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大学时有同学为了强身健体,在秋冬坚持“洗冷水澡”。刚开始每次都是嚎叫之声,到后来,大多哼着欢快的曲调从冲淋间出来。这些人自此连感冒都很少有染。
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因为人工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种种原因,在经营上遇到了困难。譬如,据亚洲鞋业协会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东莞1000多家制鞋企业中大约已有200~300家关闭。不仅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其他行业,如房地产乃至网络通信也并不乐观。此前,万科、华为和阿里巴巴都已发出了做好“过冬”准备的声音。
无疑,我国众多企业正在被迫“洗一场冷水澡”。相对于前两年各种滚烫的市场数据,这场“冷水澡”来得迅疾而猛烈。或许不少企业会因为这场“冷水澡”感冒、打喷嚏,甚至因治疗不当而染上重疾。但换一个角度看,这场“冷水澡”对培育内生的企业自生能力大有裨益。
企业自生能力是林毅夫教授提出的一个理论,主要是指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有着正常管理的企业不需要外在扶持、保护就可以生存,并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预期利润率,因为它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已经做了最好的选择,实现了最大化。
一般来说,企业自生能力来自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就此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来说,企业自生能力更多的是来自外生的因素。譬如,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价格低廉的庞大劳动力支撑了大批代工企业,此前人民币币值的相对低估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而政府在退税、土地、能源等方面给予的优惠扶持政策,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名义成本。如今,这些外生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工资成本提高了,人民币升值了,政府给予的优惠变少了,企业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从企业自生能力理论还可以推论出,如果一个企业在实际运行中未能获得预期的正常利润率,则是由于缺乏正常管理机制,其中可能有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激励机制或产权问题,也可能存在政府对企业经营的不正当干预因素。
当前的这场“冷水澡”则充分暴露出大多数企业内生的自生能力不足问题。譬如,在技术、成本控制、研发、设计、品牌等方面的缺课,使得不少企业只能挣扎在低端竞争的“红海”,当冬天来临而且被迫要洗冷水澡时,马上感冒发烧。
培育内生的企业自生能力,也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从企业自身而言,要根据全球产业的发展情况,明确自己在不同阶段的比较优势。就近阶段而言,加大在专利、设计、品牌等方面的投入,梳理内部管理流程,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可喜的是,不少行业和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有了行动,如东莞的鞋业、丹阳的五金工具业。房地产龙头万科则表示,近两年“做公司重于做产品”,阿里巴巴的马云则称“两年内不设定公司的营运指标”。
其次,利用这次“洗冷水澡”的机会,对政府而言,在引导企业培育内生的自生能力方面大有可为。如借《反垄断法》生效的契机,大力推动统一、有序市场的构建;适时推定要素市场的价格改革;综合利用税收、信贷及汇率都措施,促进企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换代。
想必等洗好这次冷水澡,又将有大批的中国企业哼着欢快的曲调走向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