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妨以文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四大发明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妨以文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四大发明

  经过一年多筹备的《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日前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这次大展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以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四大文物为主展示了中国古代伟大发明创造。据悉,这是新“四大发明”的首次集体亮相。(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31版)

  新“四大发明”展览对我们这些被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已久的人来说,绝对是巨大的冲击。传统“四大发明”的观念历经传播,其外化认同和内趋影响,都已根深蒂固。从网友们的留言中可以看出,新“四大发明”的展览,多被解读为对“四大发明”的亵渎。

  分析之下不难发现,“四大发明”用展览的形式进行展示,将指南针、火药置换成丝绸和青铜,显然是出于更易于操作、展现和表达的原因。当然,展示并非新“四大发明”展览所要表达的全部。就文化的发展脉络看,以器物形式显现出来的文明成果,显然不能仅仅把它们供奉成文物,放置在展柜和壁橱里,供人流连、鉴赏,发出惊叹。文明和文化只有赋予了契合现实的灵性,才能体现它们传承发展、福泽后世的内涵和价值。

  新“四大发明”展览的“始作俑者”估计也明晰这样的道理:各种文化遗产一旦开发不当,就会陷入纯粹功利驱动的恶性循环,使其传统内涵的灵气日渐销蚀。而且,掠夺式的开发,往往会使这些文化遗产变成一次性不可再生资源———对文化传承和发展来说,这都是大忌。

  但对新“四大发明”展览而言,不宜简单地将其纳入这样的范畴。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互动和相辅相成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将“四大发明”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是对传统文化自掘祖坟的掠夺式开发,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的重新解读和阐释。原因很简单,新“四大发明”展览,在易于展示和更能清晰见证我们传统文化繁荣发展脉络之外,还在于这样的展览,更容易通过“物语”表达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有效地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步伐统一起来,使三者之间形成更强劲的合力场。

  我们通常将韩国人近年来无赖的文化掠夺,解读为他们的“文化焦虑”或者是“文化自卑”心态。但不能否认的是: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掠夺中,韩国人逐渐完成了对文化自尊心态的加强。这种文化强势心态的确立,和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巧妙地形成了某种潜移默化的互动。

  以此反观新“四大发明”展览,我们也许会多出些谨慎的理解与宽容(也许新“四大发明”展览存在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从文化发展的脉络看,对“四大发明”等传统文化进行赋予现代意味的诠释和解读,并非都是胡作非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让这样的诠释和解读,在不损害传统文化“精气神”的同时,使之有效契合当前的民族心态,使之有效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和谐互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705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妨以文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四大发明》为网友欠你的幸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