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创新:从点子到执行



  创新也许始于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但最终需要通过脚踏实地的执行从而体现出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问题,如何获得创新,怎样执行创新。

  这两个关键对于一个公司而言都是挑战。在CNBC商业新思维的演播室,人们对这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摩根士丹利常务董事卡拉·哈里斯说,面对挑战,管理者首先必须先弄清楚谁才是企业真正的衣食父母。卡拉·哈里斯认为:“你的客户、股东和员工都是你的衣食父母。仔细思考就能发现,他们所有的目标都和创造价值有关。他们都希望从你这里获得价值。”

  商业新思维主持人玛利亚·马蒂罗姆则补充道:“ 但他们可能认为他们对价值的需求不一样。”

  YParterners公司董事长山下奇斯则指出,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等到需要创新时才进行彼此的沟通,实际上已经太晚了,“应该尽早建立与各方的信任,这样当你需要他们时,当你需要时间来为他们创造价值时,他们会理解配合。”

  在互相信任的背景下,客户、股东和员工都可能是公司创新的来源和执行者以及获益者。关于创新的两个关键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员工参与头脑风暴

  一般情况下,员工可能是最不愿意创新的人。他们认为创新可能会带来太多风险,甚至毁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或摧毁他们喜爱的那部分工作。

  有时员工听到领导谈论创新,他们可能会说:“现在不是时候。”事实上,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恰当的时机,而是一点压力和动力。事实证明,正确的引导并鼓励员工创新,将为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谷歌的案例也许就是最好的佐证。这家网络搜索巨头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公司名字甚至被当作动词使用,而其独特的文化也令公司成为创新的同义词。

  “我们营造了创造性的环境,向员工放权,大力支持他们的爱好。”谷歌的副总裁Marissa Meyep 介绍,“我们有个 ‘20%时间’概念,让员工每周有一天的时间,做他们认为最重要和最想做的事。”

  “20%时间”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做法, 一些公司外部的传统人士甚至认为,谷歌放弃了至少20%的生产力。但是谷歌“一意孤行”,因为谷歌相信员工会利用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尝试新想法,这可以让他们快乐,最终提高生产力。

  谷歌欧洲、中东和非洲分公司总裁尼克什·奥罗拉表示:“不可能有一个航母产品适应全球市场。你必须根据每一个市场来调整。就像人们说的,关键是你聘用的人,关键是如何架构业务,让它奏效。”

  奥罗拉管理和发展谷歌非美国地区的业务,为谷歌不断增加的用户和广告商开创、拓展并执行战略伙伴关系。他是谷歌全球创新的关键人物之一,而奥罗拉的秘诀是人才。

  “我们花大量时间确保拥有最佳人才,确保他们不感到工作枯燥,让他们能够发挥创新性。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

  事实上,企业对员工投资,员工就会对业务投资。这样,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便能以他们各自的才能服务于新兴市场。

  如何让员工参与创新,西南航空创始人赫伯·凯莱赫也有自己的心得。“让员工参与创新的最好方式就是告诉他们,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乐在其中,不要害怕。”

  在行业困难时期,赫伯·凯莱赫创造了西南航空模式,如今这一模式已经成为各大商学院教育中的经典案例。

  尽管已经退居二线,凯莱赫对于自己的事业依旧感慨良多,“在困难时刻,创新非常关键。我想强调的是,低价、更好的服务质量以及快乐的氛围。”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便是员工的参与。

  作为一位颇具人格魅力的领导,凯莱赫让下属相信,西南航空雇用自己,并不是希望自己像机器人一样工作。而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保持本色。“那将鼓励人们创新,因为他们不会感到害怕。”

  在选择人才上,凯莱赫和奥罗拉有共同的喜好,他们都在寻找聪明、热情和有奉献精神的员工。

  “我们有个副总裁连高中都没毕业。”凯莱赫指出,“我们首先看态度。我们重视教育、技能和经验,但我们不会雇用那些才高八斗但态度差劲的人。我们会录用一个证书较少但态度积极的人。那样才能打造团队。然后我们就可以充分释放能量。”

  利用外部资源

  员工固然是创新的源泉之一,但是借用外脑创新也不失为妙法之一。与合作伙伴接触,与外部协作者接触,与消费者接触都可能引发创新灵感。哈佛商学院、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教授兰杰·古拉蒂表示:“接触外部环境加以利用,真正利用起你可以拥有的稀缺创新资产。”

  在借用外脑方面,Herman Miller公司自有一套。作为领先的办公家具制造商,Herman Miller的业务离不开创新。然而Herman Miller并不直接雇用设计师,而是利用外部的创意团队。公司掌门人布莱恩·沃克所主导的这一创新之法听起来似乎是冒了一些风险。但是布莱恩·沃克却是信心满满。

  2004年开始,布莱恩·沃克担任Herman Miller公司总裁兼CEO。上台以来,布莱恩·沃克一直注意聆听员工与消费者的想法,并不断学习与发掘和公司有关的新事物。

  在一般人眼里,设计历来就是诸如Herman Miller这类办公家具公司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核心技术支持。然而喜欢集众家之长的布莱恩·沃克,却不惜将创新设计放手交给外部团队。

  布莱恩·沃克对此的解释是:“我们试图找到更宽广的设计师创意网络,让他们提供创意。实际上我们的团队围着他们询问,帮助他们实现创意。”

  为此,布莱恩·沃克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我们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带领乐团演奏美妙的音乐献给观众,但我们不会去演奏每样乐器。”

 商业创新:从点子到执行

  如何赢得外脑的忠诚度,也许是不少人的担心所在。他们也有意借用外脑,但是却又犹疑不前。借用布莱恩·沃克自己关于乐队的比喻,凭什么阻止竞争对手聘用同样的乐手呢?毕竟外脑不是独家资源,不是专属于自己的乐手。若在设计环节依赖外脑,那么自己的独特性又缘自何方呢?

  不过,对于这一点布莱恩·沃克却并不担心,他表示留住外脑和留住员工其实是一样的。“如果你善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公司伟大的使命足以激发他们,他们会认为你确实愿意对他们投资。我们就挽留住了他们。”

  当然,布莱恩·沃克在放权的同时也有保留。在布莱恩·沃克看来,Herman Miller公司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非常重视彼此互动沟通,从生产、销售,到研发和设计,我们的内部团队真正关心的是,‘大趋势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我们去找外部的创意团队,让他们给出创意和解决方案。”这意味着,Herman Miller在使用外脑资源之前,其实已经通过内部团队的努力掌握了最核心的问题,然后通过外脑的创新资源,将核心问题转变为实际的创新方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7052.html

更多阅读

徐来:从演员到美女卧底

徐来:从演员到美女卧底李婍徐来是民国年间真正的美女,不但是民国时代的美女,在中国任何一个朝代,她都是当之无愧的美女,她的容颜放到今天也同样是回头率极高的美眉。因为她长得很标致,在三十年代就有“东方标准美人”的光荣称号。不仅

男旦刘欣然:从公务员到京剧演员

男旦刘欣然:从公务员到京剧演员  男旦演员刘欣然33岁,北京人,曾经是北京市气象局的公务员,半路出家学习男旦表演,07年参演关锦鹏导演的昆曲《怜香伴》,31岁辞职下海成为职业男旦…..>>>详细位于北京前门大街附近的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

读《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读《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这本书是2013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不但在历史学界,也在一般的读书界引起广泛注意和评论。书的作者郭静云,被称作“学术奇女”,连籍贯都不太清楚,据说是俄罗斯犹太人,叫什么卡雅,但她自己说是台湾犹太人,是

声明:《商业创新:从点子到执行》为网友耀出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