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刚刚进入睡梦中的陈向国突然接到董立文从澳大利亚打来的越洋电话,电话那边董立文很平静地告诉他:明天通知公司的员工暂时在家中休息,什么时候上班等候通知,公司日常只留财务和行政两个人.听到这个决定,作为公司副总的陈向国隐约地感到自己所在的这家广告公司已经走到了尽头,而自己在这家公司的6年职业经历行将结束.
华文广告公司关闭的消息很快就在当地的广告行业引起反响,要知道这家公司曾经是当地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如今低调关张不能不令同行感到意外,同时,似乎又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创业容易,守业难
陈向国深刻体验到了一家夫妻档公司从兴盛到衰落的历程.
回想起华文广告公司从当年的风光到如今的倒闭,陈向国唏嘘不已,从刚来公司的一名小策划到如今的副总经理,陈向国深刻体验到了一家夫妻档公司从兴盛到衰落的历程.
华文广告公司是董立文上个世纪90年代与一位合作伙伴一手创立的,那时董立文找来美术系的校友张聪和本地某大学的营销学教授谢阳,组成了一个"梦幻组合",张聪擅长创意和设计,谢阳则谙熟市场营销和策划,而董立文也是市场和广告创意方面的专业人士,三位组合到一起可谓互有所长.在这样一个核心团队下,公司还迅速培养了一批有潜质的专业人才.
最初的那几年,华文广告公司凭借着这个梦幻组合,以专业的策划能力和精彩的创意在当地的广告市场上所向披靡,获得了很多广告客户.最风光的时候他们甚至走出当地市场,为四川和上海的国内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营销和策划服务.
短短的几年时间,华文广告公司就成为当地最成功的广告公司.这其间董立文挤走自己的合作伙伴,把自己的妻子陈颖引入公司,成为股东之一,并担任财务总监.
也许正应了那句"创业容易,守业难"的老话,和董立文走过了艰难创业期的张聪,凭借着扎实的创作才能逐渐在当地的广告业内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张聪觉得自己对于华文广告公司的成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公司能给予一部分股份,和公司可以更为紧密地捆绑到一起发展.但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董立文并没与意识到张聪对于公司的真正价值,而妻子陈颖出于私心也不希望多一个股东,就极力劝阻丈夫."铁三角"之一的谢阳虽然无意获得公司的股份,但也劝董立文考虑张聪的要求.
由于陈颖紧握财权,在很多方面董立文也奈何不得,心灰意冷的张聪跳槽到了当地另外一家很有实力的粤华广告公司,一到新公司就被委以重任,并得到了相应的股份.张聪的离开对华文广告公司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批有潜质的创作人才也追随张聪而去.华文广告公司的创作能力从此一蹶不振,在以创作和创意为核心的广告公司中,如果没有了核心的创作人才就意味着核心竞争力的丧失.
董立文是一个颇为自负的广告人,平时并不擅长跟客户搞关系,以往之所以能把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也多半是因为过硬的专业水平,"铁三角"时代凭借着各自的专业实力可谓无往不利.然而随着张聪的离开,华文广告公司的创作实力明显青黄不接,整体实力下滑已是不可逆转.
丧失机遇 走向衰落
失去了核心员工的华文广告公司不但丧失了继续扩大业务的可能,就连电信公司的业务也是连年萎缩.
进入21世纪,广告行业逐渐走向资本运作时代,当地的一些综合实力不够强的广告公司通过买断媒体的版面和时间,有的甚至买断经营户外广告经营权,开始快速崛起.那时的董立文早已完成原始积累,身家至少几千万元,完全有实力介入到媒介经营的领域.
妻子陈颖并不是一个职业的广告人,一方面不熟悉广告业务,另一方面在财务上的策略就是节省成本减少开支,对于投资等事情一律是不考虑的,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在这个阶段,当地的很多广告公司一方面通过买断媒体迅速提升了资本实力和经营收益,另外一方面又通过高薪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实力.这个阶段的华文广告公司还是固守自己的策划和创意的业务,在当地市场上已经退出了一线广告公司的行列,广告客户也相继丧失,只维持着当地一家电信公司的客户.
2002年,该电信公司在全省范围进行综合代理的招标工作,9家公司参与竞标.命悬一线的华文广告公司孤注一掷,从北京分公司调来主要的策划和创意骨干,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拿下了电信公司的客户.这个翻身仗让华文广告公司在当地业内声誉鹊起,这本该是华文广告公司再次崛起的最佳时机,董立文完全可以把这些骨干人才留下来,在电信公司业务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广告业务.
然而,夫妻档公司的致命问题再次在这个时候出现,到年底的时候,这些骨干不但没有获得相应的奖励,反而连年终工资都没有拿到.为此事,骨干员工和董立文不欢而散,第二年几位骨干员工纷纷离开华文广告公司.失去了核心员工的华文广告公司不但丧失了继续扩大业务的可能,就连电信公司的业务也是连年萎缩,最后到了仅能维持基本经营的地步.心灰意冷的董立文逐渐淡出了公司的经营,把整体经营的事情交给了陈向国.
2008年6月,已经移民澳大利亚的董立文,终于下定决心彻底关闭了这个曾经承载着他的梦想和光荣的广告公司,选择在异国平静地度过下半生.
后记:华文广告公司的兴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折射了夫妻档企业难以做大的典型一面.在这家夫妻档的公司中,妻子并没有起到和丈夫互补的业务关系,当初进入只是为了"财不外流",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又逐渐成为公司发展的绊脚石,在一些重大决策层面也没有为公司提供更为合理的决策,因此,对这家公司的衰落妻子也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