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评到咨询,再到PE,陈琦伟教授带领亚商集团进行了3次转型,而这次转型做PE,他花了8年时间实践。
一场音乐会,一位学者,一家PE。
这是7月4日记者在采访亚商集团董事长陈琦伟时的关键词。
“在5·12地震之后,我们就直接过去了。”陈琦伟告诉记者,出于社会责任,亚商萌生了举办一场交响乐的想法,以帮助受灾群众心灵的重建。
于是,7月10日,一场由亚商集团赞助、上海爱乐乐团和四川爱乐乐团联袂演出的《生命礼赞》交响音乐会在上海东方艺术厅上演。
亚商是此次四川大地震间接的当事人。“我们有两家投资的企业受到影响。”其中,位于四川绵竹的龙蟒集团受灾严重,120多人去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个亿。另一家升达林业则轻微受损。
“最近,我们准备和四川当地政府成立一家重建基金,帮助当地企业的灾后建设。”陈琦伟透露了亚商在灾后重建方面的设想。
亚商的PE盛宴
7月4日,在陈琦伟接受记者采访的同一天,亚商资本参与投资的升达林业正式开始股票发行,价格为4.56元/股。
升达林业(002259.SZ)是在4月23日通过证监会发行审核,其主营业务为强化地板、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竹地板等木地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林木种植业务。
资料显示,2006年12月,新兴创投参与升达林业的增资,以2.26元的价格认购779.52万股,占4.872%的股权比例。
与此同时,6月16日,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士通”)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成为四川灾后首家IPO过会的企业。
亚商资本2001年4月成为卫士通的第二大股东。当年卫士通的1402名自然人股东分别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成都新兴创投、成都三实立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及公司罗天文、黄月江等9位自然人股东。
新兴创投由此获得35.31%的股份。
“今年至少有4家企业能上市。”陈琦伟告诉记者,除了上述两家企业之外,还有龙蟒钛业和福建圣农都已经准本申报上市材料。
据悉,亚商资本是在2006年底投资了龙蟒钛业和福建圣农,其中在福建圣农投资了3000万人民币,占6%的股份。
资料显示,龙蟒集团是全球第二大磷酸钙盐生产企业,占全国产能20%左右。从产量讲,占据了国内饲料级磷酸氢钙产量的半壁江山。其中的钛白粉每年利润2亿多,在钛白粉行业是全国龙头企业。
而福建圣农目前是国家优秀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养殖龙头企业,是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著名食品消费品牌的主要鸡肉供应商。
“另外还有一家在看进展,好的话今年就是5家上市”。此外,亚商今年投资的国腾电子也预计在明年上市。
对亚商来说,2008年无疑是一个丰收的年份。而之前亚商投资的项目中,只有三鑫玻璃(002163.SZ)在2007年8月在中小板上市。
亚商3次转型
陈琦伟,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亚商集团董事长。
1988年,时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的陈琦伟不满足于只研究理论,带着几个学生创办了后来被媒体称为“文科教授的成功实验室”的亚商集团,从此开始了他半学半商的道路。
最早的亚商集团是一家引导外商在华投资的咨询公司,凭借“陈琦伟”这块招牌,业务源并不是问题。
1990年,沪深证交所建立,亚商的业务开始转为证券咨询,做起了股评。之后,1993年,亚商召开了“上市公司规范管理研讨会”,这在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一次创举,吸引了证监会的许多领导以及几十家上市公司参加。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亚商开始意识到上市公司股权变动的价值。
“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事情,奠定了亚商比较早期的对企业价值的认识。”陈琦伟说。
事实上,这也是亚商的第一次转型。
而第二次转型发生在1997年,当时在中远并购众城、上房收购嘉丰等案例中,让亚商在证券界树立了“并购专家”的形象。
一战成名之后,1998年,亚商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开始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许多上市公司邀请亚商策划收购兼并方案,一些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如成都、重庆、甘肃等也请亚商做他们的资产重组顾问——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亚商一开始就把投资重点放在西部。陈琦伟认为,这为亚商之后从事投资积累了很多有利资源。
1999年,陈琦伟在对硅谷考察时,受到启发,认为当时的中国资本市场缺乏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视,并由此衍生“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评选活动。至今,该活动已经举办了8届——冥冥中,似乎也为亚商一年后进军PE市场埋下了伏笔。
“我们跟很多行业中最好的上市公司都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这对我们投资很有利,对投资企业的判断,只要跟他们聊一聊就可以了解。”
看“企业价值”
2000年初,靠做股评和炒股赚到“第一桶金”的陈琦伟开始了对亚商盈利模式的思考,他认为“二级市场的股票盈利模式肯定长久不了,把钱跟二级市场挂钩不安全”。
那么,怎样才能让钱跟二级市场脱离直接关系呢?陈琦伟的视线放到了当时还在蹒跚学步的中国PE市场上。
是年,亚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同年,由亚商发起设立的成都新兴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
亚商正式开始做投资。
陈琦伟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不是为了赚钱,只不过是因为投没上市的企业就可以把炒股的钱转移过来做PE,不再让钱跟二级市场挂钩,把咨询长长久久地做下去”。
为此,亚商成立了三家投资公司:成都新兴、泛亚策略和联盟高新。但以前投的大部分是亚商自己的钱,并且“规模都不是很大”。
据了解,亚商目前管理的资金大致在10个亿。总投资额在3.5亿左右,1.5亿投在四川,其他2亿“零零碎碎投在全国各种各样的企业,每个企业投资额度都不大,大概两三千万人民币左右”。
据陈琦伟介绍,到目前为止,亚商一共投了17家企业,其中16家成功,1家失败。“失败的是第一家。”陈琦伟笑称,是被那家企业“忽悠“过去的。这项投资最终因为该企业的产品从实验室效果转为工业规模生产后,质量无法保证以及该企业负责人对现代企业制度不认可而宣告失败。
吸取经验教训后,亚商投项目“更慎重了,会对企业了解得多一点”。
“慎重也有标准。”陈琦伟说,行业、附加值和跟管理团队的磨合度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有没有价值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
“价格是另外的因素,我们看重管理团队跟我们磨合的潜力,他是不是有一个长久的事业心。”
“我们现在看企业就很有经验了,一个企业拿到手里,三五分钟就能看出有没有投资价值。主要就是看有没有企业价值。”
陈琦伟认为,企业价值跟产品价值是不一样的两个概念。产品是要卖给消费者的,而企业是卖给市场投资者的。
“业务、产品、销售情况、利润、增长率等等可能是大多数PE的判断标准,但陷阱也常会在这里面发生。有时不是人家故意骗你,而是其他因素,比如说市场不行了。失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据了解,目前亚商仍倾向于“投晚一点的阶段”,注意选择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不那么光鲜的企业,“挑粗看上去有问题的,通过我们的服务来增值,把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
陈琦伟说,PE带给他的是一种额外的感受和学习机会,因为“跟投资机构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是真真实实的,虽然有时候会吵架,会互相争执,但很有意思”,而且,“PE做的好的话会有很多故事。跟二级市场不一样,二级市场的故事更加花哨,PE相对比较正规。所以,PE在市场上能活得更长久。”
“PE对我来说,是一种lifestyle,而不是一个生意模式。”
“咨询+投资”模式
“我们很多项目不是因为要投资才找到的。而是因为做管理咨询开始接触,发现成长很好的企业,而它也有结构改善、战略调整的需求,就投了。”
前文提到的福建圣农就是亚商模式下的典型例子,“最早也是因为做咨询了解的,然后看好这个企业,就一直观察它,跟踪了2年多才决定投资。”
在投资过程中,亚商逐渐形成了咨询+投资的亚商模式。
陈琦伟认为,亚商模式的优势就在于把咨询跟投资结合起来了,“咨询带来增加值,增值服务很明显,投资就做得很专业”。而且不是投资经理跑一圈就算了,投了以后,亚商的咨询团队会扎进去,为他们做后续咨询,比如股权激励、改善财务结构、银行信贷的调整以及完整的融资上市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很多民营企业非常需要的。
据了解,亚商整体每年的年内部回报率平均是55%,最近“因为市场影响降到了百分之四十一二”。
在退出机制上,陈琦伟说亚商的风格是“不拘一格”。
以宁波贝发为例。亚商投了500万美金,之后不到8个月,该项目被渣打银行看中。但贝发剩下的投资额度只有500万美金,渣打方面觉得太少,贝发让渣打来找亚商商议,亚商考虑后决定出让股权,最后“赚了一倍多一点”退出。
除此之外,亚商投资的企业中,三鑫玻璃是上市后退出;重庆莱美则由管理股东回购,爱大制药在美国OTCBB上市。
据悉,亚商目前在筹建两个大的基金。
一个是3亿美元规模的基金。陈琦伟透露,该基金目前已经筹到七八千万美金,“打算在奥运会以后运作”。而美元基金做起来之后,亚商也将相应加入海外的人,充实团队。
另一个是人民币购并基金,规模在20亿左右,但10亿起步也有可能,正寻找一家很好的合作伙伴一起,会有两家GP。
此外,一直注重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亚商,除了把用于企业20周年庆典活动的经费捐给灾区外,还将在四川成立一个重建基金。
“政府方面已经承诺出钱,亚商也会出资,主要用来投资四川的有潜力的企业,帮助当地企业灾后重建。”陈琦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