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股市疯狂,众多私募股权基金(PE)热衷于上市前项目(pre-ipo),启明创投以专注于投资早期项目著称于业界。这家2006年刚成立的创投公司,迄今已经投资了20多家早期企业,并于今年上半年募集了二期资金。
甘剑平2006年9月加盟启明投资,任董事总经理,此前他曾任空中网的财务总监。面对记者,他并不讳言投资早期企业的风险,并称在启明已投资项目或将投资的项目中,将来必然会有“被淘汰”的。
游说美国机构
《第一财经日报》:上半年你和邝总(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邝子平)都到美国去游说过一些LP(有限合伙人)机构成为启明的合作伙伴。启明目前的投资人主要都是哪些?
甘剑平:我们最大的投资人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基金,还有慈善基金、基金中的基金(FOF)。我们要对投资人负责,一方面要努力赚钱,另一方面要治理透明,经常要向这些投资人汇报运营情况、财务情况等。
当今世界越来越全球化,我们也会帮我们投资过的企业到美国做宣传,寻求投资伙伴,帮助这些企业进行后续融资、业务拓展、市场开拓等。
《第一财经日报》:你们是如何说服国外的投资机构来投资中国市场的?
甘剑平:2000年我开始在凯雷做风险投资,那时世界刚开始注意中国。而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世界的目光都非常地关注中国。2000年我们写投资报告,30页的投资报告要用10页来解释中国的投资环境以及为什么要到中国投资,为什么要投资这个行业。但是现在就不怎么需要这些解释了。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这些LP机构把钱交给你来管理,为什么来投给启明,而不是其他的VC。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你们是如何做到让这些LP机构把资金交给启明管理的?
甘剑平:首先是我们的经验。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有投资和运营的经验,我们都在企业里做过高管。我们既能够看懂财务报表,了解资本市场,同时我们也在企业里面做过市场、人员管理的工作。第二,我们有在中国投资的经验,我们都在中国做过多年的投资。第三,我们非常诚信。
有很多空白可以填充
《第一财经日报》:有业内数据称,目前在中国,以创投名义募集到的资金95%都投资在成熟期的业务(常被称为PE),而真正做创投业务的还不到5%。启明一直坚持做早期的投资(VC)。启明是如何考虑,将自己定义为投资企业初期的VC?
甘剑平:对,启明大多数的项目都是早期项目。PE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所有投资非上市公司的交易都可以被称为PE,有投资最初期的、早期的、成长期的,最后投资兼并的、收购的等等。而中国的价值链还没有成熟,大家都还刚刚开始,很多概念都已经混淆了,认为PE就是做晚期的,VC是做早期的。
另外,前两年资本市场太好了,你只要投资给一个有收益、有利润的公司,无论是在中国的A股也好,还是在美国也好,主板也好,创业板也好,基本上都可以很快实现上市。中国在过去的10年左右培养了一大批很好的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它们都有很好的收益和利润,但是都还没有上市,因为前几年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好。现在大家都进入这些公司并进行了投资,很快他们就可以获得回报。尤其是现在基金募集的资金越来越多,一个基金募集到太多的钱,就不可能再投一个100万元的项目。
但这是一个短期的情况。如果市场越来越成熟,大家会越来越专注。大家也会越来越明晰自己要做的事情,整个产业链会更加成熟。
我们一直在做早期的项目。我认为在中国做VC是一个更好的资产组合。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新兴市场,在IT、消费品、医疗健康等领域,都有很多机会,有很多空白可以填充。
创业者不能仅仅看回报
《第一财经日报》:很多基金都认为现在项目很少,或者说好的项目很少,大家都拿着钱不知道投到哪里去?启明有没有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你觉得现在中国的项目少吗?
甘剑平:我觉得项目并不难找,中国市场有很多机会,无论年轻的还是成熟的企业,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的好项目。所谓的“难找”可能是竞争更加激烈了,找的人多了,项目就好像难找了。这也类似于股票的供需平衡嘛。资金多了,项目的价格自然就上去了,就形成了所谓的“难找”局面。尤其是在二级市场特别好的大环境下,创业者的要求更高了。
这样的情形对我们来讲就有一点难做了。虽然我们叫做“风险投资”,但其实我们的工作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规避风险。我们要在回报能够得到一定保证的前提条件下,承担一些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今年以来股市下跌如此剧烈,你们是不是感到很高兴?
甘剑平:不能说高兴吧,只能说是希望创业者能够更多地考虑自己企业本身的风险,而不仅仅是回报。
《第一财经日报》:启明已经投资了20多个项目,都是初期企业,可能还没有考虑到退出。业界常说,VC和PE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VC投了10个项目只要有一个成功就赚钱。那么启明投资过的这20多个项目中,现在有没有一些项目已经值得担忧了,它的成长性已经不太看好?
甘剑平:目前还没有,但是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这是必然的。投资一个企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尽职调查来规避一些风险,帮助企业发展得更好,但是最终一定会有企业不适合市场的运行而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