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种程度的购物狂?你对购物狂的认识还停留在什么原始地步?
在看这篇长文之前,你应该回答左边这几个有关个人测试的问题。6个问题,够了,如果你全回答的是“是”,那的确令人担心,因为一个标准的“购物狂”,他的答案会和你完全一样。
至于购物狂,目前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像暴露狂似的贬义词,很多人都自称是购物狂,好像那是和活雷锋一样光荣的称号一样。随便打开一个网站,你都可以找到购物狂扎堆的论坛,那里边都像放着“快来买呀!”式的高音喇叭,告诉大家哪里有打折商品。而在电影《购物狂》里虽然也描述了一个购物狂的歇斯底里,但她是美丽的张柏芝扮演的,光根据这个,这部片子就变成了一部青春偶像戏。如果电影真的希望对购物狂精神病学有一点贡献,那购物狂的角色起码也应该是让芙蓉姐姐来主演的。
也许在一些时候,每个人都需要一点“购物疗法”,尤其是在节日里,我们需要对我们的钱包放纵一下,但如果这个想法每周甚至每天都来光顾你的大脑,那肯定应该引起你的警惕:当心!购物狂情绪正在袭来。
大概没人会把购物狂和赌瘾、酗酒及吸毒联系在一起,但它们真的非常类似,只不过我们会对购物者的表现形态比较容忍,而忽略了它。沙朗·杜林的一本叫《女人和钱:只能远看,不可亵玩》的书里这样描述它和毒品的类似:“30%的购物者都患有shopaholic—这是美国人对购物狂的专业叫法—这种购物狂在收银台旁会受不断分泌的肾上腺素的控制而冲动,到下一次购买前会掉入情绪的低谷……它让你兴奋,而你的朋友也在怂恿你。”
A. 你对购物狂的8个误解
1. 购物狂不是疾病
很多人认为购物狂起码不是坏毛病,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自己热爱生活的一个表现,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购物狂的群体在慢慢增大。据统计,美国有1000万人患有类似购物狂的精神障碍,如果按比例推算,中国数量至少也要4000多万—当然这也许是零售企业的一个福音。
2. 购物狂是快乐的
购物狂在购物的一刹那应该是快乐的,但是不要忘了刹那之后,还有那么多时间的抑郁和悲观,两者相较,后一种情绪更容易成为他们的主要基调。专家们认为,强迫性消费是一种跳膝式应激反应,长期购买的潜意识里折射的是购买者想借此来解决悲观和不自信。
3. 购物狂都是女性
购物狂并不分男女,没有性别特征。随着社会分工的无性别化趋势加强,人类的疾病也在进行着无性别化的改变,现在男性患乳腺癌的人数都在与日俱增,购物狂就更是如此。
4. 购物狂都是年轻人
购物狂的主体的确多为广大中青年 ,但是时代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或者未成年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购物狂已经不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别。
5. 购物狂们是不学无术的闲人
正好相反,在《第一财经周刊》关于购物狂的寻访中,发现大多数购物狂受过高等教育,工作职位令人羡慕,而且工作繁忙。
6. 购物狂很喜欢他们的收购品
购物狂对于他们战利品的喜爱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还不及他提着购物袋从“烧瓶猫”到家的时间长,而后大部分商品会被束之高阁,过不多久这些东西的存在就在他们的记忆里烟消云散。有的购物狂甚至会重复地购买一种款式的商品。
7. 购物狂很有钱
难说,很多购物狂都算不上富裕,他们的财务计划一塌糊涂,投资收益几乎为负数,但是这不能阻止购物狂们的伟大购物行为,就像赌徒知道自己债台高筑还是要去赌博一样。拉斯维加斯流传着一个塔罗牌的传说。一个可怜的女人迷上了塔罗牌,每次都输得精光,她自己就落草在拉斯维加斯附近当妓女,每次收费10美分,而这正是每次塔罗牌下注的最小额度。
8. 购物狂消费力旺盛
购物狂的购物欲如果是消费能力旺盛造成,那他就不配称为购物狂。很多购物狂在寻常生活中并不是奢侈的人,也不乏斤斤计较的,但是如果赶上他购物那就不一样了。
B. 你是哪种购物狂
普性购物狂
就是那种最普通的购物狂,这类购物狂多深受消费主义之害,常觉得自己不完美,在购物前这种想法会更强烈。比如,某种香水,或者某个款式的鞋,被他们看到之时,他们会认为这就是上帝为他们准备的,如果自己能够使用上,基本就达到了完美。不少人还把这种购物前要发飙的感觉叫做“心灵被触动了一下”,但要命的是,走过伊势丹或者新光天地的时候,他们的心灵不停地被触动,而如果触动得不到呼应,他们自然就会很痛苦。
有一个Visa卡的电视广告里,狡猾的太太偷偷把很多疯狂购买的商品藏在床下或阁楼上,远离她那无辜的丈夫的视线之外—这倒是很好地表现了这类购物狂的特点,买了东西不用而且还要隐藏。
补救型购物狂
补救型购物狂的人就非常出人意料,但他们也符合购物狂的特点。这类人中有的是退休人士,有的是工作繁忙的商业人士,患上购物狂的原因是他们对家人有种愧疚感。比如,没有很好地陪家人,以前让子 >>女受了苦……在找不到适当的心理补偿载体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采取购物的方式来博取对方的欢心。
《第一财经周刊》曾经采访过的崔女士就是这样的情况,由于她的工作需要而成了空中飞人,而每次她回北京都要为自己的小孩带大象那么大的礼物包,而她自己认为在购买前她感觉她的孩子肯定会很喜欢,这个念头就像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令人难以忽视,而孩子们的礼物却堆满了储藏室,每件都沾满了灰尘。
投资型购物狂
投资意识朦朦胧胧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投资型购物狂,他们看上去很爱家庭,而实际上败家的速度远超过一般购物狂。
每个投资型购物狂,都有一个发财的梦想,他们由于喜欢听信发财的传说而买进各种怪诞而边缘化的金融产品或者投资信托项目,又由于对这些东西毫无所知,大多数投资最终化为泡影。而更令人发指的是那些成千上万的投资失败案例,他们干脆就假装忘掉了,而且从无悔悟。
上进型购物狂
这些购物狂焦虑得几乎每天都在长青春痘,他们是购物狂里好高骛远程度最强的。
他们会不计代价地购买书籍,参加培训—书籍他们根本就不会读,花重金参加的培训也基本都用来了睡觉。然后,在读书和培训中受到打击之后,这些对成功怀有热望的人又将开始新一轮成才培训计划。
C. 别陷入消费主义
没错,我们处于一个消费主义的年代,信用卡,网络购物,烧瓶猫,更刺激的广告,更诱人的促销活动,更多的收入……无不令我们消费的热血沸腾。
正如詹姆斯·阿图彻大师说的,资本主义是一种上瘾哲学。我们想要新潮Crocs休闲鞋、或是麦当劳、或是咖啡与香烟。我们觉得不管想要什么,就应该去得到。很多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上瘾,然后去赚这些人的?钱。
消费者的上瘾行为有时候也会得到政府的支持—所谓拉动内需。就像2002年时美国政府宣布的那样,“我们靠消费者的支持,平稳渡过了危?机”。
消费的高潮一般发生在经济繁荣的后期,它相对强劲增长的经济和股票市场总会晚一步,这主要是消费者们需要一定时间消化上一个周期里的“痛苦”和完成欠账。在美国克林顿执政期,这个恢复期处在最长的经济景气周期中,1998年消费者指数增长才超过经济增长指数1.5个百分点。
而中国也许正处在这个时期,我们的消费增长已经远高于经济增长。消费让我们快乐,也造就了我们中的购物狂。然而消费对整体经济的伟大作用,并不能抵消个人消费者因无意识消费而伴生的痛苦。
D. 为购物狂做计划单
在《第一财经周刊》关于幸福的那期调查中,我们就得知储蓄同样能给人带来幸福感,而无意识购买的人群是趋于痛苦的。不少购物狂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还击痛苦和尴尬的财务处境,这个决心听起来不错,不过仅有决心是不够的,在此之前我们应该至少做一个理财计划单。
别把消费作为理财目标
购物狂的理财目标,最好不是一个消费项目。比如,到××地区旅游,或者买一件晚礼服之类的,因为这有点像用美沙酮来治疗海洛因上瘾的患者一样,风险很大,也许后来他会变得两样都要。
把目标放在显眼的地方
理财计划和理财目标不要列在电脑或笔记本里,最好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餐桌旁边,每天吃晚饭时,都可以和家人说上几句关于理财计划的执行问?题。
改掉撒谎的毛病
改掉撒谎的毛病。这个毛病是购物狂普遍存在的,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都不要让你身边的人沉浸在谎言里,改掉撒谎的毛病是告别购物狂成功的一半。如果你撒谎成癖,这个活还得慢慢来。
绕开那些障碍物—他们很可能是你的朋友
这里所说的障碍物,很可能是你最好的朋友。“购友”之间的互相是购物狂的兴奋剂,请尽量避免集体购物这种行为发生。
立即开始执行
制定的理财计划和目标要简单,步骤要具有可执行性,然后要立即执行—别以为这是废话,很多人的计划复杂而虚无,最后成了一张废纸。
让最“痛恨”你的人监督你
关于你购物狂的毛病,谁最痛恨?你的丈夫,妻子,还是其他家人?如果找财务计划执行的监督人,让最“痛恨”你的人来做这个工作最好不过了,他们反复的唠叨将大大降低你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