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快、好、省”模式
民企进入重工业,首先面临的是资金的瓶颈,动辄上百亿元的投入,如果缺乏银行信贷的支持,不可想象,且风险巨大。
“我为这个想法准备了6年,细节都想得很清楚,比如说资金瓶颈,我提到了我一直坚持的做法,就是‘多、好、快、省’”,“好”是规划性的好,之后再用“快”,在项目中尽量节约时间,“省”即为在资金、人力、资源上的节省,而且形成自然的“多”。
“外资企业建一个厂,需要2亿元,我们资金实力不足怎么办?我总结了,可以用大跃进的‘多快好省’的方法处理。”刘永行认为,在资金量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做可达到同样资金量的效果。
此种模式,刘永行在电解铝的投资上,为我们描绘得相当巧妙。“一个电解铝工厂要投资100亿元,考虑到风险,前期可以做小规模,只要30亿元,30亿中我利用‘多、快、好、省’可以控制在15亿元的资金规模,这15亿中我可以再找个合作伙伴,这样就只需要负担7.5亿元的投资,7.5亿元的投资还可以再切下一半,先投入一半,到最后,这个项目,我们前期的投入只有三四亿元。”刘解释道,“实际上,这也规避了去银行借贷,因为我们饲料有很强的负载能力,完全可以把流动资金抽离出来。”
不仅于此,历经草莽时代的商业环境,让刘深谙中国商人的生存智慧,民企、国企以及政府,三者之间一直处于博弈的中心,稍有不慎即全盘皆输,无疑,这种平衡的拿捏显得至关重要。
刘永行对待中国商业环境一直以乐观示人。他认为,在目前的政策之下,民企即使有众多牢骚,也不必抱怨,完全可等同于大自然的规律。他将国家和民企的关系比喻为“国家是宏观,我们是微观,微观应该服从宏观;国家是战略,我们是战术,战术应该服从战略;国家是整体,我们是局部,局部必须服从整体”。
现金流为王
对于企业来讲,到底应该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一直难有定论。多元化短期内可带来资金的急速增长,但也潜藏着遭受泡沫破灭后的巨大风险,专业化让人感觉稳扎稳打,但往往又会错失众多机遇。事实上,这也一直困扰着企业家的决断。我们宣称坚守经典管理书籍所界定的专业化道路,但有时又难以控制诱惑,实施非关联行业的多元化战略。
“很难说哪种模式好,哪种模式不好,多元化的成功公司可以举出GE,专业化成功的公司就更多了,关键是在实体产业做好的情况之下再去尝试相应的多元化。”叶檀认为,这需要综合企业本身的特质。
东方希望毫无例外地尝试过多元化,比如上世纪90年代后期涉足产权投资,最终折戟而归,这让刘永行印象深刻,之后再无冒失之举。
刘永行多次申明,东方希望坚决不进入房地产行业,只会尝试用富余资金做一点股权投资。
有趣的是,较之三弟刘永好大举布局地产和金融,二哥似乎再次显现其保守派做法,事实上,正是因为“保守”,刘永行得以规避了2008下半年后的房地产业的萧条。当刘永行这个保守者封王的时候,市场正传来刘永好旗下新希望(000876,股吧)集团瘦身的传闻。
东方希望在IPO上一直未有动作,刘永行解释说,饲料业是小本生意,不差钱,而且现阶段第二产业,依靠自有资金完全没问题。
但如果据此认为刘止步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更新,那就大错了,实际上,在整个集团布局上,东方希望一直存有第三产业,这些资金投入到金融股权上,且刘本人也是民生银行董事。
这貌似的多元化战略,隐藏着刘永行对于现金流的深刻理解,刘试图打通实业和金融这道藩篱,在可控的条件下,部分资金投入金融产业,但实业急需资金的时候,可以立即变现金融股权资产。
一接近刘永好的人士告诉记者,东方希望目前已逐步淡出此类投资领域,这部分资金存量刚好给寒冬下的企业担当过冬的粮食。
纷繁炫目的商业社会中,企业的运转都在反复论证一个浅显的规律:伟大的企业总是在喧嚣期保持沉寂,在沉寂中高歌。正如巴菲特所说,当潮水褪去后,才会发现谁在裸泳。显然,萧条时代的2008年,裸泳者众多,整个经济增长急功近利,单一的企业个体也不可避免被席卷其中,随波逐流者众多,从善如流者甚少。事实上,繁荣期的诱惑确实巨大,这也让大多数的企业家们陷入了价值判断误区。
究竟哪些元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基因让企业常青?答案似乎无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保守者”如刘永行,正试图走出某种新的路径。