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私营公交运营公司、能源管理运营商威立雅环境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达尔凯(又称威立雅能源)中国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国的项目成功实现了控股。
7月17日,达尔凯在重庆签订了控股的两大项目意向书:一是在重庆白涛工业园区和重庆华医集团合作,扩建一座热电联产燃煤机组,为园区的企业提供电力及蒸汽的能源服务;二是投资额超过30亿元,在重庆建大型热电厂,其规模超过300MW电力容量、1000吨/小时的蒸汽容量,直接为德国巴斯夫以及华医集团的MDI一体化项目提供必需的能源配套设施。
至此,达尔凯在中国投资的6个能源管理项目全部实现了控股。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达尔凯,在威立雅水务、废弃物、能源和交通四大分支中,是唯一将所有项目的控制权牢牢握在手里的公司,这对外资如何进入中国以及中国如何利用外资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7日,在世界五百强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本报记者专访了达尔凯中国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泽明。
控股是为了更好的管理?
世纪:自2004年威立雅能源组建中国公司代表处以来,目前对哪些项目实现了控股?
张泽明:去年,达尔凯在中国签署了两个并购合同:投资1亿元控股了佳木斯城市供热有限公司,我方持股65%;今年,达尔凯又投资7.5元实现对哈尔滨阳光热电公司的控制,持股92%,该项目总投资将达26亿元,供热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
由达尔凯投资三四千万元早在2006年全资投入的重庆大渡口嘉禾钰茂香港城节能减排项目已运行。今年,达尔凯在重庆的三个项目同时启动,除上述在工业园区的两个项目外,早在3月,达尔凯和长寿区化工园区长扬热能合作,以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其84%的股权。达尔凯整改长扬热能现有的燃煤热电机组,向园区工业客户提供稳定的蒸汽供应。
世纪:达尔凯为何要控股项目?
张泽明:我们想把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运用到中国,如果不控股,就实现不了。
举个例子,佳木斯城市供热公司我们一控股就当年盈利。收购前该公司每年亏损3000万元,资不抵债,但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集中供热公司,成立于20多年前,设备管网老化,急需引入战略投资者。
我们是去年7月进入,10月中旬供暖,3个月建了100个换热站,把供热收费面积从450万平方米扩大到600万平方米,去年经营额从1.3亿元增长到1.7亿元,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以至于税务局都差点不相信。原因在于国企非生产的开支大,我们进来后就大面积减少,并改善了企业的采购附加成本。
所以,在中国的所有项目都必须要控股。
世纪:那么,在威立雅四大分支中,威立雅能源为何能把项目控股权成功谈下来?
张泽明:能源管理有它的优势。中国节能需求非常高,能源系统污染严重,初级能源的利用率只有先进国家的1/5,达尔凯的股东之一法国电力总公司(EDF)是世界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节能减排的目标和中国政府的目标一致。
更重要的是,达尔凯的城市供热网络都按当地城市发展规划来做,是保证城市利益不伤害企业利益的结果,比如佳木斯项目特许经营25年,目前并没有提价,没有政府补贴。还有,尽管是外资控股,但佳木斯热力公司成立了党委、工会,党政工团的活动都有,以至于当地政府把我们当成它的一个公司。
事实上,外资控股供热供暖项目,实质就是把外国人的钱做成管道埋在地里,这也是利用外资。
关键还有一点,在威立雅的所有板块中,能源管理的盈利率是最高的,这也是我们在不提价的前提下,也能保证长远盈利的重要原因。
控股难度大
世纪:那么,在接下来的全国城市供热供冷项目中,达尔凯是否有进一步控股的计划?
张泽明:实际上非常难。东北项目是因为去年国家振兴东北的战略,东北的城市供暖项目才允许外资控股,全国其他地方并没有放开。只要城市集中供暖或供冷的项目得不到政府支持,不能控股的,我们就放弃。
也因为限制外资进入的原因,有的城市供暖卖给了国内私有公司,由于他们资金链短缺的原因,还有管理不够规范,对我们都不构成威胁。但是,由于政策的倾斜,五大发电集团及下属企业进军城市供暖项目,是威立雅最大的竞争对手,我们很难抗衡。
但是,达尔凯在法国原来也是国企,传统就是为市政府服务,因此我们将用实践来改变规则。
尽管如此,达尔凯并没有放弃对中国项目的控股权,在主营业务中,还有大型工业企业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工业园区的不同能源三联产等,达尔凯正在参与空客组装厂的能源解决方案竞标,很快将有结果。
世纪:既然在中国的项目控股权之争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那么威立雅集团及能源板块未来的发展思路如何?
张泽明:集中供暖目前在中国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能源板块发展不如威立雅的水务和交通,但是能源板块注重长远利益。目前,由威立雅集团担保,威立雅和亚洲发展银行签署了4亿元的贷款额度,目前2亿元的融资已到位,香港渣打银行也和我们有转贷协定,多余的现金流可以优化。
从长远来说,将来威立雅的四大分支不会拆分,而可能是捏成一个,为城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