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终于来了,来得很突然,大部分人都没有来得及准备棉衣。
似乎只是一夜间,不少我们一向推崇的基业常青的公司枯萎凋零了:美国的五大投行去了三家,另两家也只能改弦更张惨淡度日;三大汽车公司悉数挣扎在破产的边缘……
人们有理由问,全球化依然是时代的大趋势吗?虚拟经济走入死胡同了吗?下一代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我们的管理理念,商业模式应该怎样转变?真的还会有基业常青的公司吗?
首先,世界上延续最长的公司也不过百余年历史,与数千年人类文明相比,这很难称常青。第二,基业常青的公司其实都是旧瓶装新酒。西尔斯是卖农具起家的,诺基亚是木材公司,GE是做灯泡的,得以传承的是他们的事业和理想,而不是产品和商业模式。第三,百年老店倒台,虽然令人扼腕,但并不鲜见。英国百年老店巴林银行不就是因为一个期货操盘手的几手交易而倒闭了吗?
因此,如果说没有基业常青的公司,只有基业常青的事业,也许并不为过。
本轮经济周期的两大特点是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其表现形式为资本的强势和金融产业的空前渗透率。
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重新配置资源。其配置的对象从以前的土地、能源、制造能力、管理能力等实体经济资源逐步过渡到人类最后一项资源:智力资源。全球化的具象表现形式是印度成了世界最主要的呼叫中心,软件与服务产品交付中心;中国成了世界工厂(并非没有智力资源);美国成了世界银行。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更是将虚拟经济这个我们从来没有实践过的经济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虚拟经济带来的是“颠覆性”产品和商业模式,还有完全不同于实体经济的游戏规则。如果你遇到问题第一个去找老师而不是去找谷歌或百度,如果你不在网上淘宝,用支付宝支付,那你一定不是最会配置资源的人。无独有偶,中国政府本周刚刚宣布:要对虚拟货币征税。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还加长了资本的杠杆,让资本可以轻松颠覆此前实体经济中难以撼动的市场体系。这也是这个冬天让人猝不及防的深层原因。
总之,全球经济生态环境变了,企业必须学习、适应、驾驭之。
在新的生态环境下保持企业基业常青,套用奥伦·哈拉利的话,就是要冲出模仿经济的“重围”,即可知的,熟悉的,靠技术降低成本的“我也有”经济模式。
变“我也有”为“我独有”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可怕的是,这个过程实质是冲出一个围城而同时重新踏入另一个围城的螺旋上升结构,它周而复始,永无终结。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过程的螺旋周期将越来越短,转换成本也将越来越高。就像一场跳高比赛,横杆要一直升到淘汰最后一名竞争者。?a href="http://www.hululady.com/Biz/"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行业氖牵宄鑫С堑奶弑热稳矢癖冉峡硭桑惶蕴木赫呖梢约绦渭酉乱桓叨鹊谋热?有的可能要更换号码),从未报名的人也可以直接参赛。
企业要冲出围城基业常青,就不能不提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奥伦·哈拉利的模型中给企业开了六大药方。其中最独到、最精彩的是第六章“整合资源:为崇高目标而奋斗”中所述的整合资源的能力。
很多企业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同于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认为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企业就可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在尊重技术,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绝大多数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并不掌握核心技术,也不是靠一技之长打天下的。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核心技术。相反,技术依赖恰恰可能是阻碍企业冲出围城的“透明玻璃房”。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是一个基业常青的公司,但它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却源于一款通信产品,iPhone。苹果公司并不从事电信业,没有自己的交换机,没有自己的基站,没有自己的手机厂,没有自己的唱片公司,没有自己的游戏软件开发公司,它没有许多东西,甚至不直接拥有某些客户,但是iPhone却是一款“颠覆性”的产品,背后是一个“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开放式商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数以千万计的公司、个人组成了一个虚拟的经济体,满足着平台上每一位消费者实时的、千变万化的、个性化的需求。听说只是“喝酒”屏幕显示游戏,就在iPhone上市的第一周为苹果赚了不少银子。
苹果和许多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屹立不倒的公司一样,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即整合资源的能力。既然本轮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那么将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整合资源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态是跨界的,跨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跨越不同的行业,跨域不同的地域,跨域不同的围城,即不同的商业模式。因此,它既是颠覆性的又有极强的抗颠覆力。
最后,请允许我强调,整合资源的能力不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也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小到一个团队,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这里的道理您琢磨琢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