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沃伦 盘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职场流行语

 半个世纪以来沃伦 盘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职场流行语


  五、六十年代,每一人的工作都由组织安排,个人没有选择的自由,要求“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大学毕业要求“一颗红心,两(多)种准备,服从祖国召唤”。在人的选择上,个人的才能被放在了第二位,政审则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被调动的人出身成分不好,即使他(她)的能力再强,也不会被重用。我们询问过一些曾经在那些年代工作过的老人,力图为这一年代寻找多些有关工作的词汇,但众口一词都是“组织调动”,词汇的贫乏让人感觉到当时的人们对于职业选择的“无奈”,这种情况一直被延续到“文革”前。

  有人说,“文革”期间,一切被“戏剧化”了。在文革前期,造反就是当时的工作,知识分子被视为反动权威,是被批判的对象。此后,广大青年响应毛泽东“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到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上山下乡,“插队”,去建设兵团;干部响应“五·七”指示,下放农村接受劳动锻炼。仍然是计划体制安排,仍然受组织调动的限制,人们必须服从分配,否则将面临除名、无业,成为社会上的“混混儿”,这样的人是被社会舆论所不齿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镇出现的大批“待业青年”,使中国的就业压力达到极限。为此,政府出台了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的一套政策,宣称“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应当允许雇少量帮工和学徒”。从事零售、修理、餐饮等行业的“个体户”,开始改写中国城镇街头巷尾的面貌。在北京繁华的前门闹市,待业青年被组织起来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

  八十年代初、中期,招工、以工代干、借调开始显现,工厂里出现了“技术能手”,工资单里出现了奖金;“人才”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人才交流中心也应运而生。每到星期日,有技能的工程师到乡镇郊区挣“外快”,人称“星期天工程师”。八十年代后期,体制的转变催生出无数的公司,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在王府井(600859,股吧)百货大楼扔到街上一板砖,砸到的准是个经理。”,随后几年,砸到的变成了保险推销员、出租汽车司机……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采取这么一个定式,然后带入某职业身份的函数,得出来的结果往往是这类人太多的评价。

  进入九十年代,人们开始感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旧有人事体制的局限早已被打破,在“体制”内外互相张望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下海从业的人也逐年增多,不过值得忧虑的事情仍然存在。当时人们流传着关于“暴发户”的民谣:“身穿皮大衣,腰别BP机;清早出门去,打个夏利的;先洗桑拿浴,后唱VCD;走进包房里,挎俩母狐狸。”

  55年,职场中多少人成而败,败而起;多少行业盛而衰,衰而转;岁月匆匆,世事沧桑,当我们意图梳理过去55年职场中的流行词汇时,我们惊奇地发现,五、六十年代那些渐行渐远的与职业相关的词汇——屈指可数,而说起改革二十年多来的职场流行词汇,却有些刹不住闸。这一多一少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职场的风云变幻以及变迁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8991.html

更多阅读

沃伦夫妇的生平——官网简介 艾德沃伦夫妇

沃伦夫妇的生平过去五十年来,埃德和罗琳被认为是美国顶尖的灵魂和鬼神学方面的专家。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五十年来不停地被宗教权威人士请去帮忙处理一些美国本土闹得最凶的灵异现象。牧师被附身的、被灵动现象攻击的、看见鬼影

沃伦 巴菲特 的所有著作是哪些? 沃伦.巴菲特的著作

想了解巴菲特投资理念,看哪本书好啊2007-12-20 12:10 wuxx_123 | 分类:商业/理财 | 浏览2978次我有更好的答案提问者采纳2007-12-20 12:29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之路巴菲特投资圣经巴菲特投资策略巴菲特经营谋略沃伦 巴菲特 的所有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沃伦·巴菲特 沃伦61巴菲特

学经济的或做金融这一行的人都知道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大名了,他是世界排名第二的亿万富翁,个人资产仅次于比尔·盖茨,达到440多亿美元;11岁便跃身股海的他由于不满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转入哥伦比

声明:《半个世纪以来沃伦 盘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职场流行语》为网友摇风似醉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