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是背靠强大财团的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企业,一家则是创业时间不长的名不见经传的玩具小企业,他们在面对“金融海啸”时的境遇却大不相同:位于广东东莞樟木头镇的合俊集团两家玩具工厂已经关门歇业;而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若态科技有限公司则刚刚接到金额达8000多万元的国外订单。同是玩具业,缘何大不同?11月28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发表文章,对东部地区两家玩具企业一兴一衰进行反思,认为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没有自主创新能力。
说的虽然是玩具企业,但对于其他企业来说,道理却是一样的:自主创新才是企业兴衰存亡、决胜市场的关键。此次金融危机更是印证了这条市场法则。危机当头,没有自主性、完全依附于出口订单的贴牌代工企业受冲击最大,甚至关门倒闭;而那些具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却能化危为机,不但逆势获得大额订单,而且在别的企业被迫裁员之际,他们反而大量招工,储备人才。
自主创新,就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而在更深层次上,自主创新,还意味着寻求一切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创新。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发展就只能停留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链低端实际上就是“低门槛”、“低利润”的代名词。
以DVD为例,作为生产大省的广东,每出口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要交给外国人18美元专利费,扣除13美元的成本,利润只有1美元。至于传统产业,“八亿条裤子换一架波音”更是众所周知的严酷现实。其根在哪里?就在于“两头在外”的代工企业的命运是卡在别人手里,讨价还价能力不强。这种“农民给企业打工、企业给外国人打工”的发展模式核心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也低,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时候了。
如何转型、升级,有很多企业给出了范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深圳就经历了类似的产业危机。最终深圳痛定思痛,果断转型,狠抓自主创新,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一大批拥有自主产权的企业脱颖而出。面对这次金融危机,为什么深圳相对好一些?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道出根本:“就是因为产业升级抓得早,自主创新抓得早”。
同样,在金融危机的困境面前,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注重创新的企业逆势上升,也给了其他企业启示。如广州开发区的京信通信公司,今年前10个月的国际市场业务增长了200%.原因在哪里?就在于他们是一家集开发、研制、生产、销售无线通信中继设备于一身的公司,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把产品的研发、成本和定价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据悉,像这样注重自主创新的企业在广州开发区已形成了不小的规模,这也是广州开发区今年以来50%以上的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区内还没有一家企业倒闭的原因所在。
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壮大,唯有拥有自主性,摆脱依附性。技术的投入、产品的创新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也可能要牺牲某些眼前利益,但大浪淘沙,留者为金,在重压和磨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将会有更强的竞争力。眼前的经营困难,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机遇。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国际产业转移这个机遇,未雨绸缪,苦练内功,加快自主创新,就不但能顺利“过冬”,还能在“春回大地”时争做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