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之前,记者一直在猜想,有着145年历史的德国化工巨头拜耳派到中国的总裁,一定是着深色西装、不苟言笑的高大男人。见到麦克·柯尼希(Michael Koenig)之后才发现,这个40岁出头的德国人充满活力,身着天蓝色的衬衣,一脸灿烂的笑容。
谈起中国,柯尼希尤其富有激情,他一再说:“中国是一个让我兴奋的地方。”
1998年,麦克·柯尼希第一次来到中国,便对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他先后出任拜耳(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和拜耳上海一体化生产基地总经理。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让喜欢迎接挑战的柯尼希深陷其中。他知道这里就是让他实现梦想的地方。“过去10年里,我的职业梦想一直与中国息息相关。”他说,“我希望未来10年也是如此。”
2007年,在总部德国勒沃库森担任了几年异氰酸酯技术和生产全球负责人的麦克?柯尼希再次来华,就任拜耳集团大中华区负责人,他对《商务周刊》表示,拜耳已经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而他的任务就是让这个成功持续下去。他希望拜耳集团和他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实现梦想。
《商务周刊》:从1998年您第一次到中国,已经有10年时间了,您觉得中国有哪些变化?
柯尼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变化就是中国的工作环境,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成熟。10年之前在中国市场上很多产品和服务是没有的,比如说,很多西方公司的一些商业战略,像对于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在中国实行起来非常困难。但现在中国的商业环境已经非常国际化,在其他的国家你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产品、服务,各种类型的公司,在中国都能够找到。除了基础设施方面的变化之外,我认为在软件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的软件指的是人们的知识、行为、教育和组织能力。人们的管理能力、业务专长和组织能力都有了极大提升。这种变化在公司内外我都看到了。也正因为如此,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富有竞争力。
10年之前,拜耳中国还是在不断成长的孩子,现在的拜耳中国是一个非常大型的成熟的企业。拜耳所面对的这个市场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经验,客户所需要的各种类别的产品及对产品质量的需求,过去几年当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质量期待值方面,中国市场和其他市场没有任何区别。以前,市场上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客户就只能买那些产品; 现在我们的客户更具开拓创新精神,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定制一些产品。可以看到我们的商业战略里面,也有为客户提供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案供他们应用,因为这是市场所需要的。
此外,人们关心的重点已经转到其他的领域里了。比如10年之前,至少我没有看到人们对于医药保健产品有很高的需求,现在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也是非常高。
《商务周刊》:上任1年多以来,您日常有哪些工作要做?作为一个在中国的外企职业经理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柯尼希: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他的工作重点就是要组建一个精干团队。我来中国工作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公司已经是非常成功了。我一方面要继续这些成功的故事,与此同时,我认为对于一个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市场来讲,一个专业高效的团队是更加重要的,甚至比成熟的市场更重要。在我们所从事的领域当中,我认为我们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我们有很多的年轻人,他们非常专业和务实,而且是很有决心的,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加好。我想现在我们处在一个转折点,因为我发现我们不仅仅是在中国培养一个好的公司,一个中国本土的团队,还看到了这些来自中国的人才也在丰富拜耳全球的人才库。
另一个让我非常忙碌的领域,就是我们要不断的跟上中国不断增长的步伐。我们的公司是一家有活力的公司,而中国过去15年的发展也是空前的,因此我们在中国业务的增长也是空前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维持这样的增长态势,同时寻找一些新的从事业务的方法,以保证这种增长是可持续性的。
第三,我们必须同所有的相关单位或者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和互动。所谓的利益相关者指的是所有外部相关的方面,比如说客户、政府和其他的公司。对跨国公司来说,积极的融入本地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并做出灵活的反应。
对于我个人来说,可能最大的挑战就是使拜耳中国的这种成功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从一些早期的职位开始,我就不仅仅关注于是否取得成功,而是关注于如何让这些成功能够可持续,比如说我们的产品、业务模式必须是可持续性的,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的,同时要确保我们有长期的客户以及和客户之间的共赢关系。还要有很多的人才和优秀的团队,因为我们知道凭借个人力量是没有办法使公司取得成功的。与此同时,不仅要取得成功,同时还要使我们的这些成功是符合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作为企业公民,我们必须积极的参与像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推动社会和谐等问题,并贡献我们在这些方面的专知。
《商务周刊》: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会给拜耳带来哪些新的机会?
柯尼希:我个人对于“十一五规划”的解读是,现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将中国的发展变得更加具有持续性。现在中国政府正在解决一系列的课题,这同拜耳发展历史和业务来说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说中国政府现在讲求环境的保护、可持续性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同时也强调要积极发展农业,尤其提倡发展环保型农业,这同我们各方面的业务都是有很大关系的。加强卫生保健,也是拜耳公司可以做出更大贡献的领域,因此今后5年中,我们计划要为中国市场引进20种新产品。
世界各地都认为拜耳公司在环保和能效方面起着领军作用,无论是我们生产的环保型产品,还有在生产这些产品的流程当中,都是业界的领头羊。同时,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方面,作物科学的产品也成绩斐然。如果让我继续讲的话,还可以讲很长时间。简言之,拜耳的产品、业务、公司文化是非常切合“十一五规划”的。
我希望自己能让拜耳更加中国化。第一,要把公司从一家仅是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公司,变为一个具有开发创新能力的公司,这样我们就会变得更加的完整和更加本地化。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本地的管理人员所从事的职位也越来越高,我觉得这一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拜耳中国更具本地化特色。不仅仅要把公司变得更加本地化,同时我们也在努力打造更加国际化的公司,在拜耳中国有很多外国人来这里工作,中国人才也出现在拜耳世界各地的公司,这样的趋势肯定会继续扩大,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也会予以积极推动。我们同所在的社会、市场及国家融入得越深,才会越成功。
《商务周刊》:据说拜耳凭借高水平的技术参与了奥运场馆建设,请您谈谈。
柯尼希:拜耳材料科技的原材料(德士模都脂肪族聚氨酯交联剂),凭借其在最严苛的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长久的防护性、卓越的抗性和极高性能的特点,被选中用于“鸟巢”的面漆。这些独特的性能使得“鸟巢”更易维护。这是一种非常高科技的产品,它可以帮助建筑免受日照、雨淋和污染。这对于环保可持续性的建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持续的时间越长,维修次数就越少。
在鸟巢附近的水立方,拜耳为水立方的泡泡吧(Bubble Bar)提供了聚氨酯艺术地坪和聚氨酯地坪涂料。与其他涂料系统相比,以聚氨酯为原料的涂料具备耐候性和柔韧性,从而在保证了长期装饰性的同时,还给地面带来裂缝桥接、耐磨、减低行走噪音等独特性能,对地面提供长期保护。
同时,我还想介绍一个我们的清洁环境和保持水质的项目。拜耳在今年3月携手北京京西国际学校(京西学校是“绿色奥运”教育示范学校)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拜耳将帮助京西国际学校把目前处于污染状态的人工湖改造为环保型湿地,并在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的协助下成立“绿色一代环保教育中心”。此项计划的实施是拜耳又一次在环境保护和青少年教育领域的积极尝试。该项颇具创新的环保教育方案不仅可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解决水路危机的优秀典范,更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让更多年青一代了解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只要翻看拜耳公司的历史,就会发现在近145年历史中,我们在不断重复着同科学、教育、环保工作的联系。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拜耳是第一家在德国设置“废水处理委员会”来监督总部附近莱茵河水质的公司。你知道这个委员会什么时候建立的吗?1901年。那时没有人想象得到现在人们对环保和清洁水的重视程度会如此高。你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公司对于环保的关注是源远流长的。
《商务周刊》:在您从工程师到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生涯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您的职业梦想是什么?
柯尼希:有机会不断的开阔视野,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而且我非常幸运,这么多年来,拜耳不断给我这方面的机会。现在我所从事的管理者角色,与我之前在拜耳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担任过的各种技术类、运营类的角色,前后所发挥的职能和需要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区别。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优势,因为你在公司的各个核心部门,像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研发部门都工作过,这样当你进入公司高管层时,对公司的整体运作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使我能够从事这样一种持续的学习,因为你总是需要了解更多的东西,才能够把工作做好,而且你也有这样的机会去做。
过去10年里,包括其间3年在德国工作,我的职业梦想一直与中国息息相关。从1998年开始,我就涉及并参与到在中国的一些项目和工作当中,即使那3年在德国,我主要工作也是与“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项目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这么说,过去10年里,我的职业梦想、职业规划都是由中国来决定的。很难对它进行定义,但过去的10年确实对我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相信也希望在今后10年当中,我的工作也和中国有很大的关联。我自己非常明确,其实我工作的职位已经实现了我的职业梦想,没有其他地方比在这更好了。如果来拜耳工作的话,我想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是最令人兴奋的地方。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业务发展的角度上来看都是如此,它是拜耳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是拜耳全球第三大市场,也是亚洲最大的单一市场。我确信在今后的10年里,我们这样的发展态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所以对我而言中国是最好的选择。
《商务周刊》:您和家人在中国的生活适应吗?
柯尼希:因为这是我们第二次在中国生活,我们已经很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而且孩子对于不同文化的适应比大人要强得多,比如我的小儿子现在只有9岁,他多半的时间都在中国度过,所以对他来说中国不是一个外国。对于我和我妻子来说,我们在中国过得也非常舒畅,这也是我们同以前认识的朋友重叙友情的好机会。现在我是我们家里唯一一个中文说得还不太溜的人。
中国的文化非常丰厚,在中国生活并到各处去旅行,是非常好的体验,每一个地方都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比如西安。我还去过3次成都,那里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还去过离上海比较近的一些地方,比如说苏州、杭州、太湖,都是非常美丽的地方。最近我还去过平遥古城,那里有非常丰厚的文化积淀。我觉得中国有许多有丰富自然风景和浓厚文化韵味的游览胜地。
《商务周刊》:您有没有自己的一句座右铭,或者比较欣赏的一句格言?
柯尼希:有一句名言伴随了我很多年的时间,这是莎士比亚说的,大概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做真实的你”。我认为这句话非常好。
《商务周刊》:如果让您向《商务周刊》的读者推荐几本书的话,您推荐哪几本?
柯尼希:读书一般都是根据个人的喜好,不过我确实有两本书可以推荐。 一本是我过去10?15年读的,一直到现在我还会经常拿出来看,叫《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它主要讲述了一个发明家带着妻儿离开家园,到蚊子海岸去追求理想生活,在自然界的种种挑战和困扰中,他们努力追求并建立自己的新文明。还有一本书是《波特贝罗女巫》(The Witch of Portobello),里面有一些想法是非常发人深省的,你不一定完全接受书里的所有说法,但的确可以给你一些启发。当然还有一些德国的文学作品,在二战之后,尤其是在5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德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