换库存,其实在开放的生产体系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垄断。这样既增加了库存,又占用了资金。”

  一位做财务总监的学员补充道:“公司经营需要固定成本,这依赖于财务体系的支撑,如果价格和成本相差无几,利润有限,想打价格战的企业先要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坚持下来,把其他竞争者挤出去,再进行整合。”

  价格战陷阱与应对之道

  “技术进步引起成本下降,由此带来的降价,算不算价格战?”陆雄文问,然后给出了他的答案:“不算。价格战是有人主动打破均衡状态下的供给,为了恶性驱逐竞争者。企业只有在产品成本低、价格高的情况下,才拥有发动价格战的资本。”

  一位EMBA学员发表了他的看法:“企业在三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战略性降价,第一种情况是技术进步带来产业整体成本下降,第二种情况是整体实力足以击退竞争者,可以很好地控制行销成本,以成本进行竞争,第三种情况是产品进入衰退期,配合消费者预期进行的降价活动。”

  陆雄文提醒学员们注意,长虹第一轮降价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技术领先,反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只有企业因技术领先而发起价格战,才不会伤筋动骨。“当你没有实力把对方打倒的时候,千万不要这样做。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进行竞争时,从没打过价格战,即使有些促销,也只是战术性的动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6602.html

更多阅读

家电企业集体变阵:长虹海尔TCL新架构力推转型

  长虹构建“7+3”三级管理架构,海尔以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为两大平台推进大白电整合,TCL则由掌门人李东生操刀变阵“6+4”架构,今年可谓家电企业的内部调整的变动年,近日,三大企业先后宣布进行了业务架构的调整。   经过多年努力,家

家电巨头EVA:长虹仅及格力零头

《投资者报》记者 肖君秀 刚刚过去的三季报,格力电器[0.00 0.00%](000651.SZ)业绩逆势大增,前三季度实现净利19.9亿元,同比增长37.6%;而地方国企色彩浓重的四川长虹[3.98 0.76%](600839.SH)却继续挣扎在盈亏边缘,前三季度净利润0.83

世界十大化妆品品牌 化妆品企业的十大死穴

  作为化妆品来说,现在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但关键是这些方式的运用与具体操作是否能吸引目标消费群的眼球以及隐藏在他们背后的无穷购买力,就我们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来看,目前化妆品营销存在如下10种死穴:  一、 诉求不明

企业家用的手机:长虹超级隐身系列手机

很多企业家在使用手机时经常遇到这样的烦恼,不想接听或不方便接听的电话一大堆,想通过关机回避又怕错过重要的电话;手机中有许多隐秘信息不方便给别人看到,但又没办法设好防护,手机一旦丢失更是不得了;还有许多出于个人隐私和商务保密

林景新:长虹为何患上发展焦躁症

 与企业不顾后果大肆扩张一样,长虹的恶性炒作已经使企业患上一种难以自控的发展焦躁症。这个昔日的行业老大正在一步步走向危险的歧路——   近日,一向低调的长虹忽然变得雀跃:先是高调对外宣布奥运开幕式小明星林妙可代言长虹等离

声明:《点击企业价格战“死穴”:长虹手中“双刃剑”》为网友罒鉮聖灬霸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