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曾经一味推崇浙商为典型的本土企业家们的勤奋和智慧,而如同先前提及的话题却一直缠绕我的思维:这些“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的创业者们带来的模式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抑或经得起我们这些后生们的推敲?
三十年带来了什么?令人尊敬的邓小平先生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这位伟大的政治家确实让我们芸芸众生看到了富裕是什么。然而,我们仔细看,这些富人是谁?看到的却是成片的财主而已。这在人格和法律上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财主就财主罢!但是用社会学家的眼光来参悟,却会看到财主代表的财富除了令我们尊敬他们的勤奋和智慧,留给我们的却还有更多的思索。
财主对企业发展没有系统的规划,所以,你看到那么多短命的公司(注意公司倒闭,财主的钱袋不一定就消失了);财主们的短视也使得这三十年的企业普遍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乃至于股票市场那么多的企业却很少能让我们象巴菲特说的那样值得去长期投资,我们的股民看到的只是“城头变幻大王旗”,那么多的机构和散户,眼光是同样的茫然无助!所以,有人说中国的股市连赌场都不如!试问,这样的证券市场根源难道不在我们这三十年的企业家的浮浅战略观?即使象联想、海尔这样的企业,其太过普通的产业方向决定了战略上的信心也是要打问号的,尽管摆开了全球化的架势。而万科这个极其偏激的企业本来是专业和战略的典范,但是其产业本身和中国的二元经济模型纠缠在一起,又如何能独善其身?况且这类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上的大公司病提前来到,成本普遍失控,如果宏观经济不稳定,前途真的很难讲。华为这样的企业固然好,全球化战略,产业专一,可惜没有上市。这样的企业即使能上市,毕竟也为数不多。所以,偏激一点说,前三十年带给我们的是堆“垃圾”,我们的投资者朋友只不过在垃圾堆中搜索着那些数量有限的像样物什。所以,股市如此混乱和短视,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十年带来了财主们的财富,但是也给他们在内的国人带来了痛苦。环境污染、能源浪费。所以,前三十年你看到房地产、外贸其实根本上都依靠了资源和政策,但这就造成了很多深层次的经营管理上的难题,也就是企业并没有完全市场化!还有,他们这一代创业者的健康透支!这个我在《病夫创业》里说的够多了,这里就不再罗嗦了。
当然,问题就是机会,这是永远的哲理。
许多财主们选择了放弃。看到创业日益艰难,企业运行日益受到市场和法律的挑战,许多人开始收拾残局,要么出国,要么置办长期拥有的物业和矿山,无论是寓公还是矿主,足以来应对日后的岁月。这种实际上的“逃离现场”可能会占我们前三十年企业界那些幸存者的多数!
但是,我们不应该把兴奋点集中在对前三十年的批判上。我们同时应该看到正是这些创业者勇敢、勤奋、百折不挠的付出,才开创了中国经济博兴的时代。我们的GDP中混合了他们多少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因此,我们要感谢他们。
与其一味指摘,还不如展望未来。今后三十年,创业模式必然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产业方向一定会有更加大的挑战。资源消耗型的模式将被科技创造型的模式取代,尽管很多人还会习惯性地在资源的领域里寻寻觅觅。至少,前三十年的资源遗产还不至于让时代的列车嘎然而止。但这毕竟不会让后起者在此领域占据太多的优势和便利。未来三十年的创业者将会艰巨地思考摸索战略这个硕大的问号,而能够解答完美的往往就是新兴的互联网、传媒、生命科技等。因此,高科技不再是企业的口号或者噱头,创业人必然面对真实的问卷,否则只能继续企业垃圾的怪圈,结果徒耗投资人的钱,浪费创业者自己的生命!
其次,前三十年那种透支身体的原始积累方式将被普遍替换。由于前三十年资本的积累提供的民间投资的土壤,同时近年来兴起的国际资本,正在创造更多的力量时时激发本土更年轻的创业者们奋勇向前。这种投行+创业者的创业机制颠覆了原来浙商为典型的终生劳累,无视健康的白手起家模式,带来的是契约式的创业成功,使得创业的周期变得明显可控,使得创业者在走向成功的同时能够得到团队的帮助,而不是靠身体去肉搏!这难道不是一种和谐和平衡的创业模式?
当然,能够“享受”新一代创业模式的人们的身份也在急剧变化。试问,农民式的创业如何与国际资本良好对接呢?顺便说一下,浙商朋友们虽然多为农民,但是他们普遍是很有见识和文化的,特别是财富积累以后的宽广视野令人不可小觑。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中,我们前三十年即使有一些企业相当有价值,也往往在今后的自我经营或者在走向并购、上市的旅途中要经受新的考验。另外,新型的产业,更加复杂的企业管理都决定了企业家的身份和背景必将重新改写。特别是,投行们支撑的新型的创业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了创业者的诞生将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于选秀的游戏。创业离不开勤奋耕耘,但一定不再是苦大仇深的爬行。我们拭目以待,新一代的创业模式必将催生全新的企业家和企业标准。我们理应看到一个新时代,尽管这本身带来了一个需要长期认真解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